熱心網友

國名 印度共和國 主要統計 面積297。47萬平方千米。人口10。16242億人(其中13~17歲男5381。2萬人,女5043。2萬人;18~22歲男4925。7萬人,女4571。3萬人;23~32歲男8703。3萬人,女7956。2萬人。) 國防政策 世紀之交的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其主要內容為: 1。全力推行“大國外交”,為其爭當地區軍事大國創造條件。印度抓住冷戰結束、世界和亞太戰略格局向多極化發展這一“契機”,積極開展大國外交,以求更多地參與亞太安全事務。2000年印度與俄羅斯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在發展核力量和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問題上得到俄羅斯的支持。2000年3月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印度,兩國簽署了指導21世紀印美關系的框架性文件《印美關系:21世紀展望》,從而確立了“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設性、經濟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關系。同年9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依訪問美國。在諸如反恐怖主義、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等方面積極與美國合作,促使其結束了對印度的經濟制裁,同時部分恢復對印武器裝備零部件的供應和同印度的軍事交往。印度在同日本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全方位對話的基礎上,建立了全球伙伴關系。同中國和歐盟的關系得到了恢復性發展。5月,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國,中國外長訪問印度。印度重新調整“向東看”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對話、經濟交往和軍事合作關系。此外,印度不定期地與美、俄、法、澳、新、馬、越、韓、日、印尼等國舉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 2。實行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懾的核政策。印度發展核武器除了有謀求大國地位的政治目的外,還旨在對中國形成所謂“核對稱”,與中國進行軍事抗衡;保持對巴的核威懾優勢,以加強和鞏固對南亞次大陸的控制權;將核打擊范圍擴大到印度洋海域,制約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從而達到向印度洋擴張的戰略目的。印度政府于1999年8月通過印度核政策構想草案,提出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懾政策。該草案稱,一旦遭到攻擊,印度能夠而且也愿意以足夠的核武器進行報復。這一政策根本改變了印度早期領導人提出的和平利用核能的原則。印度國防部1999/2000年度《國防報告》稱:“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努力收效甚微,印度的正當的國家安全需求不能被忽視”。為此,印度正加緊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和核武器小型化的研制與開發,組建戰略核部隊,建立核力量指揮與控制體系,加強對戰術核武器實戰運用的理論研究。 3。繼續堅持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并重的方針。印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全面提高綜合國力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軍費開支,確保國防建設目標的實現。經濟建設中重視軍民兩用企業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核能技術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印度同時賦予軍隊擔負“維護國家安全,反對民族分裂”的任務,其職能由單一“對付外侵”轉變為“御外安內”的雙重職能,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保證經濟順利發展。 4。以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為核心,建設一支技術密集型的軍隊。2001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2001-2002財年國防經費增加13。8%,其增幅僅次于上一年度的28%,占國民總產值2。7%。 5。確保印度在印巴、印中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即有效“遏制”巴基斯坦支持的民兵對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的滲透和進攻,將50%的陸軍、54%的空軍和60%的海軍兵力部署在印巴邊境一線和毗連巴的海域,形成對巴的絕對軍事優勢;在印中邊境地區仍保持著較大規模的兵力部署,形成對華局部軍事優勢。 6。擴大海上邊界,在逐步實現對印度洋控制的同時,將其勢力擴大到南中國海。印度提出將其專屬經濟區擴大到200海里以外,加緊在馬德拉斯、卡爾瓦爾等地修建海軍基地,在安達曼群島修建機場,并組建海上特種部隊。1998年組建遠東海軍司令部,加強了對印度洋地區的管控。2000年4月,印度國防部長稱,“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都有印度的利益”,為此,10月間印度海軍與日本、韓國、越南進行了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印度還大力發展航空母艦、潛艇和海軍航空兵力量,試圖建立一支專門從事遠海作戰的遠洋海軍。 軍事戰略 印度一直奉行“地區威懾”的軍事戰略。其主要內容如下: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準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御時都具有進攻意識,并立足于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御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國防體制 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總統通過內閣總理對全國的武裝部隊實施領導,現行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成員有國防、外交、內政和財務等主要內閣部長,由總理任主席。國防咨詢機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長委員會、國防生產與供應委員會、國防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國防計劃委員會和最高情報委員會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能是為政府制定長期軍事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為有關國家安全事務提供咨詢。內閣總理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通過1名國家安全顧問對下轄的戰略政策小組、聯合情報委員會和國家安全顧問處進行協調與領導。國家安全顧問現由總理首席秘書布拉杰什·米什拉擔任。其它委員會中,除國防計劃委員會和最高情報委員會由內閣秘書任主席外,均由國防部長任主席,吸收國務部長、三軍參謀長、國防秘書、國防財政顧問和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分別負責制定有關三軍建設和民防、空防、邊防和海防方面的有關政策,提出有關作戰、情報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咨詢意見。國防部長委員會由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軍種參謀長任主席,負責在職權范圍內就國防政策、國防生產和其他有關軍事問題向國防部長委員會提出建議,并通過它就需要由內閣研究決定的重大問題向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提出建議。參謀長委員會下設10個分委員會,由三軍參謀軍官組成,輪流擔任主席,分別處理有關三軍聯合作戰、計劃、訓練、通信、情報、電子戰、裝備政策和國防計劃等方面的統一與協調事務。國防部長是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并由兩名國防國務部長協助工作。國防部為國防職能機構,全部由文職人員組成,下設國防局、國防生產與供應局和國防科研局3個常設辦事機構(均由國防秘書任局長)、財政顧問處(由財政部派出的國防財政顧問任領導)和國防計劃協調執行委員會(由國防秘書任主席)。 印度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準軍事部隊和后備力量組成?,F役部隊分陸、海、空三個軍種。三軍平時無統一的作戰指揮機構,由內閣總理通過內閣秘書處協同國防部對三軍實行統一領導;戰時通常授權主要軍種參謀長實施統一指揮。軍種司令部為各軍種最高作戰指揮與行政管理機構,最高領導人為軍種參謀長。陸軍參謀長配有3名副參謀長協助工作。其中兩名分別負責第1和第2參謀局的作戰指揮和兵種業務領導,另一名負責軍兵種協同等工作。海、空軍除參謀長外設兩名副參謀長。軍種參謀長通過所屬軍區司令部對部隊實施作戰與控制。各軍種除地區司令部外,陸軍還設有訓練司令部,空軍設有訓練和保養兩個專業司令部,海軍南海司令部履行海軍訓練司令部的職能,負責全部海軍水面和水下艦艇訓練,并主管海軍人員的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工作;駐果阿的海軍航空兵司令部主管海軍航空兵的訓練;駐維沙卡帕特南的海軍潛艇司令部負責海軍潛艇的訓練。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杰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哲妳⒅\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130。3萬人。 陸軍 110萬人。 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營)、355個步兵營(其中包括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3個突擊營)、190個炮兵團(其中包括1個重炮團、2個火箭炮團、50個中型炮團{內含11個自行炮團)、69個野戰炮團{內含3個自行炮團)、39個山地炮團、29個高炮團)、2個地空導彈大隊,(每個大隊含3-5個導彈連)、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22個直升機中隊(其中5個反坦克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式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 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其中有150門庫存)。 地地導彈:“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15部。 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 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 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機:300架。 車輛人員登陸艇:2艘。 反坦克導彈:“米蘭”等若干具。 海軍 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余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空軍 15萬人,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4架)、直升機170余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編有中央、東、西、南和西南5個地區司令部:2個支援司令部,18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0架蘇-30K型、53架米格-23BN型,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型、69架米格-21MF型),20個戰斗機中隊(66架米格-21FL型、169架米格-21BIS型、26架米格-23MF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和8架蘇-30MK型),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型),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6架米-25R型和2架米-25U型戰斗偵察機,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45架130-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3架米-8型、50架米-17型、10架米-26型),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200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以及6架“美洲虎”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6架伊爾-78型加油機、4架HS-748型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368架各犁教練機和24架教練直升機。此外,還編有38個地空導彈中隊,裝備SA-2、SA-3、SA-5和SA-10型導彈280余枚。 準軍事部隊 印度的準軍事部隊種類繁多,駐地分散,并隸屬不同的部門。準軍事部隊是正規部隊的輔助力量,平時執行邊防、海防巡邏、情報搜集和內衛治安任務;戰時配屬正規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其編制單位通常為部隊、營、中隊(連)、排、班(哨)5級。部隊最高領導為總監,一般為現役中將級軍官,以下各級軍官為現役或退役軍官。營或中隊(連)為基本作戰單位,各營根據轄區的范圍下轄數目不等的中隊(連),中隊(連)以下為三三制,編組到班。裝備輕便,編制精干,可擔負快速突擊和獨立機動作戰任務。目前,其兵力約106。9萬人;其中海岸警衛隊8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36艘各類艦艇和30余架飛機,平時負責近海防衛與治安,戰時歸海軍指揮,協助海軍作戰;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負責反恐怖活動,成員來自印度三軍、中央后備警察部隊和邊境保安部隊;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負責要員安全;中央后備警察部隊16萬人,約130個營,隸屬內政部;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后備警察),主要負責本邦的治安任務,但也可調往其他邦執行任務;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阿薩姆步槍隊5。2萬人,隸屬內政部,編有3個營,主要負責東北各邦的治安任務,各級軍官均為陸軍軍官,訓練較好;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印度邊境警察,3萬人,28個營,隸屬內政部;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主要負責國防部駐地的安全和警衛工作;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后備力量 印度的后備力量是指不脫產的民間武裝,印度稱為第一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240余萬人。組織較為松散,每年只須參加短期的軍事集訓。協助警察維持社會治安和參加搶險救災,戰時擔負民防任務,補充正規軍。其經費開支一般由中央邦政府和邦(中央下轄區)按比例分攤。 第一線預備役由印度陸??杖娡艘酃俦M成。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限為50歲,必要時,預備役人員可再次服役?,F有兵丸約50萬人,包括陸軍和空軍預備人員可再次服役??哲婎A備役又分為防空預備役和輔助空軍預備役兩種。陸軍預備役現有30萬人(退出現役后至少服預備役5年),海軍預備役5。5萬人,空軍預備役14萬人。 第二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建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包括地方軍4萬人、國民學兵團100余萬人、家鄉衛隊47。2萬人、民防組織39。4萬人。 部署 陸軍分5個軍區:北部軍區司令部設在印占克什米爾的烏達姆普爾,轄3個軍(含6個步兵師、2個山地師和2個獨立旅)負責克什米爾地區印巴邊境北段和印中邊境西段的防務;西部軍區司令部昌迪加爾,轄3個軍(含1個裝甲師、1個炮兵師、8個步兵師和4個獨立防空旅),負責印巴邊境中段平原地區防務;東部司令部設在加爾各答,轄3個軍(含7個山地師)負責印孟邊境地區、印緬邊境地區和印中邊境東段(含中錫邊境)地區的防務;中部軍區司令部設在勒克瑙,轄1個軍(含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山地師和3個獨立旅),負責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區的防務,并擔任東、西兩個戰區的預備隊;南部軍區司令部設在浦那,轄2個軍(含3個步兵師、1個炮兵師和6個獨立旅),負責印巴邊境南段的防務。 海軍按印度半島東、西、南部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及附近海域分別劃分為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海軍司令部。西部海軍司令部設在孟買,下轄西部艦隊,編有印度半數以上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負責阿拉伯海的防御,其基地有盂買、馬哈拉施特拉、卡蒂亞瓦爾、瓦杰拉巴胡。東部海軍司令部設在維沙卡帕特南,下轄東部艦隊,其基地有加爾各答、維沙卡帕特南及馬德拉斯海軍站和維爾巴胡潛艇基地,轄區為東部沿海及孟加拉灣。南部海軍司令部設在科欽,下設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并同時負責海軍院校訓練。遠東海軍司令部設在安達曼群島和布萊爾港,隸屬東部海軍司令部。 空軍劃分為西部、西南部、中部、東部、南部5個地區司令部。西部司令部設在德里,轄5個戰術空軍中心,9個米格-21戰斗機中隊、1個米格-29戰斗機中隊和1個米格-23戰斗機中隊以及部分對地攻擊部隊;負責佐德普爾以北(含首都新德里)及從印占克什米爾南部到拉賈斯坦地區。西南空軍司令部設在甘地納格爾,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拉賈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庫奇地區。中部空軍司令郁設在阿拉哈巴德,下轄2個戰術空軍中心,8個運輸機中隊、3個戰斗機中隊,負責整個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戰和軍事空運。東部空軍司令部設在西隆,下轄3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中、印孟和印緬邊境地區。南部空軍司令部設在特里凡特瑯,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度半島南端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和拉克沙德韋群島。 兵役制度 實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軍士21~28年,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26~33年。各級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將官60歲,校官55歲,尉官50歲,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50歲。 軍銜 分7等20級:元帥1級(只在戰時授予有特殊功勛的軍種參謀長),將官4級(上將、中將、少將和準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和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3級(一級、二級、三級),軍士3級(上士、中士和下士),兵3級(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低級委任軍官以下軍銜,三軍之間略有不同。 駐外兵力 多年來,印度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2000-2001年度在(MONUC)民主剛果派駐12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NUICOM)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黎巴嫩(UNI-FIL)派駐618名維和人員;在非洲塞拉利昂(UN-AMSIL)派駐3161名維持和平人員(包括14名軍事觀察員)。 軍工生產 印度國防工業主要包括約39家兵工廠、8個大型公營國防企業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兵工企業主要從事生產和制造坦克、裝甲車輛、各種輕武器及其彈藥、火炮、服裝以及后勤裝備等。1999~2000年度印度兵工廠銷售額為533。8億盧比,比上一年度增長33。2%。1998~1999年度軍工產品出口總額為7。6億盧比(約合180萬美元)。公營國防公司從事軍用飛機、艦船的研制和生產。1998~1999年公營國防企業產值為553。6億盧比,直接出口額為13億盧比。印度政府計劃在今后的10年中,將投入270億盧比用于39個軍工生產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并加大對公營國防企業的改革,給予其更多的經營主動權,提高國防工業的活力、出口能力和競爭能力。 軍隊節日 武裝部隊節12月7日 陸軍節1月15日 海軍節12月4日 空軍節10月8日。

熱心網友

史老虎

熱心網友

不怎么樣

熱心網友

言過其實,水分太多。

熱心網友

哇,都是在什么地方找的啊,直接告訴他網頁不就完了

熱心網友

印度阿三很可愛;自稱武力冠亞太;看家兵器全靠買;專在南亞那旮耷搞競賽;其實也就小姐還不賴!咱們根本不用搭理這道菜!

熱心網友

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大國,但未必是強國。本國軍事科研基礎差,核潛研發和阿瓊坦克研制的坎坷歷程就是最好的例證,沒有戰爭潛力,高技術裝備全靠進口,戰時消耗難以補給。經濟投入偏向軍購,影響經民經濟健康發展。我國尚且勒緊褲帶過日子,啊三可很大方,又買飛機又買航母的,從長遠看,印度的發展不會超過中國

熱心網友

一、二流的軍事裝備,三、四流的軍事指揮,加上不入流的軍事人員造就了打遍南亞小國無敵手的印度阿三武裝部隊

熱心網友

參考消息3月2日轉載承認印度軍事實力不如中國,并將中國和美國、俄羅斯放在一起,列為趕超的目標,認為印度在10-15年內能夠超過上述國家成為超級軍事強國。吹牛本身一流。印度一直奉行“地區威懾”的軍事戰略。其主要內容如下: 1。戰略目標:稱霸南亞,遏制中國,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大國。俄羅斯在軍事上大力收縮,美國也減少了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南亞地區出現了相對的力量真空,對此,印利用與美、俄、日等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快核軍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爭當軍事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國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戰爭威脅判斷上,突出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戰爭準備從打一場全面戰爭轉向打多場邊境局部戰爭; (2)以進行“有限戰爭”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即通過給對手以必要的懲罰,實現相對有限的戰爭目的; (3)以巴、中兩國為主要對手。擁有對巴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對中國不放棄“既得利益”,相機進行新的擴張和蠶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謀取和維護對南亞諸國的威懾與控制; (5)控制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之間的海域,堅持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政策,特別是中國同印度鄰國發展軍事關系; (6)加速與東盟建立經濟上的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思想:當前印軍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主張在進攻和防御時都具有進攻意識,并立足于打核威懾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基本內容是: (1)強調攻勢作戰,先發制人,必要時越境作戰,力求把戰火引向敵方領土; (2)在進攻和防御中實施全縱深立體作戰; (3)注重機動作戰,力求掌握戰場主動權; (4)強調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突出空軍的作用,重視陸空軍協同聯合作戰; (5)強調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 (6)重視發揮電子戰的作用,實施電子欺騙,壓制電子干擾,隱蔽作戰意圖,電子殺傷與火力殺傷相結合; (7)強調實行高效的作戰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納拉亞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總理阿塔爾·比哈爾·瓦杰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長,2001年3日上任)。陸軍參謀長S。帕德馬納班上將(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軍參謀長蘇西爾·庫馬爾上將(1998年12月30日上任)??哲妳⒅\長A·Y·提普尼斯上將(1998年12月28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現役部隊130。3萬人。 陸軍 110萬人。 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營)、355個步兵營(其中包括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3個突擊營)、190個炮兵團(其中包括1個重炮團、2個火箭炮團、50個中型炮團{內含11個自行炮團)、69個野戰炮團{內含3個自行炮團)、39個山地炮團、29個高炮團)、2個地空導彈大隊,(每個大隊含3-5個導彈連)、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22個直升機中隊(其中5個反坦克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式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 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其中有150門庫存)。 地地導彈:“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15部。 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 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 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機:300架。 車輛人員登陸艇:2艘。 反坦克導彈:“米蘭”等若干具。 海軍 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余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空軍 15萬人,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4架)、直升機170余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編有中央、東、西、南和西南5個地區司令部:2個支援司令部,18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0架蘇-30K型、53架米格-23BN型,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型、69架米格-21MF型),20個戰斗機中隊(66架米格-21FL型、169架米格-21BIS型、26架米格-23MF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和8架蘇-30MK型),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型),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6架米-25R型和2架米-25U型戰斗偵察機,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45架130-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3架米-8型、50架米-17型、10架米-26型),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200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以及6架“美洲虎”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6架伊爾-78型加油機、4架HS-748型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368架各犁教練機和24架教練直升機。此外,還編有38個地空導彈中隊,裝備SA-2、SA-3、SA-5和SA-10型導彈280余枚。 準軍事部隊 印度的準軍事部隊種類繁多,駐地分散,并隸屬不同的部門。準軍事部隊是正規部隊的輔助力量,平時執行邊防、海防巡邏、情報搜集和內衛治安任務;戰時配屬正規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其編制單位通常為部隊、營、中隊(連)、排、班(哨)5級。部隊最高領導為總監,一般為現役中將級軍官,以下各級軍官為現役或退役軍官。營或中隊(連)為基本作戰單位,各營根據轄區的范圍下轄數目不等的中隊(連),中隊(連)以下為三三制,編組到班。裝備輕便,編制精干,可擔負快速突擊和獨立機動作戰任務。目前,其兵力約106。9萬人;其中海岸警衛隊8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36艘各類艦艇和30余架飛機,平時負責近海防衛與治安,戰時歸海軍指揮,協助海軍作戰;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負責反恐怖活動,成員來自印度三軍、中央后備警察部隊和邊境保安部隊;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負責要員安全;中央后備警察部隊16萬人,約130個營,隸屬內政部;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后備警察),主要負責本邦的治安任務,但也可調往其他邦執行任務;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阿薩姆步槍隊5。2萬人,隸屬內政部,編有3個營,主要負責東北各邦的治安任務,各級軍官均為陸軍軍官,訓練較好;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印度邊境警察,3萬人,28個營,隸屬內政部;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主要負責國防部駐地的安全和警衛工作;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后備力量 印度的后備力量是指不脫產的民間武裝,印度稱為第一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240余萬人。組織較為松散,每年只須參加短期的軍事集訓。協助警察維持社會治安和參加搶險救災,戰時擔負民防任務,補充正規軍。其經費開支一般由中央邦政府和邦(中央下轄區)按比例分攤。 第一線預備役由印度陸??杖娡艘酃俦M成。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限為50歲,必要時,預備役人員可再次服役。現有兵丸約50萬人,包括陸軍和空軍預備人員可再次服役??哲婎A備役又分為防空預備役和輔助空軍預備役兩種。陸軍預備役現有30萬人(退出現役后至少服預備役5年),海軍預備役5。5萬人,空軍預備役14萬人。 第二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建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包括地方軍4萬人、國民學兵團100余萬人、家鄉衛隊47。2萬人、民防組織39。4萬人。 部署 陸軍分5個軍區:北部軍區司令部設在印占克什米爾的烏達姆普爾,轄3個軍(含6個步兵師、2個山地師和2個獨立旅)負責克什米爾地區印巴邊境北段和印中邊境西段的防務;西部軍區司令部昌迪加爾,轄3個軍(含1個裝甲師、1個炮兵師、8個步兵師和4個獨立防空旅),負責印巴邊境中段平原地區防務;東部司令部設在加爾各答,轄3個軍(含7個山地師)負責印孟邊境地區、印緬邊境地區和印中邊境東段(含中錫邊境)地區的防務;中部軍區司令部設在勒克瑙,轄1個軍(含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山地師和3個獨立旅),負責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區的防務,并擔任東、西兩個戰區的預備隊;南部軍區司令部設在浦那,轄2個軍(含3個步兵師、1個炮兵師和6個獨立旅),負責印巴邊境南段的防務。 海軍按印度半島東、西、南部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及附近海域分別劃分為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海軍司令部。西部海軍司令部設在孟買,下轄西部艦隊,編有印度半數以上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負責阿拉伯海的防御,其基地有盂買、馬哈拉施特拉、卡蒂亞瓦爾、瓦杰拉巴胡。東部海軍司令部設在維沙卡帕特南,下轄東部艦隊,其基地有加爾各答、維沙卡帕特南及馬德拉斯海軍站和維爾巴胡潛艇基地,轄區為東部沿海及孟加拉灣。南部海軍司令部設在科欽,下設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并同時負責海軍院校訓練。遠東海軍司令部設在安達曼群島和布萊爾港,隸屬東部海軍司令部。 空軍劃分為西部、西南部、中部、東部、南部5個地區司令部。西部司令部設在德里,轄5個戰術空軍中心,9個米格-21戰斗機中隊、1個米格-29戰斗機中隊和1個米格-23戰斗機中隊以及部分對地攻擊部隊;負責佐德普爾以北(含首都新德里)及從印占克什米爾南部到拉賈斯坦地區。西南空軍司令部設在甘地納格爾,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拉賈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庫奇地區。中部空軍司令郁設在阿拉哈巴德,下轄2個戰術空軍中心,8個運輸機中隊、3個戰斗機中隊,負責整個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戰和軍事空運。東部空軍司令部設在西隆,下轄3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中、印孟和印緬邊境地區。南部空軍司令部設在特里凡特瑯,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度半島南端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和拉克沙德韋群島。 兵役制度 實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軍士21~28年,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26~33年。各級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將官60歲,校官55歲,尉官50歲,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50歲。 軍銜 分7等20級:元帥1級(只在戰時授予有特殊功勛的軍種參謀長),將官4級(上將、中將、少將和準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和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低級委任軍官(海、空軍準尉)3級(一級、二級、三級),軍士3級(上士、中士和下士),兵3級(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低級委任軍官以下軍銜,三軍之間略有不同。 駐外兵力 多年來,印度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2000-2001年度在(MONUC)*****剛果派駐12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NUICOM)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黎巴嫩(UNI-FIL)派駐618名維和人員;在非洲塞拉利昂(UN-AMSIL)派駐3161名維持和平人員(包括14名軍事觀察員)。 軍工生產 印度國防工業主要包括約39家兵工廠、8個大型公營國防企業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兵工企業主要從事生產和制造坦克、裝甲車輛、各種輕武器及其彈藥、火炮、服裝以及后勤裝備等。1999~2000年度印度兵工廠銷售額為533。8億盧比,比上一年度增長33。2%。1998~1999年度軍工產品出口總額為7。6億盧比(約合180萬美元)。公營國防公司從事軍用飛機、艦船的研制和生產。1998~1999年公營國防企業產值為553。6億盧比,直接出口額為13億盧比。印度政府計劃在今后的10年中,將投入270億盧比用于39個軍工生產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并加大對公營國防企業的改革,給予其更多的經營主動權,提高國防工業的活力、出口能力和競爭能力。 。

熱心網友

印度阿三是吹牛第一,軍事地N首先,印度的經濟落后于中國13年,除了信息產業,沒什么可以驕傲的其次,印度沒有自己的較獨立的軍事建造能力。但是他具有很強的艦艇維修改造能力。空軍:所有的飛機都來自進口,而且非常廣泛,歐洲,美國,俄羅斯都有,維護負擔可見一斑。自己的飛機由于缺陷,無法投產。有S-35 S-30,不是我笑話他,會用么海軍:幾乎俄羅斯裝備,不僅買,還租借。有航母,退役翻新的,嚇唬周邊國家可以,真正作戰不一定有多大戰斗力。但是他在印度洋的影響力是很大的。陸軍:軍工還算比較強吧,但也不算什么強國。印度的戰車一直有技術問題。但是他們的部隊的戰斗力還是比較強的,和巴基斯坦沖突,一直沒怎么吃虧,經驗豐富。導彈:俄羅斯的產品。有很多先進的東西。綜合評定:只會買,不會造。只會用,不會仿。信心強,科技弱。不希望再聽到印度阿三再說什么比中國強

熱心網友

很厲害,不過缺乏強大的工業能力來維持,不具備戰略意義上的軍事潛力是其致命弱點!就好比國民黨政府時期中國的德械師,損失了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