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白魚 白蝦 銀魚 哈哈哈哈哈哈
熱心網友
近期無錫黿頭渚風景區正在舉辦“太湖三白”美食節,如感興趣可以去一試。太湖三白是指太湖銀魚、白魚、白蝦。太湖銀魚:長二寸余,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宋代詩人“春后銀魚霜下鱸”的名句,把銀魚與鱸魚并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就被列為“貢品”。銀魚原為海魚,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貴特產。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腥味,可烹制各種佳肴,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銀魚又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妹上久負盛名。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制成珍貴菜肴。將銀魚曬成干,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制成各類應時名菜,不比鮮銀魚遜色。八十年代太湖銀魚南移滇池,西湖,成為當地的名特產。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為貢品上貢皇庭。白魚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長,以小魚蝦為食,是太湖自繁睡魚類,一年四季均可捕獲,在六.七月生殖產卵期捕撈產量最高。《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里白”。解放后,對白魚資源進行保護,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太湖白蝦: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用白蝦做的“醉蝦”放在桌上,蝦還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異常,鮮美無比。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干,去皮后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藥。托痘瘡、下乳汁,壯腸道。是強壯補精藥。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蝦米湯,頓覺腸胃舒適,美味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