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了,對學習不感興趣,注意力無法集中,只愛玩玩具,該怎么辦?

熱心網友

許多家長習慣地把寶寶能認多少字、會背多少兒歌、會數多少數認為是智力高低的標準,其實這樣理解教育太片面了。教他認字、背兒歌、數數只是培養了寶寶某一方面的能力。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能力等等。會背兒歌只能說寶寶的記憶力比較好、會認字只能說明寶寶的觀察力、記憶力比較好,不能代表智力高低如何。這位媽媽有幾個明顯的心理誤區拔苗助長心理:可能是這位媽媽生活在競爭的環境中,感覺壓力很大,然后將壓力自覺不自覺地轉嫁到寶寶身上。可以說父母對寶寶寄予一定的期望是合理的,能促進寶寶的發展,但這種期望若是過度,超出了寶寶的能力范圍,則違反了自然規律,不利寶寶的發展。求全心理:父母要求寶寶成為完美的人,經常拿別人的特點和自家寶寶比較,用挑剔的目光審視自己的寶寶,當別人家寶寶某一方面能力強時,也要求自己的寶寶這一方面能力強,而不顧個體間的差異。對策:1、了解這一階段的寶寶在生長的每一階段,會有不同的能力呈現優勢,家長要了解不同年齡寶寶的心理特征,然后了解自家寶寶處在哪個階段,再按照寶寶的心理發育特點施以教育,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3個月的寶寶一般會翻身了,就讓寶寶學學翻身; 1歲左右的寶寶想要學習走路,就培養他走路;一二歲的寶寶喜歡學習說話,就教他練習說話。這些都是對寶寶的正確的培養。你的寶寶喜歡玩皮球,那就讓他玩好了,玩球能鍛煉寶寶的運動能力、協調能力,不也很好嗎?2、尊重寶寶的個性差異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年齡,由于寶寶所處的生活環境、教育狀況、自身特點等復雜因素,使得每個寶寶的發展既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又具有個性的差異。有的寶寶活潑好動、有的寶寶安靜沉穩,不能拿別人家的寶寶作為參照,來和自己的寶寶比較。也許別人的寶寶能認字,但你家寶寶運動能力比他強呢。因此作為父母要了解寶寶自身的特點,按照寶寶的愛好、性格、興趣、習慣進行培養。3、順其自然,因勢誘導寶寶與成人一樣,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各自的心理發展速度和潛能優勢。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唱歌、有的喜歡體育,不要急于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意志逼孩子去學某種知識及技能,而應當安排多種活動,讓寶寶有機會顯示自己的優勢,發現寶寶在某一方面有特長,因勢利導,給寶寶創造條件,讓這一長處得到發揮,但切不可過早定調,以免阻礙寶寶的潛能開發。4、掌握學習方法如果非常想教寶寶識字,那也未嘗不可,但要掌握方法。古人講究“寓教于樂”,對于小寶寶更應該如此。要用游戲的形式,讓寶寶在玩中學,而不是像成人上課一樣,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底下認真聽講。比如,你可以用紙寫一個球字,然后粘在皮球上。在撿球的過程中,讓寶寶看著字,對寶寶說:“寶寶,這個字念球?!狈磸蛶状?,寶寶很容易就記住了。 。

熱心網友

我的寶寶四歲了,在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玩小朋友的拼圖,開始是四個六個的,慢慢的加多,現在一盒拼圖,六個八個十六個的一起他也可以很快的拼起來,我覺得你不用想著怎么讓他學習,其實小朋友全是在玩中學的,可以讓他玩拼圖來鍛煉他的耐心,再買點有漂亮插圖的書給他講故事,漂亮的圖片是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的,慢慢的來,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現在我家小朋友就是這樣了,每天總有一會的時間他會主動的去看書,其實他也不認字,就是看圖片,現在看著圖片可以講好多故事了,還有就是和他玩過家家,讓小朋友來演老師,大人演孩子,這樣他會給你講故事,對他也有幫助,寫的有點亂,不過總之就是養成好習慣

熱心網友

孩子是在玩中學習的,有興趣的東西才是主動的學習。玩的過程就是他學習的過程。你可以試著把一些學習變成游戲,他就會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