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
熱心網友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于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于1950年,屬于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熱心網友
1。方程式(Formula )的由來賽車活動起源于1894年,但是一直到1900年為止,對所有參賽的車輛是沒有任限制的。這表示你只要「開著一臺車來比賽」就行了!(唯一的分類是使用汽油或蒸氣引擎)。一直到1904年現今FIA的前身組織成立,為了車輛制造商的方便、車手及觀眾的安全,他們試著對參賽車輛加以限制及分類。從1907至1039年之間,FIA進行過各式各樣的嘗試,包括了最小及最大車重、耗油率、汽缸半徑,但效果都不好。直到了1939年引進了限制汽缸容量(呃。。。。。。就是我們常說的c。c。數啦!),這就是方程式(Formula )的意義﹕一個對所有比賽車輛的限制。可惜緊接而來的二次大戰使一切活動都暫停。2。一級方程式大賽(Formula )的誕生50年的發展之后,F1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1946年國際賽車總會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l'Automobile )在巴黎成立,它的首要任務就是盡速恢復二次大戰前歐洲的賽車盛況!經過了三年的討論,一個全新的國際錦標賽Formula One就這樣誕生了。而第一場比賽,則選在英國的銀石賽道(Silverstone Cirucit)于1950年5月13日舉行。從50年至今的50年之間經過了數次Formula的改變!也讓F1成為一年17站、206國現場直播、一年超過570億人次觀賞的比賽。。
熱心網友
英國
熱心網友
英國
熱心網友
回答過了。
熱心網友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于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于1950年,屬于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
熱心網友
出現在法國巴黎
熱心網友
在沒有F1的時代中,賽車運動可以追溯到1894年,歷史上第一場賽車賽事,地點由Paris到Rouen。當時只要是車輛都可以比賽,不同的是車輛推進方式(汽油或蒸汽),以及座位的數量,通常至少要有兩個座位。直到1920年代末期才有人使用單座位車輛。后視鏡的發明對賽車發展而言是非常大的貢獻,從此之后車手可以由這項裝置知道有人想要超越。 真正的F1是在1950年被創造出來,而第一場以FIA『一級方程式』規則進行的比賽,是1950年5月13日的英國GP。
熱心網友
1950年國際汽聯第一次舉辦了世界錦標賽(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而且一直舉辦到今天。這段時間,是F1穩步發展的階段,姑且把它叫做F1的正史。本文不講這段正史,而講1950年以前的賽車運動,它是F1的基礎,稱它為F1的"史前史"。了解了它也就明白了F1是如何起源的,或者說找到了F1的源頭。
熱心網友
F1——起源于歐洲的超豪華賽車運動 人所共知F1是以歐洲為核心的汽車賽事,除了因氣候原因將每個賽季一頭一尾的幾場比賽分布在澳大利亞,南美巴西和亞洲日本、馬來西亞、巴林、中國以外,其中主要的10場賽事全部在歐洲國家和地區舉行(中間2場比賽在加拿大和美國),就連比賽時間也要服從歐洲電視臺為歐洲各國電視觀眾轉播F1收視效果而定。當然在歐洲全面禁煙和十支車隊一致要求削減費用的壓力下,F1正在快速向亞洲、中東以及南美國家延伸,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客觀上講,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心大幅度向亞洲傾斜轉移,遵循這一規律繼2004年中國上海和巴林舉辦F1比賽之后,2005年土耳其亦加入F1陣營。前不久有消息透露“F1皇帝”伯尼稱三年后印度也將舉辦F1大獎賽。然而美洲虎車隊被美國人買走、喬丹車隊讓俄國人接手,這些現象更加說明F1運動正在逐漸削弱和擺脫歐洲的核心地位。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畢竟F1是起源、發展、成熟于歐洲的“超豪華汽車賽事”,超豪華品牌汽車制造商,超級品牌全球大贊助商支撐著F1每個賽季的運作,極端的商業競爭和激烈的科技較量,使F1發展成為一個耗費大量資金的“黑洞”,國際汽聯多次改變競賽規則也無事于補,并沒有遏制“黑洞”現象的蔓延。2005賽季我們再也看不到世界第二大汽車廠商老牌勁旅的福特標志,他們退出了F1行列,就連頻頻奪冠的法拉利車隊也在“暗示”高昂的花費將使他們一樣面臨難以為繼境地。盡管2005賽季F1將照常舉行,表面上繁雜的紛爭暫停了,但是F1陣營當中企盼獲得金錢“欲望”與大量燒錢“能量”之間激烈矛盾并未平息,只要F1賽事仍在進行,上述矛盾必然進一步激化,何時再度爆發僅待時機而已。 在我了解和研究F1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它與真正意義上的競技體育不同,強烈的商業氛圍使這項競技成為“金錢”和“科技”的較量,幾乎失去運動員(車手)在參與比賽當中“個人”能力、精神因素和體育道德本應起到的作用。每支車隊嚴謹的運作團隊,其成員來自不同國度的賽車精英,團結一致為車隊獲取更多“金錢”默契配合戰斗在一起,“金錢”至上在F1運動當中主宰、衡量、裁決所有人的行為。結論是,照目前趨勢發展下去,F1將逐漸演變成“發達國家”蠶食 “發展中國家” 經濟快速增長成果的“介質”,因為“F1皇帝”伯尼將后來的“發展中國家”F1參與者入門價碼抬得過高,使其難于從運作F1較短時間當中獲得收益。當然,運作中F1也為“發展中國家”帶去了國際化經營理念、商業信息以及商業機會。。
熱心網友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于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于1950年,屬于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參考: 。
熱心網友
在沒有F1的時代中,賽車運動可以追溯到1894年,歷史上第一場賽車賽事,地點由Paris到Rouen。當時只要是車輛都可以比賽,不同的是車輛推進方式(汽油或蒸汽),以及座位的數量,通常至少要有兩個座位。直到1920年代末期才有人使用單座位車輛。后視鏡的發明對賽車發展而言是非常大的貢獻,從此之后車手可以由這項裝置知道有人想要超越。 真正的F1是在1950年被創造出來,而第一場以FIA『一級方程式』規則進行的比賽,是1950年5月13日的英國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