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馬赫今年是怎么了,車出了什么問題,越詳細越好
熱心網友
據說是空氣動力學和輪胎的原因史,有時候是驚人的相似。和前年幾乎一模一樣,2005賽季F1前兩站最大的新聞就是“法拉利不行了”,他們首站尚有巴里切羅奪得亞軍,次站兩部賽車已經變得毫無競爭力了。而當人們查找“紅色風暴”為何失去動力的原因時,歷史再度重復了自己——日前,法拉利輪胎供應商普利斯通出面認罪:“都怪輪胎。” 法拉利車隊本賽季的糟糕現狀,大多數人簡單解釋為是由于新車F2005尚未推出,過 渡車型F2004M不能全面適應新規則的原因。但是,作為F1兩大輪胎供應商之一,普利斯通的技術主管海若海德最近向意大利的《米蘭體育報》坦承,普利斯通輪胎的糟糕表現應該為法拉利前兩站的慘淡結局負上全部責任。他說:“盡管賽車的整體配合非常重要,但在比賽中,這么糟糕的結果毫無疑問要怪在輪胎身上。” 輪胎主管的論斷所依據的證據是:在雪邦賽道上,相比阿隆索的雷諾賽車和特魯利的豐田賽車,7度世界冠軍舒馬赫的F2004M實在慢得過分離譜。比賽開始才十幾圈,德國人已經落后20多秒;不但罕見的早早被套圈,最終的成績更和冠軍阿隆索相差了1分19秒988!以F2004去年的表現出的巨大優勢來看,今年雖然為了適應“兩賽一引擎”和削減下壓力的新規則,必將影響動力,但沒有道理突然間落后這么多。因此,海若海德說:“他們快我們這么多,是決不能用載油量多少來解釋的,而賽車本身又沒有發生任何使競爭力弱化的毛病。”所以,問題只可能出在輪胎上。 在新賽季的新規則中,輪胎規則被徹底修改——從此,在每站比賽的兩次排位賽和正賽上,除非出現馬來西亞站、麥克拉倫車手萊科寧爆胎那樣的情況,否則賽車是不能更換輪胎的。這樣的規則導致了一種結果,那就是必須使用比較耐磨的輪胎配方,輪胎的抓地力必然降低。如果輪胎供應商掌握不好“耐磨”與“抓地”、“硬”和“軟”之間的平衡,自然會大大影響賽車的彎道速度。在雪邦那種中、高速彎較多的賽道上,輪胎的缺點就會暴露無遺。如果說以前人們都只是在猜測的話,那今天普利斯通的“認罪”就足以解釋為什么在阿爾伯特公園賽道、巴里切羅還能獲得第二名,可到了雪邦,舒馬赫只得到第七,而巴西人干脆退出比賽。 。
熱心網友
老了
熱心網友
車輪的問題,前段時間不是有因輪胎引起安全的問題嗎?半數以上的車隊都退出了比賽了。
熱心網友
是車輛還有輪胎的問題
熱心網友
1\空氣動力學有問題 首席空氣動力學的專家2005年被挖到雷諾了.2\輪胎還是輪胎3\規則
熱心網友
引擎縮缸暴胎
熱心網友
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不一定說的正確,只以一個車迷的眼光看說說自己的想法首先,不可否認今年的法拉利2005的穩定性有待提高,可能是2005匆忙上陣所以常常出現賽車本身的問題,這與往年的法拉利賽車具有高穩定性形成對比,沒有了穩定性即使能跑的很快,也不一定跑到終點其次,其他車隊的表現不容忽視,原來的第二梯隊的車隊在今年的表現都是很不錯的。而威廉姆斯,和麥克拉倫也在回到歐洲之后明顯有了起色,這就更突出表現出了法拉利的疲軟。第三,國際汽聯對于一站只能使用同一個輪胎的規定也大大的限制住了法拉利的賽車。往年石橋的輪胎就比不過米其林的,只是法拉利的進站策略和對同一站選擇不同輪胎的決策及優秀的賽車其他裝備彌補了這一缺點,可是今年就非常的突出了,石橋的輪胎明顯的軟,不適合長時間跑,可是又不能換,只能放低速度才能保證輪胎。我想這也是原因之一吧。最后,說說車手,我是100%的舒馬赫迷,近10年的關注,我并不想說他老了。不過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因素,雖然那不是最主要的。以舒馬赫的性格是不能忍受這樣的結果的,但是他沒有過多的抱怨,也許他真的老了。(聽說他明年就退役了,真有些舍不得)。
熱心網友
今年可能是老馬的運氣不好,車子和輪胎一直出問題,沒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