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被確診為細膜增生性IGA腎病伴缺血性腎損傷。基本情況如下:癥狀:鏡下血尿,腰痛,疲勞生物化驗不正常項目:總蛋白8.5 白、球蛋白比例 0.9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6 甘油三脂175 滲透壓276免疫熒光:IgG+ IGA+ --++ C3+_ CIq+_ FRA+-++光鏡:腎穿組織可見21個腎小球,4個缺血性球硬化,1個球性硬化,其余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輕度彌漫增生,部分小球缺血皺縮,腎小管上皮空泡及顆粒變性,灶狀萎縮。腎間質灶狀淋巴及單核細胞浸潤伴纖維化,小動脈管壁輕度增厚,符合輕度系膜增生性IGA腎病伴缺血性腎損傷。請問專家:1病情程度如何?2治療方法?3注意事項? 謝謝。

熱心網友

這里有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劉寶厚教授治療本病的經驗,推薦給你,希望能有幫助。具體適合你的方法有那些,請您到大醫院腎病專科診治。IgA腎病血尿的治療IgA腎病是指腎活檢免疫熒光檢查腎小球系膜區有大量顆粒狀IgA沉積為特征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以反復發作的肉眼血尿、持續性鏡下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輕度蛋白尿為主要表現。本病自1968年法國學者Berger首次報告以來,世界各地相繼均有報道。據統...

熱心網友

這里有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劉寶厚教授治療本病的經驗,推薦給你,希望能有幫助。具體適合你的方法有那些,請您到大醫院腎病專科診治。IgA腎病血尿的治療IgA腎病是指腎活檢免疫熒光檢查腎小球系膜區有大量顆粒狀IgA沉積為特征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以反復發作的肉眼血尿、持續性鏡下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輕度蛋白尿為主要表現。本病自1968年法國學者Berger首次報告以來,世界各地相繼均有報道。據統計在我國本病約占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26%~36.9%,日本為36%,新家坡則高達56%,歐美國家發病率較低,約占 4%~5%。值得注意的是,在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引起慢性腎衰竭中,IgA腎病約占15%~30 %。目前認為IgA腎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學特征的綜合征。臨床表現多樣,疾病進展速度也差異很大。一般認為兒童患者,有反復肉眼血尿患者,多數腎功能損害較輕,預后較好。發病年齡大 (40歲以后發病 ),有氮質血癥、高血壓或大量蛋白尿 (>2g/24h),病理改變有彌漫性增殖性病變伴有局灶性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或間質纖維化,新月體數目超過30%者,預后不良。目前由于對IgA腎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現代醫學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近年來國內學者采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就IgA腎病血尿的治療,談一點個人體會,以供參考。1 IgA腎病的診斷IgA腎病的確診決定于腎活檢,其診斷特點是:光鏡下常見彌漫性系膜增生或局灶節段性增生性腎小球炎;免疫熒光可見IgA或以IgA為主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系膜區,這是IgA腎病的診斷標志。電鏡可見系膜區為主的電子致密物沉積。由于系膜IgA沉積可見于其它許多疾病,故臨床應首先排除繼發性因素,如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慢性肝病、腫瘤等,方可診斷為IgA腎病。1982年WHO正式將IgA腎病的腎臟病理改變分為五級:Ⅰ級 :輕微損害;Ⅱ級:微小病變伴有少量節段性系膜增殖;Ⅲ級:局灶節段性腎小球腎炎,少于50%的腎小球呈現顯著變化;Ⅳ級:彌漫性系膜損害伴有增殖和硬化;Ⅴ級:彌漫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累及 80 %以上的腎小球。實驗室檢查:有50%的病例,血IgA水平增高,而血補體成分濃度多正常。有10 %~15%的患者血中IgA循環免疫復合物升高。掌側前臂皮膚活檢常可見毛細血管的IgA、C3 和纖維素沉積。尿紅細胞形態分析以畸形紅細胞為主 (≥80 % )。2 IgA腎病的臨床分類2.1 反復發作肉眼血尿型 此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期間出現肉眼血尿,持續2~3d后變為鏡下血尿,如此反復發作。有肉眼血尿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肉眼血尿消失后尿蛋白也隨之減少或消失。患者一般無水腫及高血壓,但常伴有腰痛,可為單側性或雙側性,體檢腎區無明顯的叩擊痛。此類型多見于兒童,約占本病的20 %左右。2.2 無癥狀性鏡下血尿型 鏡下血尿常持續存在,尿中紅細胞以畸形紅細胞為主 (≥80%),可伴有輕度蛋白尿 (<1g/24h),臨床無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而確診。此類型最多見,約占50%左右。2.3 腎炎綜合征型 除持續性鏡下血尿外,常有輕度蛋白尿、水腫、高血壓或緩慢進行性腎功能損害,此類型約占10%~15%,預后較差。2.4 腎病綜合征型 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和鏡下血尿,約占IgA腎病的7%~16%。若伴有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則預后不良。2.5 其他類型 如急進性腎炎綜合征,急性腎衰竭。臨床上較少見,預后不良。3 IgA腎病的治療原則根據臨床分類及病理改變確定治療原則。3.1 反復發作肉眼血尿型 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時應及時采用強有力的抗生素和中藥治療。肉眼血尿消失后繼續應用中藥治療,并可施行扁桃體摘除。3.2 無癥狀性鏡下血尿型 病理檢查為正常或輕微改變的 (I-II級 ) IgA腎病,可單純采用中藥治療,必要時配合火把花根片治療。3.3 腎炎綜合征型 治療重點應放在控制血壓,保持腎功能,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可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及中藥治療。3.4 腎病綜合征型 可采用分級治療:Ⅰ級采用糖皮質激素加中藥治療 (二聯療法 )。Ⅱ級采用糖皮質激素、雷公藤多甙片及中藥治療 (三聯療法 )。Ⅲ級是在Ⅱ的基礎上加用環磷酰胺 (四聯療法 )。采取分級治療的目的是盡可能的少用或不用對人體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3.5 臨床少見的急進性腎炎綜合征或急性腎衰竭患者 可選用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或聯合環磷酰胺、抗凝劑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必要時配合透析治療。4 IgA腎病的中醫療法根據IgA腎病臨床表現以血尿為主和感受風熱、濕熱之邪常可出現肉眼血尿的特點,可參考中醫“血證”中治療“溺血”、“溲血”的經驗,進行辨證論治。中醫學認為尿血的病位在腎,其主要的病機是熱傷脈絡及脾腎不固。正如《景岳全書•血證》中所說:“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而動則為病;血主營氣,不宜損也,而損則為病。蓋動者多由于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于氣,氣傷則血無以存”。在火熱之中,又有實火與虛火之分。外感風熱,濕熱內蘊,肝郁化火,下焦濕熱等皆屬實火;而陰虛火旺之火則屬虛火。氣虛之中又有脾腎氣虛及氣陰兩虛之別。因此,治療血尿應分清標本虛實,按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進行治療。基于此種理論,筆者將IgA腎病血尿分為濕熱傷絡,陰虛內熱,氣陰兩虛及脾腎氣虛四型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