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理由

熱心網友

香港的學者孫立川先生談武俠三大家 凡熟悉中國武俠小說的朋友大都知道,新武俠緣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后來又有臺灣的武俠文學作家古龍入伙,于是將他們并稱為“新武俠三大家。”但用新武俠,主要是為了與三四十年代的舊武俠有所區分。回眸遙望,新武俠文學已經走過了50年。而孫先生在做出版人期間,也與梁羽生和金庸兩位大俠,結成了忘年之交。下面我們歡迎孫先生演講《為中國當代文學史開新篇——新武俠文學誕生五十周年之回顧》。 新武俠文學,又稱新派武俠文學,這是指發韌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香港,以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這一文學流派以梁羽生、金庸為代表,后來有人又將臺灣武俠文學作家古龍也歸入此一派別,俗稱“新武俠三大家”。其實,這個歸納不大準確。梁、金二位比較接近,古龍的風格與前二者基本上不同,但因為他們三人都出現在五、六十年代,古龍其實是受到二位前輩的影響的。只是為了區別于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所以就將之稱作新派武俠。本文所論的則主要是以金、梁為代表的新武俠文學,但也兼及古龍的小說。 去年十一月底,梁羽生先生由移居國澳洲返香港接受嶺南大學頒授的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在大學校方撰寫的《贊辭》中,有這么一段話:“從一九五四年初在《新晚報》發表的《龍虎斗京華》,到一九八○年在《大公報》連載的《武當一劍》,他一共寫了35部小說,合計160冊。其中《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萍蹤俠影錄》、《云海玉弓緣》等已躋身武俠經典行列。”同時,《贊辭》中又引用了梁羽生先生的處女作,也是新武俠文學的第一本小說《龍虎斗京華》開篇時梁先生寫的一首詞《踏莎行》: 弱水萍飄,蓮臺葉聚,卅年心事憑誰訴?劍光刀影燭搖紅,禪心未許沾泥絮! 絳草凝珠,曇花隔霧,江湖兒女緣多誤,前塵回首不勝情,龍爭虎斗京華暮。 五十一年前,連作者也沒有想到,這一首詞就拉開了新武俠文學踏足中國文壇的序幕,這一寫也就讓梁先生寫了三十年,正應了“卅年心事憑誰訴”的詞意,從《龍虎斗京華》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一寫就寫了三十五部作品,洋洋灑灑上千萬言;而金庸在一年多之后繼之而起,也寫作了十五部作品。一時,梁羽生、金庸在海外中國人中聞名遐爾。梁羽生的本名陳文統,金庸的本名查良鏞反而不為人所知。時至今日,人們仍以“梁大俠”、“生公”及“金大俠”、“金庸先生”來習稱這二位武俠文學的大師。金、梁并肩,崛起于香港島上,成就了一番新武俠文學的名山事業,迷倒了千千萬萬的中文讀者。流風所播,各路群雄競起,臺灣的臥龍生、諸葛青云、司馬翎也連袂而來,但此三人其實都屬于舊派武俠文學的寫法,有別于此一路寫法的古龍未出道時對金、梁二人甚為敬仰。據古龍的朋友,臺灣武俠小說家于東樓先生告訴筆者,在古龍六十年代崛起于臺灣,漸成氣候時,他收到金庸給他的復信時,有“驚喜萬分”的感慨。古龍自一九六○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一九六四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古龍一生寫了六十一部武俠作品,其部數比金梁二人的著作加起來還多。籠統而言,將這三者都算作新武俠文學的話,則新派武俠文學有一百一十六部之多。此三人的武俠文學作品先在港臺海外流傳,后又傳入內地,印數以數億冊計,又改編成電影、電視,風靡海內外,讀者遍天下。曾有人說,宋人柳永以詞名世,遂有:“有水井處必有人吟柳永詞”之說,今則應改為:“全世界有華人居住之處,必有金庸小說在流傳。”當然,當今世界已成地球村,進入IT時代,新武俠文學更以新的形式變體進入人們的娛樂、審美世界,恐怕將來飛船登天,宇航員在太空艙讀新武俠小說、看新武俠電影或電視劇也就不足為奇了。我舉這些事例是要說明,新武俠文學已征服了海內外億萬中文讀者。我的意見:梁羽生是新派武俠的開門宗師,金庸小說博大精深,古龍劍走奇鋒,各有特點,也就像蘋果桔子似的,不能絕對地說誰最好,只能看個人偏好。我比較喜歡金庸,我老公愛古龍。我認為金庸寫的最好的是《天龍八部》,最美的一段是段譽去江南碰見阿朱阿碧,那一段江南的風土人情寫的細致入微,引人入勝,以至于我一直覺得沒人配得上演阿朱,包括最近那版得到大多數人首肯的大陸版阿朱劉濤。。

熱心網友

當然是金大俠!

熱心網友

愚以為:武俠世界,金庸得之厚重大氣;古龍得之恣意狂放;羽生得之井然平實。孰高孰低,見仁見智

熱心網友

梁羽生涉及政治特多,而且是鼓吹南北政治(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像《大唐游俠傳》系列、《萍蹤俠影》系列、《白發魔女》系列、甚么《玉弓緣》系列),響應一中一臺號招,典型的臺獨分子。大陸真對臺動武的話這家伙作品肯定被禁 金庸涉及政治相對較少(《射雕》三部及前傳《天龍八部》、《碧血劍》及后傳《鹿鼎記》、《書劍》和《飛狐》系列,最值一提的是《笑傲江湖》——寫于發生在大陸的特殊年代) 古龍涉及政治的更少(《陸小風》二部),即使涉及到也是看不出其確切朝代時間 論動作招式則金庸內外功皆重視、描述最祥細,梁羽生注重內功、動作次之,而古龍的則留給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一招定勝負 三者之中我相對看好古龍。但是他們的作品都被一群小丑給糟塌了——與政治緊密相連,動不動就把皇帝搬出來(皇帝也不值錢哪)、關系亂搞,風馬牛不相及都能給編到一起。古龍在泉下有靈的話恐怕也要炸尸了吧……

熱心網友

我個人喜歡的是古龍的書,他的風格有著詩一般的飄逸,但不得不承認金庸的書是比較經典的。

熱心網友

三大武俠巨匠演繹了不同的武俠風格,看古龍的小說有著風花雪月的詩般感覺,沒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主人公幾乎出手就是一招致勝,劍走奇峰,別有洞天。金庸的大多是名將、名臣、忠良之后,即可談古論今,亦可與千古同醉,博大精深,引經具典,異種滋味別樣體味。梁羽生的幾乎都是歷史名篇的外傳,所有小說都有歷史考證,堪稱武俠小說中的大手筆,若要說排名,只待讀者自己研究。但依本人來看,金庸是一代大儒,古龍是一代驕子,梁羽生是一代巨匠,各有千秋,歷史評說。

熱心網友

我個人覺得金庸最棒

熱心網友

各有千秋,相互伯仲。

熱心網友

古龍

熱心網友

我覺得應該是金庸先生的成就最高.讀他的小說就好象讀了本大百科全書.精彩極了.

熱心網友

沒有最好,只有后來者的更好

熱心網友

有人對他們三人的作品作過如下評論: 梁羽生的作品開頭、中間精彩,但結局叫平淡。 金庸的作品是高潮迭起。 古龍的作品全是高潮。

熱心網友

爭議頗多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的排名。而這三人之中,最無爭議的是金庸的大師地位。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   那么,古龍與梁羽生孰前孰后呢?這完全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古、梁二人風格不同,各有成就,代表著現代武俠小說的兩極。恰如陳墨在《古龍論》中所言:   “他(古龍)雖然不能與金庸并肩,但與梁羽生卻可以并列、比較。”   “不管怎樣排法,古龍已是超一流的巨星高手,這已是武俠小說史上的不爭之實了。”   香港名作家、名主持人黃沾對古龍作了這樣的評價:莫論古龍的小說是否比金庸的好,只要談及武俠小說的流派,就不能不提古龍。   金庸也曾說過,古龍的小說獨創一格,構思奇妙,有成就。

熱心網友

當然是老金,大宗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