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乙肝核心抗體為“+”,就表明曾感染過乙肝?因為每次查體醫生都說正常,而且自己也沒有感染乙肝的病史。對于這一點不明白,咨詢別的大夫說是曾經跟乙肝病人接觸,但因自身免疫力強而形成了抗體,但網站上的解釋卻是曾經感染過,對此我感到很困惑而且很擔心,懇請大夫作出詳細的解釋,謝謝!

熱心網友

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機體可能產生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表面抗體;核心抗原、核心抗體和e抗原、e抗體。由于機體的免疫狀況和感染病毒的濃度及時間長短的不同,這三對抗原抗體系統不可能同時測定到。只要測定到其中的任何半對,都可以證明該機體曾經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這個結論是不錯的,因為這是特異特定的免疫測定,不感染乙肝病毒,絕對不可能測到它們當中的任何一項。表面抗原是首先出現的抗原。核心抗原一般僅存在于肝細胞內,血中測不到,所以平時只查“兩對半”。雖然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由于機體的免疫狀況和感染病毒的濃度等情況的不同,有的人成為有癥狀的肝炎病人,有的僅成為“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還有的由于病毒基本被清除,但體內還存在一定量的某一項抗原或抗體,例如“無癥狀”表面抗原攜帶者等。

熱心網友

核心抗體是乙肝中最早出現的并最晚消失的。有些人沒有發病,但卻是表面抗體和核心抗體是陽性的,這就說明曾經與病人接觸過,感染了少量的病毒,但沒有引起疾病,而是產生了抵抗力。這種情況在我國是很常見的,我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很多,以及生活習慣(常常一個盤子里夾菜吃)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用擔心的,基本上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既不會傳染給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什么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