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明明買了一副不錯的耳機,回家后,非得煲一煲,這是怎么一回事呀,我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呀。多謝賜教。

熱心網友

煲耳機一般都是發燒者為了讓他的設備達到最佳狀態而做的一種方法,說白了就是一個加快新品磨合過程,盡快使設備進入最良好狀態的意思,新的耳機其振摸纖維處于尚未使用過狀態,未得到充分伸展,所以在放音時,音質會讓人感覺不夠飽滿(發燒友的耳朵的感覺),不夠自然,細節表現較差;所以要用一些在高中低音以及人聲方面各自比較有特點的樂曲進行長時間(七八個小時以上)連續不停的播放,就稱為"煲",就像煲湯一樣,達到一定的火候,你的耳機內部各部分配合發揮得都達到良好的程度了,就自然可以放出美妙的音樂了.如果不是對音質特別挑剔,特別敏感的人,一般也不太容易感受到耳機煲前煲后的表現力有啥分別來====================相關的專業文章上網一找一大把,自己由淺入深慢慢消化吧,比如這個:好聲全靠細磨:也談如何煲出耳機好聲音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音質的要求,配一副好耳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大家買回來一使用發現,并沒有其他人談論的那么好。便開始懷疑自己買到的是不是假貨。其實不然,真正的好耳機是需要一個聽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煲”。  許多人可能不明白耳機為什么要煲。其實這就好比汽車剛買的時候需要磨合一樣。耳機振膜本身在制造過程中就存在內部應力,在粘結音圈和固定在骨架上時又產生了裝配應力,我們所說的煲耳機就是使這些應力逐步消失,使振膜逐步順化發出好聲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好好的“煲”一下耳塞,那么就會把它的震膜逐漸弄松,這樣再聽音樂時,震膜震動起來就會非常的自如,音質也較先前提高不少。所以煲耳機是很有必要的。  煲耳機并不困難,但是需要時間和一定的技巧。首先,你需要一個可用來長時間放音的音源。其次音源中要有頻響范圍很寬、動態效果舒緩、層次清晰、高中低音各成分適中的音樂有這樣效果的音樂要比一般音樂“煲”起來效果更明顯。還有一點就是音源輸出功率一定要夠大,比如要“煲”HD600就不能用普通隨身聽,HD600是300歐的,不配耳放根本就帶不起來,還怎么讓震膜松動呢?一般來說,隨身聽只適合耳塞和一些低阻抗耳機使用。一般而言,如用電腦聲卡和收音機“煲”耳塞的話,需要比較長一點的時間。而用輸出功率很大的CD隨身聽來“煲”,時間要短一些。用調頻褒也算是最方便的。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幾種煲的方法:  使用調頻收音機,把收音機調到一個沒有信號的頻道,音量控制在20以下。這個時候所發出的茲茲的聲音相當于我們通常煲機所用的白噪音的碟。新耳機買回來大概需要每天煲上8個小時,持續一周到二周。雖然這種方法褒的方法比較慢,但是比較安全的。起碼不至于因為操作不當把耳機煲壞。  使用CD機或者MP3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一般來用CD機播放需要10幾個小時左右,這樣長的播放時間容易降低CD機的壽命。而如果用MP3播放由于其本身構造的優勢,便可以長時間的播放曲子。很適合煲耳機。剛開始用輕柔一些的音樂,在較低音量下讓耳機先舒緩10-30小時,然后用普通的音樂(搖滾、舞曲除外)在中等音量狀態褒100-200小時;如果這時你聽著高音不刺耳了,變得圓潤自然,中音溫暖親切,低頻再也不是混成一團的轟隆隆,而充滿細節,那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了。  另外還有些人褒耳機喜歡用音頻設備,例如電腦音響等。雖然這樣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軟件和特定的音碟。煲耳機煲的比較專業。但筆者不推薦初學者使用這方法。因為現在返修的很多耳機都是在褒機的時候方法不當壞掉的。如果你身邊有比較專業的人士,那你到可以嘗試這類方法。一般就是用白噪音的碟和粉紅噪音的碟來交替煲。還有些是用一些特定的頻率發生器來煲的。用這種方法褒的好處就是可以使耳機快速進入狀態。缺點當然是如果操作不當就容易把耳機煲壞。  在這給大家推薦一些音樂。在人聲來說。蔡琴的和王菲的聲音都不錯。推薦曲目有渡口,天空。沙拉。布萊曼《月亮女神》恩雅的音樂也不錯。另外騰格爾的人聲中氣十足、爆發力極強也很適合煲機推薦曲目有天堂。類似老鷹的加洲旅館比較經典的曲子也很合適。閻學敏《炎黃第一鼓》也是煲機的好碟,另外像惠威的試音碟曲目覆蓋面很廣也非常合適用來煲耳機。 。

熱心網友

煲耳機是為了改善新耳機震動系統的順性,以達到比較理想的工作狀態的一種發燒友喜歡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系統老化工作。高檔耳機是不用煲的,因為它在制造時已經經過了老化,完全達到設計指標才出廠的,再煲會縮短使用壽命,中低檔耳機煲煲無妨。煲耳機沒有一個定性定量的科學依據,在電聲學上也沒有太大的根據,只是一種經驗,不是技術規范。發燒友做的事情,很多是玩、是游戲,并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沒有科學依據也不能說一定沒道理,但往往說不出準確的道理。

熱心網友

我的理解是讓耳機那層膜更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