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我主持一次以“告別不良習慣,打造完美人生”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我就是寫不出開場白,請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幫我想想辦法,真的是急用!!
熱心網友
我希望以下的文章可以讓你找到一些素材莫忽視“不完美”教育 最近,有幾則學生自殺的消息見諸報端,其中還包括高等學府的天之驕子。年輕的生命消逝在花季讓人扼腕嘆息。盡管他們這樣做的具體原因各有不同:學業壓力、擇校壓力、抑郁癥、對人生的看法消極等等,但有一點是不容回避的:他們都成了完美主義的犧牲品。當現實的境遇與理想中的完美差距越來越大時,他們選擇了放棄。 我們當然可以說應該對他們加強珍愛生命的教育。但是,如果現實和他們的價值觀和生命預期越拉越遠,珍愛生命的說法就顯得蒼白,所謂責任感也顯得缺乏根基。我們應該尋找更深層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轉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里,孩子們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往往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今后能擁有體面、富足的完美人生。我們經常過多地提倡“追求卓越”,卻少有“認識和直面人生缺憾”的教育。其實,人的一生很難達到盡善盡美,社會、家庭、個人都有不盡完美之處,人生所能實現的東西注定有限。把這樣的觀念傳導給孩子,并非消極的教育,而是現實的教育,告訴他們人生的常態,讓他們能真正擁有積極和堅強的心態。如果孩子們被過多輸入了一些“變態”的觀念:告訴他一定要做優等生;告訴他一定要上中國最好的兩所名校,甚至還要上哈佛、牛津、劍橋;告訴他將來要做科學家、做大款、做精英;告訴他人生會一帆風順,會春風得意,會沒有憂傷,那孩子就可能會被蒙蔽,最后的結果是越來越想不開:現實生活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事實上,那些走上不歸路的學生,都或多或少有著“我是一只小小鳥,怎么飛也飛不高”的困惑。其實,“我就是一只小鳥,許多人都是一只小鳥”,如果一開始就能教給孩子這樣的坦然,相信他們也能坦然面對人生。 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孩子為所謂的“完美”所累,一旦達不到完美的要求就憂郁、頹廢、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極端,仇恨人生和社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當年曾經殘殺幾名室友的馬加爵,就是痛苦于自己的家境和長相而不能釋懷,積聚起來的痛苦和仇恨讓他最終喪失了做人的起碼理智。“完美主義”害的不光是孩子,甚至一些成年人也沉溺在自己童年的“完美主義”夢想中無法自拔,工作不順、家庭不順都會讓他覺得天塌了,遲遲無法走向真正的成熟。 因此,適度的“不完美”心理教育在今天不容回避。我們鼓勵力爭上游,鼓勵追求卓越,但是如果當一個孩子的進取心、爭勝心太強的時候,做家長、老師的就應該想辦法讓他緩一緩,而不是繼續把這種好勝心鼓勵得登峰造極,因為那可能會害了孩子。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我們要追求完美,也可以在不完美中尋求內心的歡樂。 最近安徽省政法委特批了一筆2萬元的困難補助金,而受助對象是一位縣公安局長,《新安晚報》的消息說,這位局長為了給母親和妻子籌集巨額的醫療費,不僅賣掉了房子,還舉債30多萬,直到最近他一直隱瞞的生活困境才被人發現。他始終回避媒體的采訪,認為自己沒有什么特別的事跡,也不想成為別人關注的對象。 對這件事,《西部商報》就認為,這位局長的低調彰顯了高境界,本來,很多人會覺 得局長是個威風八面的實權人物,根本不會身負重債。這位低調本分的局長沒有因為自己生活的困難就失去了為官的底線,也沒有自吹自擂自己的清廉,這樣真實可信的人讓人肅然起敬。 但《南京晨報》就提出建議,應該查一查這個“貧困局長”。既然有不少人質疑這個局長是不是真的貧困,而他也不愿接受采訪,可這事現在已經在社會上有影響了,面對這么多的謎團和質疑,何不干脆深入調查一下,給這些謎團一個解答呢? 《廣州日報》說:"我們如何關注貧困局長?",其中一個觀點是"清廉不是享受特批的前提,清廉是每個國家工作人員的本分,當社會成員面臨疾病災患的時候,更應被國家救助體系出手進行救助和關照,而不是被施與權利救濟。 《半島都市報》則給我們提供了對這個新聞本身的冷思考,想讓老百姓明白,公安局長和"生活困難"扯到了一塊兒 ,這既不是官員作秀,也不是想把債務讓公家買單,這是一個信任危機的問題。要取得信任,消除成見,還需要官員們的切實努力啊。 暑假快結束了,烏魯木齊的李女士發現兒子王磊開始忙呼起來了。《新華社》的文章說,每天一大清早,王磊就起床了,洗漱完之后,就坐在書桌前,專心致志的寫暑假作業。這頭一開始,李女士還挺高興,孩子知道主動學習了,好!后來李女士發覺不對勁,兒子經常打電話給同學,神神秘秘地嘀咕:“數學快完了,你們呢?”在李女士的盤問下,兒子終于說實話了。原來王磊和另外3名同學說好了,采取“分工作業”的方式,各自負責完成一門功課的暑假作業,寫完后交換互相抄。李女士嚴厲批評了兒子,但兒子覺得自己挺委屈的,暑假學校留了一大堆作業,還得參加四個暑假輔導班,甭說玩了,想喘口氣都難。選用這法子,也是迫不得已啊! 湖南漢壽一中的學生周某家庭條件不好,他的班主任朱老師在高中的時候資助了他1500多元生活費,今年周某考上了大學,他非要請朱老師吃一頓“謝師宴”,但朱老師拉著他的手說:“你能考上重點大學,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最好的‘謝師宴’啊。”這已經是今年漢壽一中的老師謝絕的第67場“謝師宴”了。《中國青年報》報道說,高考結束了,在很多地方,謝師宴大行其道,看看漢壽一中的老師們,這才是咱老師該有的樣啊! 今天的《光明日報》說莫忽視“不完美”教育。最近有幾則學生自殺的消息經常被媒體報道,甚至包括幾個名牌大學的天之轎子。文章認為,他們都成了完美主義的犧牲品。如今,孩子們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往往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擁有體面、富足的完美人生,卻很少有“認識和直面人生缺憾”的教育。其實,人的一生很難達到盡善盡美,人生所能實現的東西注定有限。把這樣的觀念傳導給孩子,不是消極教育,反而有利于讓他們能真正擁有積極和堅強的心態。所以為了孩子,別忽視“不完美”教育。 先來看幅漫畫,這是一個38歲的女士,還有一個80歲的老翁去征婚,婚介所的工作人員對那位女士說,對不起, 您超齡了,這位80歲的男士要找35歲以下的配偶。《廣州日報》報道說,現在,廣州市一些婚介所已經形成一條原則:如果遇到35歲以上的女士征婚,婚介所會直接或者間接表明這事“十分難辦,可能沒有男士愿意接繡球。”,有的婚介所更直接,對于年齡超過38歲的女士征婚,直接就婉拒于門外。 看來在都市里,年齡稍大的女士是不好找男朋友,那么年輕一點的,是不是就容易了呢?《現代快報》的消息說,前幾天,南京一家婚介所給未婚男女組織了一個聯誼活動,結果女士來了一大堆,竟然占了七成之多,男士的比例還不到女士的一半,面對如此的懸殊比例,一位性格火辣的姑娘見此情形,竟在現場大喊:“是好男人的,站出來!”要說現在這人口結構不是男多女少嗎?為什么女士想找個男朋友還這么難呢? 在這里,每天身邊有十幾個人,我不再覺得孤單了。這是遼寧的一個少年說的話,他說的這里指的是拘留所。《新文化報》報道說,這孩子盡管才18歲,但在4個月里就砸碎了23輛車,盜竊了6000多元的財物。因為家庭不和,父母離婚,缺乏溫暖,讓他孤單的都想進拘留所,所以說預防青少年犯罪,家庭是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啊。 中國的農民最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說這話的是《新華每日電訊》的副總編輯陳凱星。讓他發出這感慨的是東南沿海的農民們,他們把眼鏡細拆到一個個螺絲,把鞋子細拆成一個個鞋釘。然后,一條街、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縣的專心做這些螺絲、鞋釘的生意。這種精細拆分市場的辦法,巧妙化解了經濟總量不足的劣勢,在市場上做到了規模最大、成本最低。這個讓經濟學家們始終沒有解決的經濟難題,居然被農民兄弟一聲不響的解決了。這獎咱農民兄弟該拿! 孩子出生十八個月就能看出未來婚姻的成敗。這是《華西都市報》講的一位愛情專家的看法,這位愛情專家把孩子分為四種類型:安全型、逃避型、矛盾焦慮型和紊亂型。安全型的人更容易處理自己和愛人之間的關系,是大家所向往的理想愛人;逃避型的人有外遇的可能性最大;矛盾焦慮型的人心理最不安全,擔心被拋棄;紊亂型的人是最容易在愛恨之間走極端的。看來這婚姻也是從小看老啊,拯救婚姻就要從娃娃抓起了。 美國正在舉行一個美國“第一大廚”的評選活動,《紐約時報》的消息說,美國“第一家庭”布什家里正在招大廚呢!自從半年前,勞拉布什炒了家里大廚的魷魚之后,他們就開始不停的面試來自全美國的大廚們。勞拉的要求是會做美國菜,最好會做辣辣的墨西哥菜,布什的最愛奶酪肉餅也不可少。少數面試不錯的大廚,還可以到布什家里去做一頓飯試試,這個招聘吸引了不少大廚躍躍欲試,畢竟以后出去跟人一說:我在白宮做過飯!多牛啊!可也有人不這么想,有一位很有希望入選的大廚說,我即使獲勝了也不一定就職,因為區區幾萬美元的工錢和這地位太不相稱了,這點錢讓我在華盛頓怎么活啊!而且成為第一大廚,要保守秘密,還不能到別的餐館走穴,也不能出書賺稿費,真的不如在外面掙得爽啊! 前不久,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詹寧斯因肺癌去世,演員超人的妻子也患上了肺癌,這都讓美國人談肺癌色變,現在,肺癌已經成為美國人的第一殺手。即將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封面文章,就是“致命的肺癌”。肺癌的發病是靜悄悄的,要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查得出來,所以肺癌病人一旦確診,就很難治療了。導致肺癌的原因有抽煙、環境污染和家族遺傳等。盡管肺癌讓人防不勝防,但現在科技的發展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比方說現在新出現的一種新型CT,在掃描的時候,能夠從人的肺部采集400多張照片,即使腫瘤只有2毫米也能被發現,現在也不斷有新的治療肺癌的藥物推出,治愈肺癌道路也是光明的。 《成都商報》的消息說,前幾天,成都某個公安分局巡警,突然接到報警,是一名年輕女子,說:快來,有人攔截我!兩名巡警立即趕到現場,發現一名男子正拉著一輛出租車的車門不放,可他手里還抱著一束玫瑰花,出租車里坐著一名年輕的女乘客,就是那個報警的女子。原來,這位男子是向女子求愛的,可那女子說了:我們性格不合適,我對他也沒什么感覺,只能做個普通朋友。可那男的就是不死心,這不,就鬧出了“手捧玫瑰當街攔車求愛女子求助巡警解圍”的一幕。啥話也不說了,強扭的瓜,能出好味道嗎? 前幾天,沈陽的遼寧大劇院演出了一場芭蕾舞專場,吸引了不少觀眾,芭蕾舞,挺高雅呀。但就在這高雅的地方,卻發生了不高雅的事。《時代商報》報道說,原來,看演出的那兩天下雨,為了回饋觀眾,劇院決定送每位觀眾一把雨傘。一開始還行,大家都按秩序,你拿一把,我拿一把。可一會兒,場面卻亂了,有幾十個人不等工作人員分發,就自己動手了,直接跳到堆傘的地方搶啊。一時之間,整個大廳都亂了,掙搶、撕扯、罵聲是不絕于耳呀!現場是一片混亂啊,一把雨傘成了公民素質的試金石,在神圣的芭蕾舞廳里,丟人啊! 來看一副圖片,這是一只畫眉鳥,可別小瞧人家,人家現在可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了。《南國早報》消息說,桂林市民申先生喜歡養畫眉,最近有一家五星級酒店找到他,希望用每天10元的價格雇傭他養的4只畫眉,掛在酒店里招攬客人。就這么,這四只畫眉就上班了,別說,它們還真起作用,有事沒事叫兩聲,還真給飯店營造出幾分山野氣氛來,當然也吸引了不少客人。飯店想的這招是不錯,可畢竟是小環境,如果城市里能少砍幾棵樹,有更多的鳥語花香,就更好了。 為了招徠客人,除了畫眉,連老虎也上了。來看這兩個虎兄虎弟,也被雇來搞促銷了。《每日新報》的消息說,天津的一個服裝市場為了搞促銷,就雇了個馬戲團,除了那兩只老虎,還有小熊、猴子和羊,希望能吸引客人。可讓廠家沒想的是,馬戲團的表演不但沒能招來顧客,反而把有些顧客嚇跑了。因為你看剛才那老虎就知道了,籠子的欄桿空隙那么大,哪個孩子不小心把手伸進去,多危險!再說,本來一身輕松去逛街買衣服,卻聽見老虎、狗熊在噢噢吼叫,誰心里舒服啊。所以,搞促銷得好好替顧客想想,畫眉的叫聲能美化環境,討顧客喜歡,這野獸的吼叫,不把人嚇著就算好的了! 一個叫吳麗清的觀眾給我發了封電子郵件,她說,她的父母原本是一對很勤勞也很和藹的父母,從小就是她和弟弟的榜樣。可他們最近退休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閑時間的增多,他們迷上了賭博,雖然賭注還只是一些小錢,可賭博畢竟不是什么好事,小吳不想讓爸媽再去賭了。但他發現,沒有什么合適的活動可以讓二老去玩,她給我們寫信,希望我們幫著呼吁有關人士能想想辦法,改變這種現狀,讓老年人,有所樂,有所為。是呀,老人們辛苦了半輩子,我們是該想點辦法讓他們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