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尺和一英寸是是什么概念?相互的換算又是怎樣?和我們常用的米,平方米,立方米換算又是怎么樣

熱心網友

1英尺=12英寸=0.305米=0.914市尺,這是《新華字典》后都有的。面積、體積照此換算,做一個平方、立方就自己能得出的。  如:1平方英尺=0.305×0.305=0.093平方米 ……

熱心網友

采用不同精度時的長度的單位至于換算 一般辭書后面都有。我就不在這里擾舌了。

熱心網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此可見標準的重要性。但若是了解早期標準制定的隨意性后,人們對于標準的權威恐怕要大打折扣。在容積、重量、長度等標準確定上,長度標準的確定是最早而且最為隨意的。1)。馬屁股決定火箭助推器寬度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段子是關于馬屁股的。現代鐵路的鐵軌間距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其原因是因為鐵軌間距采用的是電車輪距的標準。那么電車的標準又從何而來呢?原來電車的標準又是沿襲馬車的輪距標準。那么馬車為何要采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正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如果馬車改用其他輪距,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那么英國馬路的轍跡寬度又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古羅馬人。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羅馬人為其軍隊鋪設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可以再追問一句,羅馬戰車的寬度又是怎么來的?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它正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段子到這里還沒有結束,美國航天飛機的火箭助推器也擺脫不了馬屁股的糾纏。原來火箭助推器造好之后要經過鐵路運送,而鐵路上必然有一些隧道,隧道的寬度又是僅比鐵軌寬度增加一些。最后,代表著現代科技最尖端的火箭助推器寬度竟然由2000年前的兩匹馬屁股所決定了。2)。身體部位決定長度標準馬屁股可不是長度標準確定隨意性的惟一例子。在古時,人的身體及某些部分,甚至某些動作幅度,都能作為長度標準的參照依據。最早有記載的人為標準物來自古埃及。埃及人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巖制作了一根長度標準物(Cubit),而這個長度標準是法老的小臂拐肘到中指間的距離,因此又叫腕尺。雖然這個標準的確定相當隨意,但的確解決了很重要的問題。例如金字塔的準確施工得到了保證,胡夫金字塔塔底邊長與平均邊長相差不過0。05%便得益與此。古希臘人崇尚人體美,于是他們便找來美男子庫里修斯,以他雙手伸開時,兩手中指尖的距離為長度標準,稱一潯。在古羅馬,愷撒大帝以其軍隊行軍時行走兩千步為羅馬里。后來英國人沿用至今,便是英里的由來。公元9世紀,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組織大臣們討論一碼究竟應該為多長。大臣們為此爭論不休,各說各的理。亨利一世急了,他沒想到這么簡單的問題,大臣們居然可以鬧得不可開交。一拍大腿,說道:全都不許鬧,一碼就是我鼻尖到食指尖的距離。于是,碼的標準便伴隨著亨利一世的怒氣誕生了。英寸的標準則是十世紀英王埃德加的拇指關節長度。但到了14世紀,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標準合法英寸”,即從大麥穗中選取三粒最大的麥粒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英尺最先的規定是一個成年人的腳長。但德國人顯然并不滿意英國人的隨意性,他們認為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具體使用時,人們基本都是依據自己的腳長來計算長度,這樣誤差太大。于是在16世紀,他們找了16個從教堂出來的男子,將他們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求得平均腳長。這樣才誕生了我們現在使用的英尺標準。這是我復制金師傅在其它問題的回答。我認為他答的對。至于換算,樓上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