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左側肋骨間經常疼痛,按壓或曲胸時感覺更明顯,醫生說是肋間神經痛,幾年來一直沒有好,郁悶....
熱心網友
由胸部到側腹或是由背部到側腹,如果產生強烈疼痛,那么在轉身、大聲笑、深呼吸、打哈欠時都會感到痛苦難當,這就是肋間神經痛。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在手背距橫紋三指幅處有“外關”。在小腳趾和第四趾之間用指尖向上搓,到了盡處就是“臨泣”穴。指壓時只要在這兩處穴位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壓6秒鐘,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肋間神經痛有時不只限于胸部,連背部和肚子也有疼痛的可能。在這...
熱心網友
由胸部到側腹或是由背部到側腹,如果產生強烈疼痛,那么在轉身、大聲笑、深呼吸、打哈欠時都會感到痛苦難當,這就是肋間神經痛。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在手背距橫紋三指幅處有“外關”。在小腳趾和第四趾之間用指尖向上搓,到了盡處就是“臨泣”穴。指壓時只要在這兩處穴位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壓6秒鐘,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肋間神經痛有時不只限于胸部,連背部和肚子也有疼痛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用穴道指壓法就可奏效。如果想提高效果的話,在指壓前先用溫濕布覆蓋患處。如果治療后還感到相當疼痛,則再用溫濕布擦患處,重新再指壓一次就可減輕疼痛。脅痛如何進行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脅痛之辨證,當分清氣血虛實,但以區別氣血為主。脅痛初起,常由肝郁氣滯,疏泄不利所致,病在于氣屬實。氣滯可以影響血行,使血流不暢,絡脈痹阻,而引起血瘀的證候。久病體弱屬虛,多因實證日久不愈,化熱耗傷陰液,使肝腎陰虧,精血不足,肝絡失養而發。臨證時,應詳加辨別,才不致失治誤治。一般來說,氣滯以脹痛為主,且游走不定,痛無定處,時輕時重,每因情緒變化而增減。血瘀則以刺痛為主,痛處固定不移,疼痛持續不已,入夜尤甚。若病程較短,痛勢較劇,痛而拒按,脈弦有力者多為實證;病程較長,痛勢較緩,痛而喜按,脈沉無力者多為虛證。 2.證治分類 (1)肝氣郁結 癥見脅脹痛,走竄不定,常因情志變動而痛有增減,胸悶不舒,噯氣頻作,飲食減少,苔薄,脈弦。治宜疏肝理氣,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5g 制香附12g枳殼15g 白芍12g 川芎12g 炙甘草6g 水煎服,1日1劑。若脅痛甚者,加青皮6g、川楝子9g、郁金12g以增強理氣止痛之力;若肝氣犯胃,癥見胃脹不欲飲食者,加陳皮12g、焦三仙各10g、川樸6g以理氣寬中和胃;若氣郁化火,癥見脅肋掣痛,心煩急躁易怒,口苦,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原方去川芎,加丹皮20g、梔子6g、黃連6g、川楝子12g、元胡6g以清肝瀉火,和絡止痛。 (2)瘀血停著 癥見脅肋刺痛,痛處不移,按之痛劇,入夜更甚,脅肋下或見癥塊,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沉澀。治宜祛瘀通絡,方用復元活血湯加減:大黃6g 桃仁12g 紅紅12g 穿山甲12g 當歸尾20g 柴胡15g 瓜蔞根12g炙甘草6g 水煎服,1日1劑。若痛甚者,加乳香6g、沒藥6g、郁金12g以化瘀止痛;若脅肋下有積塊,而正氣未衰者,可加醋三棱9g、醋文術9g、地鱉蟲6g、棉芪18g等破血消堅,佐以扶正,使祛邪不傷正。 (3)肝膽濕熱 癥見脅痛口苦,胸悶納呆,惡心嘔吐,目赤腳痛,或有目黃身黃,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數。治宜清熱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9g 梔子15g黃芩12g 木通12g 車前子12g 澤瀉15g 生地15g 當歸15g 柴胡15g 甘草6g 水煎服,1日1劑。若脅痛胸悶,惡心嘔吐較劇者,原方去當歸、生地,加川楝子9g 郁金9g陳皮12g 半夏6g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若發熱,黃疸者,加茵陳15g 黃柏12g以清熱利濕退黃。 (4)肝陰不足 癥見脅肋隱痛,悠悠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養陰柔肝,方用一貫煎加減:生地12g 沙參15g 麥冬12g 當歸12g川楝子15g 枸杞子12g 柴胡15g 合歡花20g 玫瑰花20g 白蒺藜15g 水煎服,1日1劑。若心煩少寐較甚者,加酸棗仁10g、制首烏15g以養血安神。若潮熱頭昏目眩甚者,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白蒺藜9g、石決明20g以滋腎養肝潛陽。療脅痛的單方驗方和針灸方法 單方驗方 1.香附10g、紫蘇梗10g、生姜3片、蔥白2根,水煎服。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脅痛。 2.當歸15g、白芍30g、杞子15g、生地15g、青皮10g、枳殼10g水煎服。適用于肝陰不足之脅痛。 3.全瓜蔞1枚、沒藥3g、紅花3g、甘草6g,水煎服。適用于瘀血停著之脅痛。 4.金錢草60~120g,水煎服,每日1劑,可用于膽囊炎、膽石癥。 5.龍膽草15g、金錢草30g,水煎服,日一劑,適用于肝膽濕熱之脅痛,并可用于膽結石。 6.青皮60g、玄胡150g,共研細末,日服3次,每次6g,適用于肋間神經痛。 7.茵陳15g、板藍根30g、龍膽草10g、丹參10g,水煎服,適用于肝郁化熱或濕熱困阻之脅痛。 8.五味子10g、太子參15g、蒸首烏15g、赤芍30g,水煎服,適用于肝腎陰虛之脅痛。 針灸 1.主穴;外關、丘墟、陽陵泉、太沖、足三里、膽俞;配穴:發熱,配曲池、合谷;脘悶納差,配中脘、上脘; 手法:中強刺激,針感后每次留針半小時,每日1~3次。 主治:膽囊炎、膽結石所致脅痛。 2.主穴:膽俞、膽囊穴、陽陵泉、太沖。配穴:痛劇,配迎香透四白、人中、合谷;嘔吐,配內關,足三里。 手法:強刺激,得氣后可留針20~30分鐘。 主治:膽道蛔蟲、膽囊炎所致脅痛。 3.主穴:肝俞、脾俞、胃俞、膽俞、足三里。配穴:發熱兼黃疸配至陽、陰陵泉,大椎;脅痛甚配支溝、期門、陽陵泉;惡心嘔吐配內關、太沖。 手法:中刺激,得氣后留針15~30分鐘,每日針刺1~2次。 主治:急、慢性肝炎所致脅痛。如何對脅痛預防與護理 由于脅痛是以氣病為先,故在預防方面應保持情志愉快,防止氣機郁滯是十分重要的。當然起居勞動亦當注意,避免外邪侵襲,防止過勞,跌仆等,以免造成脅痛。同時,飲食應少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以防濕熱內生,而形成脅痛。 對于脅痛的護理,應注意勞逸結合,以安靜休息為主,活動鍛煉為輔,忌辛辣肥甘之品,多吃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清淡而有營養的食物,勿食生冷不潔、不易消化之物。 無論外感內傷脅痛,只要治療調養得法,一般預后良好。但脅痛亦可演變為?震⒏斡傅齲嗽蛟ず蟛患眩視瘟疲樂貢瀋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