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不對,木芙蓉沒有毒,它的花也酷似真正的芙蓉,在我們的小區里常有栽種.斷腸草呢則有大毒,一片葉子就可致死,但它的長相很普通,常被看作是無毒的.
熱心網友
斷腸草有毒,主要毒素是苦藤堿和次苦藤堿,醫學上一般只做外用,不做內服內服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初次1片葉子,沒有不良反應才可加至2-3片,需觀察
熱心網友
木芙蓉(芙蓉)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L。英名:Cottonrose Hibiscus科屬與形態: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m多。枝密生星狀毛。葉互生,闊卵圓形或圓卵形,掌狀3-5淺裂,先端尖或漸尖,兩面有星狀絨毛。花朵大,單生于枝端葉腋,有紅、粉紅、,白等色,花期8-10月。蒴果扁球形、10-11月成熟。原產及分布:產于我國南部。長江流域以南廣為栽培,以成都一帶為盛。國內外多栽培觀賞。習性:喜光,略耐陰。喜溫暖,不太耐寒,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繁殖與栽培: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春季平床條播。取落葉后枝條沙藏越冬,翌春4月上旬扦插,秋季掘起假植越冬,第二年栽植即可開花。插時切忌損傷插穗皮,以確保成活率。長江以北栽培最重要的是注意防寒越冬。用途:秋季開花,朵大美麗,是很好的觀花樹種。適宜庭院、坡地、路邊、水旁種植。花、葉、根皮可人藥。斷腸草原來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書中說的那樣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質是葫蔓藤堿。具原書上記載,吃下后腸子會變黑粘連,人會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堿水和催吐劑,洗胃后用綠豆、金銀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斷腸草—還有一說是雷藤(《中藥大辭典〉)綠豆、金銀花和甘草實際上是萬用解毒藥,同樣的還有荔枝蒂、生豆漿等。 雷公騰生于山地林緣陰濕處。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區。根秋季采,葉夏季采,花、果夏秋采。另一種斷腸草—鉤吻,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黃藤、斷腸草、吻葛(這兩個見于《夢溪筆談》)朝陽草、大茶藥、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葉,黃花苦晚藤、黃猛菜、發冷藤、藤黃、大茶葉(廣西名)大雞苦蔓等。是馬錢科植物(荊蠻兄,我見到的資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陽、卵狀長圓葉對生,開小黃花,5萼漏斗狀,卵狀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閩、粵、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鉤吻素子(最多)、寅(最劇)、卯、甲、丙、辰、乙等生物堿。 鉤吻素寅動物實驗致死量為0。8mg/kg(夠狠)癥狀為呼吸麻痹,鉤吻素乙癥狀同,但有趣的是,此時動物心臟仍跳動,而且麻黃堿等物質無明顯的解救作用,這就證明鉤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樞神經或末梢神經,根據中毒后有肌肉虛弱表現,故一般認為其是作用在脊髓運動神經元上的。鉤吻素甲毒性較弱,可用作鎮痛劑與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們都沒有麻痹神經節的作用,這與箭毒科不同。對腎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說可以抑制心臟和使血壓下降。下面的圖片是斷腸草的照片。
熱心網友
這兩樣好象不是同一種東西吧,找了點資料,你看看《神雕俠侶》中的“情花”尚未弄清楚是什么東西,但楊過用來醫治情花之毒的斷腸草,經過一番研究,初步可以確定其為鉤吻。現結合《神雕俠侶》32章《情是何物》中楊過服用斷腸草相關內容稍做分析。原文:黃蓉瞧瞧天竺僧含著笑容的臉色,突然心念一動,俯身翻過天竺僧的手掌,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間拿著一株深紫色的小草。黃蓉輕輕扳開他的手指,拿起小草,問道:“這是甚么草?”朱子柳搖搖頭,并不識得。黃蓉拿近鼻邊一聞,覺有一股惡臭,中人欲嘔。一燈忙道:“郭夫人小心,這是斷腸草,含有劇毒。”黃蓉一怔,好生失望。一燈伸出右手食指,在楊過的“少海”、“通里”、“神門”、“少沖”四處穴道上緩緩各點一指。這四穴都屬于陽氣初生的“手少陽心經”。楊過當得悉天竺僧被李莫愁打死之時,料知小龍女無法治愈,死志早決,但此刻想到十六年之約,求生意念復又大旺,于是取出一棵斷腸草來,放入口中慢慢咀,但覺奇臭無比,而其味苦極,遠勝黃連。他連草帶汁吞入肚中。鉤吻(Gelsemium elegan s Bentll.)(poison helmlock), 別名大茶葉、野葛、胡蔓草、斷腸草、黃藤、火把花、苦吻、苦藥、苦蔓公、水莽草、爛腸草、大炮葉、毒根、爛腸草、胡蔓藤。為馬錢科植物,其根、葉或全草有毒,春夏季時葉之嫩芽極毒。毒性成分合生物堿鉤吻素子、丑、寅、卯等四種。植株高,莖綠色,有紅色或紫色斑點,性味:味苦、辛,性溫,有大毒。毒理作用:鉤吻為極強之神經毒,誤服中毒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麻痹,呼吸麻痹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脊髓中與呼吸有關的運動神經原。動物試驗表明鉤吻與乙酰膽堿有潔抗作用,因而抑制小腸的活動,中毒者表現出口渴、心悸、心率快、視物模糊、兩腿無力等,,類似顛茄類中毒的癥狀,提示毒素具有抗乙酰膽堿的作用。口服鉤吻后立即發生癥狀或于半小時左右發生,其癥狀出現的快慢與所服劑量關系不明顯,而與服法有關,用根煎水服或咽下其新鮮嫩芽者,癥狀多立即出現,咽下其根者癥狀出現較慢,有二小時才出現的。中毒劑量約為根2-3克或嫩芽7個,其流浸膏3。6毫升即可致死。中毒死亡約在數小時內,尸體外表無異狀,尸檢也無特殊變化,僅咽喉、胃粘膜腫脹,各內臟充血,血液呈暗紅色流動性,有窒息死的現象。臨床中毒表現:最初出現消化道刺激癥狀,口腔、咽喉及腹部燒灼感或疼痛,有些病人表現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神經系統及肌肉癥狀表現為吞咽困難,言語不清或不能言語,肌肉無力,共濟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視力減退或復視,甚至嗜睡、半昏迷、震顫,呼吸循環系統癥狀表現心跳早期緩慢以后加快,呼吸初為快而深,繼而饅且淺,呼吸不整及呼吸困難,最后因呼吸麻痹窒息而死亡。死亡前有肌肉震顫、痙攣、角弓反張的表現。根據上述資料分析,楊過所吃斷腸草的外觀基本與鉤吻相同,而臨床中毒表現也基本相同。有趣的是食用斷腸草后中毒的急救處理方法:1、新鮮羊血300毫升乘熱灌服,或以新鮮之白鴨、白鵝血灌服,一次或二次。2、刺激與興奮呼吸中樞:可給予加入二氧化碳之氧氣吸入,注射伊色林、山梗菜鹼、咖啡因等,必要時作人工呼吸。楊過用鉤吻這種劇毒治療情花之毒,居然成功,有如下原因:1、一燈點他四穴,護住他的心脈,可減輕對心悸、心率快等癥狀。2、如出現呼吸麻痹,程英陸、無雙可當即給楊過做人工呼吸。3、因為楊過姓楊。《本草綱目》中記載“人誤食其葉者致死,而羊食其苗大肥。”中國素有用人姓名諧音解釋事物的傳統。如長征時蔣介石欲在四川殲滅紅軍時順勢把四川軍閥趕走,徹底占領四川,其信心即來自“以石擊鼠(蜀)”必然可以勝利。4、因為楊過體內已經有情花之毒,以毒攻毒。與鉤吻有關的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有:“多飲甘草汁,白鴨白鵝斷頭瀝血入口中,或熱飲羊血一升灌之……。”在實踐中也報告鉤吻中毒者,用新鮮羊血灌服而獲救,而同樣服此鉤吻中毒的另一例因拒服羊血而致死。鉤吻中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但廣西則用鉤吻煮水喂豬,羊食用鉤吻也不會中毒。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人誤食其葉者致死,而羊食其苗大肥。”是否羊血中含有對鉤吻毒素的抗體,尚不明了。《夢溪筆談》記載:宋朝,祖籍杭州的沈括到福建作官,發現有人自殺或者誤食野葛,剛吃半個葉子就會死掉。用水送下,中毒更快,往往放下杯子的同時,人也隨之死去。沈括詳細觀察了這種草的形態,作了記錄,寫入《夢溪筆談》一書,讓后人注意識別,不可誤用。這種野葛學名“鉤吻”,土名“斷腸草”、“虎狼草”。廣西曾有一對戀人,因遭家人反對決定徇情,雙雙上山到一個山洞自殺,他倆選用當地山上隨處可采的斷腸草作為徇情工具,倆人在山洞邊哭邊煮斷腸草,爾后男方首先服下斷腸草湯,很快中毒身亡,姑娘仍在哭泣,并繼續加火煎熬斷腸草,直至幾個小時眼淚哭干了,姑娘才喝下一大碗,以求速死,但是姑娘并沒有死,等到家人找尋時,姑娘僅是昏迷過去。聰明的醫生從中得到啟迪:斷腸草經高溫煎熬后毒性大大降低。木芙蓉,又名木蓮、拒霜花、霜降花。當蕭蕭秋風百花凋謝時,木芙蓉卻與菊花相映成趣,競相盛開。木芙蓉花朵碩大,色彩艷麗,嬌柔嫵媚,十分可人。秋天花期有兩個多月,每朵花可開十多天。早晨開花時為粉紅色或白色,到中午或下午就變成了深紅色,好似醉漢的臉色,故又有"三醉芙蓉"之稱。 木芙蓉原產我國,除東北、西北寒冷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四川成都木芙蓉特盛,故成都別稱"蓉城"。早在一千多年前,木芙蓉就遍及湘江沿岸,唐末詩人譚用之寫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名,故湖南有"芙蓉國"之稱。古人曾用木芙蓉鮮花來染絲織品作帳子,故又有"芙蓉帳"之名。芙蓉花亦可食用。木芙蓉的花、葉、根可以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