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P等操作系統還未面世時,人們常說C盤為主DOS分區,主DOS分區不能超過4.3GB!如果原來的說法是對的,那么為什么是對的呢?那么現在為什么有人C盤有15G都一切正常呢??這又是為什么呢?那么C盤的大小有限制嗎?如果有限制是和其它的分區限制一樣嗎?以上問題請各位最好全都回答∩_∩,十分感謝!PS:假設該電腦上的分區全為FAT32,C盤為Win98或WinMe,D盤為Win2000或XP/2003的雙系統,共4~6個分區,并且硬盤為ATA100的120GB。

熱心網友

在以前這是對的,因為FAT16格式有4.3G大硬盤限制,FAT32無此限制,可任意分區,但最好不超過8G,因為文件系統對硬盤管理是以“簇”為單位的,在FAT32下,分區越大,每簇的字節數越大,對硬盤的浪費就越大,另外,分區大了,尋址時間自然更長,對性能也略有影響(很小)。 建議大分區采用NTFS格式(如不在win9x下使用的話),這樣更經濟,另外FAT32格式也不支持超過2G大的單個文件,這樣要下一個高清電影就為難。

熱心網友

樓上是位高手,聽他的。

熱心網友

二樓的回答和四樓的回答是錯誤的!以前的分區格式(dos中后期和win95)是FAT16,而FAT16最大支持的單個分區不超過2G,如果超過2G的話只顯示出2G。從98開始,支持FAT16和FAT32,FAT32可以支持大分區,就是現在最大400G的也可以支持,沒事的。me支持的分區也和98一樣。winnt 4支持FAT16和ntfs格式,ntfs當時主要是體現在對磁盤空間的管理能力更強一些。win2000支持FAT32和ntfs,當然也支持fat16(顯示為FAT)。2000以上系統都支持這幾中分區格式。一般來說,對于大容量的分區,用ntfs格式后,磁盤利用率稍高點,但由于很多dos下的軟件在ntfs分區上不能正常運行,所以對于很多個人用戶來說,還是愿意使用FAT32分區。因為浪費那一點空間無所謂的。而對于行業用戶來說,特別是服務器上,多使用ntfs分區,因為磁盤管理功能強大。至于有些機器不能正確識別硬盤,那是因為主板bios中對硬盤空間顯示方法的落后造成的。比較早的主板限制有8。4G(一般586的主板不能正確識別8。4G以上硬盤),然后有37G,然后有137G。不過通過DM或者修改bios的方法都可以讓主板識別出來的。還有,FAT32分區中,單個文件的大小不能超過4G,這個一般只是在高清視頻節目中才會有。

熱心網友

原來的硬盤很小,就10G以下,C盤留多了,其他盤就沒有多少空間了.現在的硬盤都在80G以上,C盤最好留10G以上才夠用.

熱心網友

那是老皇歷了--以前的P2還要一萬多呢。 98系統以前,分區都是FAT16的-不支持大的硬盤和大的分區。 到了98系統,分區可以是FAT32了-支持大硬盤和大分區。你的主DOS分區突破了FAT的限制,可以建任意大的分區了。 到了現在,如果是用NTFS則分區越大越好。分區越大越能體現NTFS的性能。參見:NTFS與FAT的性能之分析解讀

熱心網友

如果采用FAT32的格式,劃分的最大容量為2的32次方,即4G。不采用FAT32格式,對盤的大小是沒有限制的。但是一般不要超過20G(因為允許的容量絕對大于你整個硬盤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