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前,納粹已發明了導彈并用來轟炸英國,請問當時的導彈是怎樣克服大氣氣流及地球自轉的影響飛抵目標的呢?那么現在的水下發射的洲際導彈是怎樣克服洋流以及上述影響飛抵目標的呢?
熱心網友
樓上說的對,彈道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外飛行,氣流和地球自轉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至于V-2導彈他的射程短且沒突破大氣層,所以氣流的影響也較小,他的精度差關鍵在于落后的制導系統,德國向英國倫敦發射了第一枚V-2,炸彈在倫敦市區爆炸。這是V-2首次成功襲擊英國本土,在倫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從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國共發射了3745枚V-2導彈,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2050枚落在歐洲大陸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列日等地。還有582枚用于發展、改進和訓練。在所有發射的V-2中,有74%落在目標周圍30千米以內,這些導彈又有44%落在10千米的范圍內。從襲擊英國造成的人員傷亡看,V-2共炸死2724人,炸傷6476人,建筑物的破壞也相當大。V-2火箭武器的威力得到充分展示,但并沒有起到德國當局希望的那種能挽回敗局的戰果。現代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在接近水面時發射的,所以根本不用考慮洋流對其的影響。
熱心網友
地球自轉的影響可以計算出來,大氣氣流的影響不能克服,所以這種導彈的精度不高,實際上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時間很短,主要是在大氣層外飛行,大氣氣流的影響也較小.當時V2飛彈給英國人民造成的恐懼遠比實際傷害大的多.現在的導彈可能有未端制導裝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