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的儲蓄率敢降嗎? 我們真的儲蓄得太多了嗎? 2005年10月29日 09:22:14 中財網 在10月18日晚間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作主旨發言時,周小川指出,近幾年來,中國居民儲蓄率以每年0.5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進而表示不希望居民儲蓄率繼續提升,否則將可能外溢到其他國家,成為其他國家的發展資金。國際投行雷曼兄弟人士發現:亞洲國家中,日本是高儲蓄率的國家之一,但在過去的30~40年里,最高的年份高儲蓄率也才40%,而中國達到了46%。除此之外,對中國高儲蓄抱有擔心態度的還大有人在。 我們真的儲蓄得太多了嗎?從數字來看或許是這樣。 可是,如果中國的儲蓄率一旦大幅降下來,后果可能更加令人擔心。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點兒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從國民收入衡等式的角度來看,假如只考慮家庭和企業這兩個部門,那么儲蓄應該與投資大致相等;其次,如果加入貿易部門,儲蓄就等于投資加上凈出口。 首先,就第一種情況而言,中國的高儲蓄同高投資顯然是相匹配的。中國社科院近日出爐的《2005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秋季報告》預測,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持續明顯快于GDP增長,致使2005年總投資占到GDP總值的55%,接近60%的水平。 這樣看來,中國的儲蓄率雖然驚人,但投資率更加“駭人聽聞”。而就目前而言,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有效轉變之前,這種高投資率對于支撐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就有著關鍵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增長的任務高于一切,因為,經濟增長一旦進入下降通道,一系列重大問題將會接踵而來。可是,如果沒有高儲蓄率,高投資能夠得到保證嗎? 其次,如果考慮開放經濟的情況,我國的高儲蓄也可以從日益累積的貿易順差這里得到解釋。目前我們有76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這種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必然會帶來內部經濟一定程度的失衡,并具體表現為儲蓄率的居高不下。因此,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高儲蓄是自然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們寧可看到高儲蓄率持續下去。 高儲蓄本身顯然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如何將儲蓄轉換為有效率的投資。現實地看,當前民營經濟基本被排斥正規金融之外。在它的巨大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之前,我們很難得出儲蓄過多的結論。反過來,正是因為儲蓄-投資之間有效機制的斷裂,銀行才有“錢如何花”的尷尬感覺。 進一步看,儲蓄只是推遲的消費,人們為什么愿意儲蓄呢?顯然是由于對未來的擔心,這種擔心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今天得到了加強,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高額學費是中國家庭儲蓄的首要目的。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想要提前消費今后的收入也受到消費信貸市場不完善的限制。 此外,還與中國日益嚴重的收入差距有關。經濟學中有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思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是消費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這看上去也是符合生活常識的:很難想象,富可敵國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將他的收入中的60%(相當于460億美元)用于消費會奢侈糜爛到何種程度!因而,對于基尼系數已過國際警戒線的中國來說,高儲蓄率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總之,在經濟增長模式、投資體制、社會保障體制和分配體制得到改善之前,我們寧可期望一個較高的儲蓄率。 。
熱心網友
不會再降了。
熱心網友
不會的。
熱心網友
本來現在的儲蓄率不高,再降豈不是沒有存錢了。
熱心網友
根據目前的情況是不會的。
熱心網友
暫時不會降
熱心網友
中國的儲蓄率敢降嗎? 我們真的儲蓄得太多了嗎? 2005年10月29日 09:22:14 中財網 在10月18日晚間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作主旨發言時,周小川指出,近幾年來,中國居民儲蓄率以每年0.5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進而表示不希望居民儲蓄率繼續提升,否則將可能外溢到其他國家,成為其他國家的發展資金。國際投行雷曼兄弟人士發現:亞洲國家中,日本是高儲蓄率的國家之一,但在過去的30~40年里,最高的年份高儲蓄率也才40%,而中國達到了46%。除此之外,對中國高儲蓄抱有擔心態度的還大有人在。 我們真的儲蓄得太多了嗎?從數字來看或許是這樣。 可是,如果中國的儲蓄率一旦大幅降下來,后果可能更加令人擔心。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點兒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從國民收入衡等式的角度來看,假如只考慮家庭和企業這兩個部門,那么儲蓄應該與投資大致相等;其次,如果加入貿易部門,儲蓄就等于投資加上凈出口。 首先,就第一種情況而言,中國的高儲蓄同高投資顯然是相匹配的。中國社科院近日出爐的《2005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秋季報告》預測,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持續明顯快于GDP增長,致使2005年總投資占到GDP總值的55%,接近60%的水平。 這樣看來,中國的儲蓄率雖然驚人,但投資率更加“駭人聽聞”。而就目前而言,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有效轉變之前,這種高投資率對于支撐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就有著關鍵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增長的任務高于一切,因為,經濟增長一旦進入下降通道,一系列重大問題將會接踵而來。可是,如果沒有高儲蓄率,高投資能夠得到保證嗎? 其次,如果考慮開放經濟的情況,我國的高儲蓄也可以從日益累積的貿易順差這里得到解釋。目前我們有76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這種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必然會帶來內部經濟一定程度的失衡,并具體表現為儲蓄率的居高不下。因此,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高儲蓄是自然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們寧可看到高儲蓄率持續下去。 高儲蓄本身顯然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如何將儲蓄轉換為有效率的投資。現實地看,當前民營經濟基本被排斥正規金融之外。在它的巨大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之前,我們很難得出儲蓄過多的結論。反過來,正是因為儲蓄-投資之間有效機制的斷裂,銀行才有“錢如何花”的尷尬感覺。 進一步看,儲蓄只是推遲的消費,人們為什么愿意儲蓄呢?顯然是由于對未來的擔心,這種擔心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今天得到了加強,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高額學費是中國家庭儲蓄的首要目的。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想要提前消費今后的收入也受到消費信貸市場不完善的限制。 此外,還與中國日益嚴重的收入差距有關。經濟學中有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思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是消費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這看上去也是符合生活常識的:很難想象,富可敵國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將他的收入中的60%(相當于460億美元)用于消費會奢侈糜爛到何種程度!因而,對于基尼系數已過國際警戒線的中國來說,高儲蓄率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總之,在經濟增長模式、投資體制、社會保障體制和分配體制得到改善之前,我們寧可期望一個較高的儲蓄率。 。
熱心網友
本來現在的儲蓄率不高,再降豈不是沒有存錢了。
熱心網友
不敢
熱心網友
在10月18日晚間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作主旨發言時,周小川指出,近幾年來,中國居民儲蓄率以每年0.5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進而表示不希望居民儲蓄率繼續提升,否則將可能外溢到其他國家,成為其他國家的發展資金。國際投行雷曼兄弟人士發現:亞洲國家中,日本是高儲蓄率的國家之一,但在過去的30~40年里,最高的年份高儲蓄率也才40%,而中國達到了46%。除此之外,對中國高儲蓄抱有擔心態度的還大有人在。 我們真的儲蓄得太多了嗎?從數字來看或許是這樣。可是,如果中國的儲蓄率一旦大幅降下來,后果可能更加令人擔心。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點兒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從國民收入衡等式的角度來看,假如只考慮家庭和企業這兩個部門,那么儲蓄應該與投資大致相等;其次,如果加入貿易部門,儲蓄就等于投資加上凈出口。首先,就第一種情況而言,中國的高儲蓄同高投資顯然是相匹配的。中國社科院近日出爐的《2005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秋季報告》預測,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持續明顯快于GDP增長,致使2005年總投資占到GDP總值的55%,接近60%的水平。這樣看來,中國的儲蓄率雖然驚人,但投資率更加“駭人聽聞”。而就目前而言,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有效轉變之前,這種高投資率對于支撐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就有著關鍵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增長的任務高于一切,因為,經濟增長一旦進入下降通道,一系列重大問題將會接踵而來。可是,如果沒有高儲蓄率,高投資能夠得到保證嗎?其次,如果考慮開放經濟的情況,我國的高儲蓄也可以從日益累積的貿易順差這里得到解釋。目前我們有76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這種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必然會帶來內部經濟一定程度的失衡,并具體表現為儲蓄率的居高不下。因此,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高儲蓄是自然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們寧可看到高儲蓄率持續下去。高儲蓄本身顯然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如何將儲蓄轉換為有效率的投資。現實地看,當前民營經濟基本被排斥正規金融之外。在它的巨大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之前,我們很難得出儲蓄過多的結論。反過來,正是因為儲蓄-投資之間有效機制的斷裂,銀行才有“錢如何花”的尷尬感覺。進一步看,儲蓄只是推遲的消費,人們為什么愿意儲蓄呢?顯然是由于對未來的擔心,這種擔心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今天得到了加強,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高額學費是中國家庭儲蓄的首要目的。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想要提前消費今后的收入也受到消費信貸市場不完善的限制。此外,還與中國日益嚴重的收入差距有關。經濟學中有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思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是消費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這看上去也是符合生活常識的:很難想象,富可敵國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將他的收入中的60%(相當于460億美元)用于消費會奢侈糜爛到何種程度!因而,對于基尼系數已過國際警戒線的中國來說,高儲蓄率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總之,在經濟增長模式、投資體制、社會保障體制和分配體制得到改善之前,我們寧可期望一個較高的儲蓄率。
熱心網友
不敢,肯定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