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推廣的"有機無土栽培技術"據說已經占據無土栽培市場的60%以上,其成本是營養液栽培的一半不到,但我們這里(湖北)好像沒怎么聽說,究竟怎么樣,效果如何,請指教!
熱心網友
這是一篇報道低成本的“傻瓜”型新技術——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一種農業高新技術,具有節肥、節水、省工、高產、優質,不受地域限制和產品潔凈衛生等特點。但傳統的營養液栽培同時也具有一次性投資比較大,運轉成本相對偏高,營養液的配制與管理技術較難掌握等限制因素。 針對這些情況,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該技術利用河沙、煤渣、作物秸稈等廉價材料作為栽培基質,利用各地易得的有機肥和無機肥為肥料,不但具有傳統無土栽培的一切優點,而且使無土栽培系統的一次性投資較營養液無土栽培降低60%,肥料成本降低60%,產量提高10%-20%,并且操作管理簡單,系統排出液無污染,產品品質好,能達到中國綠色食品中心頒布的“AA級綠色食品”的施肥標準,因而非常適合我國國情。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把有機農業融入無土栽培,為無土栽培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突破了無土栽培必須使用營養液的傳統觀念,是一種真正能使廣大農民朋友學而能會,會而能用,用而能掙錢的“傻瓜”型高新農業技術。基本栽培條件 進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必須具備一定的保護設施,如溫室、日光溫室和大棚等,在這些保護設施內還需安裝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栽培槽、栽培基質和灌水設施等。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主要采用基質槽培的形式。適宜的基質很多,如:草炭、蛭石、珍珠巖、炭化稻殼、椰子殼、棉籽殼、樹皮、鋸末、刨花、葵花稈、玉米稈、砂、礫石、陶粒、甘蔗渣、爐渣、酒糟、蘑菇渣等,生產者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地區需要的基質。有些基質可單獨使用,如砂、珍珠巖等,有些基質需混合使用,常用的混合基質有:4份草炭、6份爐渣;5份砂、5份椰子殼;5份葵花稈、2份爐渣、3份鋸末;7份草炭、3份珍珠巖;5份蘑菇渣、5份爐渣等等。基質使用年限可達3-4年。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管理及茬口安排等與土壤栽培基本相同。 生產成本與經濟效益 生產成本:不含建溫室或大棚的投資,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一次性投資約為3000元/畝,每年的生產成本(包括人工)約為4300元/畝。 經濟效益:以番茄為例,每年每畝產量為1。5萬千克,按一般市場平均單價1。5元/千克,總收入為:1。5×1。5=2。25萬元,扣除生產成本0。43萬元,則純收入為1。82萬元/年/畝。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生菜 生菜,又稱萵苣,有結球和散葉兩種。生菜以脆嫩的葉或葉球供食,營養豐富,可生食、涼拌、炒食,或作沙拉,目前已成為市場上冬春季供應的優質蔬菜。下面介紹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生菜。一、 品種選擇 生菜屬喜冷涼的耐光性作物,耐寒性,抗熱性不強,一般秋冬季和春季栽培。適合無土栽培的品種很多,如大湖366、皇帝,適合四季栽培,馬來克適合秋冬季栽培。二、 播種育苗 生菜的種子很小,先把種子裹上一層硅藻土等含鈣物質的種衣,播種比較方便。 將草炭和蛭石按3:1比例,尿素2。0克/盤,磷酸二氫鉀2。0克/盤,消毒雞糞10。0克/盤混配作為育苗基質。裝入直徑8-10cm、高7。5cm的塑料缽中,然后澆透水,再將經浸種、催芽的種子播入營養缽內。將溫度調至15-20℃,以利種子發芽。以后灌溉清水以補充水分。秋冬季為使生菜能夠供應市場,可以每隔1周播種一次。 出苗后到2-3片真葉即可定植。三、 栽培技術 1、 栽培槽的構造 建槽大多數采用磚,3-4塊磚平地疊起,高15-20cm,不必砌。為了充分利用土地面積,栽培槽的寬度定為96cm左右,栽培槽之間的距離定為0。3-0。4米,填上基質,施入基肥,每個栽培槽內可鋪設4-6根塑料滴灌帶。 2、 基質配比 4份草炭:6份爐渣;5份砂;5份椰子殼;5份葵花稈;2份爐渣;3份鋸末;7份草炭;3份珍珠巖。先腐熟,c/n比降到30:1。 3、 施肥、澆水 定植之前,先在基質中按每立方米基質混入10-15千克消毒雞糞、1千克磷二銨、1。5千克硫銨、1。5硫酸鉀作基肥。定植后20天左右追肥一次,每立方米追1。5千克三元復合肥|(15-15-15)。以后只須灌溉清水,直至收獲。 4、 定植 每個栽培槽可栽植4-5行生菜,株行距大約均為25 cm為宜。四、 采收 不結球生菜長到一定大小即可采收,結球生菜則需要在葉球形成后采收,采收時可連根拔出,帶根出售,以表示系無土栽培產品,能夠引起人們更大的興趣,且有比較好的售價。采收后可經過初加工,即采用保鮮膜包裝上市,可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
熱心網友
我好象也沒聽說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