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運動狀態與物質的用途與制取,哪一個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

熱心網友

1、我認為,這里所說的運動狀態是狹義的概念,也就是普通意義上的物理運動。如果按照這個出發點,那么,物質的運動狀態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圍。對物質運動狀態的研究,例如,運動的形式、如何描述(速率、方向、軌跡等)、影響運動的內部及外部因素等,這基本上都屬于物理學的研究范圍。2、物質的制取,包括“制”(生成新物質)和“取”(收集生成的新物質)。從定義上看,由于化學變化就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因此,物質的“制”顯然屬于化學研究的范圍。而“取”又是“制”后緊接的環節,所以,一般來說,“取”也屬于化學研究的范圍。3、物質的用途,一般多在化學課本上加以敘述,通常也認為屬于化學研究的范圍。我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物理學的研究通常是把物體抽象成一個質點,與物質的種類及組成無關。而“用途”這個概念,顯然是和物質的種類有關,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性質,不同的性質又決定了不同的用途。因此,把物質的用途劃進化學研究的范圍是合理的。4、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認為,不應過分強調物理學和化學的界限。這兩門自然科學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物質,二者的研究范圍各有側重,但會有部分重疊,這是正常并且必要的,缺乏一門科學的知識基礎,是不可能很好地研究另一門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