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什么人?怎么這么厲害?
熱心網友
我來給大家描繪一下15年來資金流動模型:A:流入股市35500億B:留在股市1\持股流通市值約10000億2\保證金約1000億C:流出股市1\上市公司:融資約8500億(約800億分紅給了流通股東)2\流通股東:新股配售得1000億3\申購資金(俗稱搖號專業戶):申購新股獲利6000億4\國家:印花稅收益2100億5\券商:交易手續費2100億6\莊家:15年炒作獲利約2000億7\內部職工股、轉配股、國減股等:得2800億A=B+C我們可以算算流通股東得了多少!
熱心網友
每次行情的低點,先知先覺的機構提前介入股市,他們有非常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相當的背景,在獲得一定的籌碼后拉抬股價,造成股市火爆的景象,這時后知后覺的機構和個人開始買入,主力會讓后來者帳面有些浮贏,然后在維持股指的同時開始派發籌碼,派發的差不多了,就殺跌出貨.出貨不順利就再作個反彈,再吸引一批自以為抄到底的倒霉蛋,最后圖窮匕現,股指如滔滔江水一去不還.這就是股市運行的模型.90%的人用真金白銀在高位買入了10%的人的股票,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賠錢的原因.10%的人包括大主力\經驗豐富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其實在股市中我們能保持一個好心態,在別人不愿買時買一點,免得股市跌得慘不忍睹,在大家瘋狂買入時讓給別人助人為樂,好人會有好保,你的資金帳戶也就會年年發展,歲歲長虹.希望明年你也能站到"厲害人"的行列,其實并不難的,看淡了也就看明白了.
熱心網友
這是財富縮水.跑到另外一些投資者手里了.
熱心網友
股票市場屬于虛擬資本市場,當股市總體上漲時,并非真的創造出新的財富,而只是市值的上漲,當股市下跌時,市值縮水,所有的投資者(就總體而言)的財富都跟著縮水.這就是虛擬資本市場的特性.所以,股票市場中并不存在零和游戲,錢也并不是從一個人的口袋中跑到另一個人的口袋中.
熱心網友
掙錢的人有:上市公司;證監會的某些人;股票發行承包商;證交所;稅務局;證券咨詢機構
熱心網友
學者冬日的模型已大輪廓地說明了問題。 詳盡一點,就是上市圈錢揮霍或失誤,是第一大黑洞; 搖號申購尤其知悉內幕以權謀利者是第二大黑洞。
熱心網友
及少部分人賺了.否則哪會存在股王?當然,國家是盡收稅啊.
熱心網友
這是典型的資金縮水.
熱心網友
賺錢最多的是發行商(或發行機構,發行單位),再就是股市中的機構,和跟風的散戶;股市好的時候,這些券商,機構,散戶預先把股市不好時候券商,機構,散戶的錢掙去了;所以,市道不好時,大家都不掙錢!唯一掙錢的就是證券公司那些收手續費的人。
熱心網友
在大趨勢向下時,由于總市值下降,確實蒸發了一部分錢。但在大勢向上時這部分錢又會無中生有。只有確實進行過操作的人才真的有賠有賺。賠的總數要大于賺的總數只有國家和證券公司是穩賺不賠,因為交易稅、傭金是單向的。掌握內部消息,有大資金可能會盈利。但也可能被更大的魚吃掉!今天盈利不等于永遠盈利。前一度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講那些早期在股市發了財的人目前境況并不好。
熱心網友
變成泡沫啦!原來一元錢的東西,硬要說值100元,開價100元賣,此時以100元來計算市值,買到的都上當了,如果大環境不好,沒人買,原來買到的也要賣,虛的100元又變回一元啦.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有人虧了多少錢,就有人掙了多少錢,例如,一家股票A,它凈值為3元,歷年收益為1元/股,當前價格為20元/股,由于當前股市看好,多數人認為市盈率40倍是合理的,股票A就有可能炒到40元/股,但總有最后接棒的股民只是紙上寶貴,是無法變現的,他要變現就必須有下一個接棒者.到后來股市轉壞,多數人認為市盈率10倍以下才合理,股票A就有可能跌到10元/股.
熱心網友
進了圈錢的人的口袋
熱心網友
你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只要肯騙錢!
熱心網友
著個問題還真不簡單.不是說蒸發了嗎?投資者多數賠了.錢到哪里去了,就值得研究了.
熱心網友
當然是投資者投資有賺有虧 這很正常不會賺錢的話 你還玩股票么?
熱心網友
你是否留意那些基金公司的財務狀況,他們的背后的背景,了解股票的真正價值,那些放行公司的真正是否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