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請問如何辦?
熱心網友
認沽權證:在未來約定的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將你的某種股票賣給權證發行方的權利證明;認購權證:在未來約定的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你擁有從權證發行方買入某種股票的權利證明.
熱心網友
發行認沽權證的大股東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為如果到期股價達不到行權價,大股東將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銀來購買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因此大股東有很大的動力將股價維持在行權價之上;如果發行的是認購權證,大股東最大的損失只不過將“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以行權價變現而已。而對于流通股股東來說,會有以下一些不同:第一,所持有“正股+權證”的組合的風險不同。到目前為止,除長電權證為股本權證外,其他五家公司(包括擬發行)的六只權證為備兌權證,有3只認購權證,3只認沽權證。由于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Delta)不同,隨著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含認購權證的組合的敏感度大于1,含認沽權證的組合敏感度小于1。也就是說,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第二,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不同。由于認沽權證敏感度小于0,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第三,到期價值不同。由于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于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于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買進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特別是萬科權證,占流通A股(不含限售條件的流通股)的80%,強大的買盤壓力很可能使得本來處于實值狀態的認沽權證變得沒有價值;而對于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準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后,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盡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最后,認沽權證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種投資組合,而認購權證在市場上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只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工具。例如,利用認沽權證可進行敏感度套期保值,每買進一份認沽權證,再買進Delta份相關權證,就可以使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免遭股價波動風險。還可以利用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的平價關系,買進相同數量的正股和認沽權證,等于構造了認購權證加一部分現金,因為到期股價在行權價之上,組合就可盈利;而在行權價之下,損失是固定的。 。
熱心網友
看本書
熱心網友
認沽權證:在未來約定的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將你的某種股票賣給權證發行方的權利證明;認購權證:在未來約定的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你擁有從權證發行方買入某種股票的權利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