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微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壞鬩膊黃婀?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分.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啊 !
熱心網友
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兩句話何解?一、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得其一”,如果“得其一”,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奪取西川,然后“以待天時之變,以一上將起荊州之兵,直驅宛洛”,而劉備也“領益州之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兩路夾擊,曹魏安得不滅度,漢室安得不興?然而得龐統后,龐統急于立功,在張松被殺,取川事機敗露之時,不聽諸葛亮良言相勸,貪功冒進,終至陣亡落鳳坡,而此時孤軍深入的劉備“進無援兵,退必潰敗”,若退回荊州,則短期無法再次制定取川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匆忙帶上張飛、趙云前去救駕,只留下關羽父子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張飛、劉備、黃忠又相繼為報仇而死,更是賠上了蜀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元氣大傷,而后主劉禪又昏庸無能,全國政事、軍事盡由諸葛亮一人勞神,終于一代英材倒下,蜀漢再也無力回天。換言之,如果劉備只得到龐統,龐統也必定會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的戰略方針,逐步推進,從而實現的偉業。所以說,臥龍鳳雛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變故,反欲速則不達也!!!!二、再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司馬微老先生早已指出,諸葛亮在劉備手下雖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才華和抱負,但終究難以吞下“占據天時”的曹操和“占據江東已歷三世,獨得地利”的孫權,而最多也只能與之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關于這一點,三國時的另一位隱士封公玖也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向其咨詢時就已向諸葛亮言明。另外從淮南許子將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中也可看出,邊曹操這樣擁有治世才能的人,在亂世中為能自保都只能成為萬人唾罵的“奸雄”,沒有野心的諸葛亮和龐統(至少在書中看不出來)輔佐一個處處“為天下共生著想,仁義布于四?!钡膭洌帜軇摮鲆环鯓拥氖聵I呢? 所以說,劉備雖然同時得到了“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兩個人材,但其失敗的命運最終是難以避免的。
熱心網友
沒人
熱心網友
鳳雛早亡臥龍無后蜀漢興亡奈何天意
熱心網友
夸張的一種說法,劉備雖有人和缺的是天時、地利,所以不能安天下。三國在赤壁大戰后到蜀漢滅亡一直是相對安定的,就用不著你劉備來安了。
熱心網友
一山難容二虎~~~~~只能得一才能安天下~~~~
熱心網友
關鍵在主子是否英明
熱心網友
須眉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生產力太差。2。劉備過于意氣用事,舍大義取小義。3。兩個均被劉備得到,會相互產生疾賢妒能的情況。4。蜀國國家小,很難與曹孫想抗衡。
熱心網友
關鍵在主子是否英明
熱心網友
即使龐統沒有早死 讓劉備的到了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 他也不能的到天下每個單位只能有一個正領導 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不相上下 你想他們兩人中的一個人甘心居于另外一個人之下么?必定會窩里斗 搞得蜀國元氣大傷 最后只能是敗國
熱心網友
印證一個道理,逆天則徒費心力。就是再來一個臥龍和鳳雛,也是無濟于事的。
熱心網友
greatbn說的比較有道理?。〉歉旧鲜怯山洕l展水平決定的!經濟決定政治,就是這個道理!
熱心網友
劉備的后期和后主的昏庸。再加上一點天意。
熱心網友
一山難容二虎~~~~~只能得一才能安天下~~~~
熱心網友
別忘了,當劉備準備去拜訪諸葛,向司馬詢問時,司馬邊走邊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可見,在小說里作者是有一種宿命感的,雖然他從心里是支持漢劉的,但他也覺得天意如此,不可挽回.所以不管是龍還是鳳,不管有多強的本事,都是沒有能力違背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的.
熱心網友
可見發展生產力才是根本
熱心網友
龐統早掛了而諸葛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統一的,蜀國畢竟是個小的國家而且中國幾千年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他就是在發達也是趕不上魏的再加上打仗本身就是一個費錢的事,更加使經濟不振原因有很多 但也不要忽視了諸葛的作用,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熱心網友
體現出一加一不一定大與二的道理,而且兩人之間后期有隙,沒能合成一股繩。
熱心網友
一兩個人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熱心網友
十全十美了就會有缺陷.
熱心網友
有謀士不一定就能安天下 。這是要多方面的原因的。
熱心網友
可見發展生產力才是根本,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