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財稅網登了。

熱心網友

談新《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報告的特點 一、資產負債表的調整及其附表的增加,使會計信息披露更充分,更能體現穩健性原則 根據新出臺的《企業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中的資產負債表項目相比,增加了部分項目,盡管表中有些項目被合并,但其附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增加,不僅可看作項目的細化,更重要的是能夠使資產接近現時價值,并能計量出資產帶來未來現金流量的能力,從而使會計信息披露更充分,也更能體現穩健性原則。主要表現在: 1。新增了細分項目。在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下新增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固定資產凈額”項目,以使固定資產接近現行價值,有利于決策者對企業的規模和生產能力作出準確的評價;在實收資本(或股本)項目下新增了“已歸還投資”和“實收資本(或股本)凈額”項目,以反映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合同規定在合作期間歸還投資者的投資等。 2。新增了單列項目。在流動負債項目下新增了“預計負債”項目,以反映企業各項預計的負債,即票據貼現、未決訴訟等可能產生的負債;在長期負債項目下新增了“專項應付款”項目,以反映企業接受國家撥入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撥款以及從其他來源取得的款項等。 3。有些項目被合并,但新增了附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如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其他應收款、在建工程與無形資產等項目,所反映的數額均為凈額;分別取消了舊會計制度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和“短期投資凈額”、“壞賬準備”和“應收賬款凈額”、“存貨跌價準備”和“存貨凈額”以及“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和“長期投資凈額”項目;其他應收款、在建工程與無形資產,按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也分別計提“壞賬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與“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但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所有這些項目均在新增的附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中揭示,不僅使會計信息得到了充分的披露,而且突出了穩健性原則。二、利潤表簡潔明了,補充資料更加全面 新《企業會計制度》對利潤表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與舊會計制度中的利潤表相比,內容簡潔明了,將附注改為補充資料,結構更為合理,同時增加了補充內容,使會計信息披露更為全面。主要表現在: 1。取消了一些項目。如取消了主營業務收入項目下的“折扣與折讓”和“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因為“折扣與折讓”在平時核算時,現金折扣計入“財務費用”,“商業折扣和銷售折讓”則沖減“主營業務收入”,沒有必要在利潤表中單獨反映;取消了“存貨跌價損失”,在平時核算時計入“管理費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且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中反映,沒有必要在利潤表中重復。新《企業會計制度》利潤表內容反而簡潔明了。 2。調整了利潤表的結構。按舊會計制度規定,利潤表分為兩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為附注,新《企業會計制度》利潤表也分為兩部分,除第一部分內容變得簡潔明了外,并將第二部分“附注”改名為“補充資料”,且調整補充了其中的內容,顯得更為恰當。 3。利潤表補充資料增加了內容。舊利潤表的附注中原有四個“非常項目”,即:(1)出售、處置部門或被投資單位;(2)自然災害發生的損失;(3)會計政策的變更引起的損益調整;(4)其他。但仍無法滿足我國市場經濟下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及證券市場的需要,容易誤導信息使用者。新《企業會計制度》利潤表明確規定,要求在補充資料中提供六項內容:(1)出售、處置部門或被投資單位所得收益;(2)自然災害發生的損失;(3)會計政策變更增加(或減少)利潤總額;(4)會計估計變更增加(或減少)利潤總額;(5)債務重組損失;(6)其他。使提供信息更廣,披露更全面,易于信息使用者理解。 三、現金流量表相對簡單,可操作性更強、更規范新《企業會計制度》要求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作了一些調整,總體上講,相對簡單,可操作性更強。表現在: 1。調減了主表中的一些項目。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項目由5項減為3項,即取消了“收取的租金”項目,將“收到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退回的增值稅款”和“收到的除增值稅以外的其他稅費返還”合并為“收到的稅費返還(含各項稅費)”一項;現金流出項目由7項減為4項,即取消了“經營租賃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將“支付的增值稅款”、“支付的所得稅款”和“支付的除增值稅、所得稅款以外的其他稅費”合并為“支付的各項稅費”一項。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項目由5項減為4項,即將“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的現金”和“取得債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現金”合并為“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一項;現金流出項目由4項減為3項,即將“權益性投資所支付的現金”和“債權性投資所支付的現金”合并為“投資所支付的現金”一項。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項目由4項減為3項,即將“吸收權益性投資所收到的現金”和“發行債券所收到的現金”合并為“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一項;現金流出項目由7項減為3項,取消了“發生籌資費用所支付的現金”、將“分配股利或利潤所支付的現金”和“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合并為“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一項,將原現金流量表中的“第5、6、7項”合并為“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一項(但如果價值較大,應單列項目反映)。以上共減少了12項內容,較原來相對簡單,便于操作。 2。調整了補充資料的結構及內容。舊會計制度“現金流量表”附注的結構順序是:(1)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投資和籌資活動;(2)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情況;且未在制度中對其“內容和填列方法”進行詳細規定說明。新《企業會計制度》“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結構將(1)和(2)互換,突出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首要地位,與現金流量表主表的排列順序保持一致;同時,第一項“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取消了“增值稅增加凈額”,增加了填報有關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與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資料的內容;第二項“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投資和籌資活動”,項目由5項減為3項,取消了“以固定資產償還債務”、“以投資償還債務”、“以固定資產進行長期投資”和“以存貨償還債務”,增加了“債務轉為資本”以及“一年內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同時新會計制度對“補充資料項目的內容和填列方法”作了詳細規定。因此,調整后的補充資料不僅相對簡單,而且更規范、更容易操作。 四、附表內容(尤其是分部報告)的擴充與變更,更能體現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要求,且符合重要性原則和充分披露性原則 1。增加了《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這是資產負債表的附表1,反映企業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增減變動情況,所揭示的項目有: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及委托貸款減值準備。與資產負債表一起閱讀,不僅可以真實地反映接近現行價值的資產,而且可以再現資產的賬面價值,使會計信息更真實、更全面。 2。變更了《分部報告》的形式與內容。舊會計制度分部報告的名稱為“分部營業利潤與資產表”,其內容為:縱向項目分行業、分地區披露,橫向項目分(1)營業收入;(2)折扣與折讓;(3)營業成本;(4)稅金及附加;(5)存貨跌價損失;(6)營業費用;(7)管理費用;(8)財務費用;(9)營業利潤或虧損;(10)資產總額;(11)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12)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13)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十三項內容披露,并規定強制披露。由于舊會計制度對上市公司不具有充分約束力,并受證監會《準則第二號》自愿披露或部分自愿披露的影響,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對分部的界定過于簡單,沒有對行業分部、地區分部概念作出明確解釋;地區界定僅限國內,外延過于狹窄;分部信息披露標準不夠統一;沒有突出重要性原則(如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可以視為次要部分,并且要將它們在各分部間進行合理分攤,即使在國際上也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點);沒有強調按業務分部披露等等,難以為信息使用者所理解。 新《企業會計制度》針對舊會計制度分部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以及分部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和不完善,完全改變了分部報告的形式和內容: (1)新的分部報表包括兩張報表: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對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概念作了明確規定。 (2)確定了報告分部的劃分標準。具體標準:①重要性標準——10%,即分部營業收入、分部營業利潤或分部資產總額占所有分部營業收入合計、分部營業利潤合計或分部資產總額的10%或以上;②對外營業收入90%的標準,即如果某一分部的對外營業收入總額占企業全部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得超過90%或以上,如果超過,則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不需編制分部報表;③報告分部75%的標準,即在分部報告中披露的對外營業收入總額不得低于合并總收入的75%,否則必須增加報告分部的數量,直到達到要求;④納入分部報表的各個分部不得超過10個。同舊會計制度相比,編制范圍更規范。 (3)對分部界定不再過于簡單。如對地區分部的界定,未局限在國內,強調的是區域性,亦即“一個特定的經濟環境”;無論業務分部還是地區分部均需考慮所承擔的險和回報。 (4)要求分部財務報告的內容分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兩張報表反映,突出了重要性原則和充分披露原則。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所揭示的縱向項目內容為:①營業收入合計(分對外、分部間兩部分);②銷售成本合計(分對外、分部間兩部分);③期間費用合計;④營業利潤合計;⑤資產總額;⑥負債總額六項,與舊會計制度分部財務報告中的13項內容相比減少了7項(細分也減少了5項),免除或合并了一些難以在分部間進行合理劃分的項目(如將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合并為期間費用,取消了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和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從而體現了重要性原則。橫向項目分為××業務(或“××地區”)……其他業務(或“其他地區”)、抵消、未分配項目、合計等,且每一項目均需反映“本年”和“上年”數額,與舊會計制度相比,將“業務分部”、“地區分部”分別以單列表格反映,使分部信息的披露更規范、更全面細致,體現了充分披露原則,滿足了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五、附注形式及內容的調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閱讀理解,更符合國際慣例 舊會計制度是以會計報表附注取代1992年會計報表中的財務狀況說明書,難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并規定會計報表附注至少包括九項內容,財務情況說明書至少說明四種情況。與舊會計制度會計報表附注相比,無論形式和內容都作了較大調整,表現在: 1。增加了財務情況說明書。新財務情況說明書至少應當說明以下情況:(1)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2)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3)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4)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2。會計報表附注內容得到更新和補充。新會計報表附注作了以下調整,增加了:(1)會計估計的說明;(2)重大會計差錯的說明;(3)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的說明;(4)企業合并、分立的說明;(5)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說明;(6)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更詳細更全面地提供了會計報表附注說明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不僅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分析和評估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而且也是國際慣例所特別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