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從家庭講到單位再講到國家,時間5—8分鐘。
熱心網(wǎng)友
家,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亦是一個舒適的"安樂窩",它可以承載你的全部歡樂與痛苦。我擁有一個美好的大家庭,在這個家里,人人都為自己的夢想忙碌著,卻又用自己的內(nèi)涵構(gòu)筑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不信,您請看: 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從我記事時起,爺爺就充當著一個博學長者的位置。他總是牽著我的手到山上漫步,指著各種花木告訴我他們的名字;他也喜歡在休息時把我抱上膝頭,教我認字、背詩,講述古籍中那些美麗的事故;有時他也愿意跟著電視上的旋律唱上兩段戲,或拿著一杯茶來陪我下棋。不過我真正認識爺爺卻是在他退休以后。爺爺退休后,又應(yīng)聘當了學校書法老師,每次上完課,他都要非常認真地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從不放過任何一個錯誤。有一次,我問爺爺為何要這樣認真,他非常嚴肅地告訴我?quot;我們這一代老了,我們的任務(wù)就是要讓年輕人超過我們,不認真行嗎?'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這就是我爺爺,他用自己的沉穩(wěn)贏得了家中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2、"人過花甲心未老" 奶奶嘮叨,在家中是人人皆知。不過聽爺爺說,奶奶年輕時可是雷厲風行,獨當一面的外語系主任。如今奶奶賦閑在家,更是大權(quán)獨攬,但不知為何,嘮叨卻也越來越多,終日不絕于耳。奶奶畢竟是厲害,"人過花甲心未老",不知何時,竟也學起了交際舞。你還別說,奶奶往舞池里一站,還真讓我看到了幾分她當年的影子。奶奶用她的豁達征服了全家人,至于嘮叨嗎,就隨她去吧! 3、"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老爸40剛出頭,與蘇軾寫這首詩時的年紀正相仿。不過,他可不"狂",這么說只是想與他開個玩笑。老爸拿我開玩笑,常常在家里與我鬧著玩,因此被媽媽斥之為"沒大沒小"。老爸也很狡猾,有一回他教的一個學生沒有考及格,跑去找老爸說只要他簽個字,他們教導(dǎo)主任就會同意他重考。老爸大筆一揮,在紙上寫道:"以教導(dǎo)處意見為準。"事后才知道,那個學生撒了謊,我不禁暗暗佩服老爸。老爸很注重儀表,隔一段時間就要把頭發(fā)染黑,再把他?quot;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胡子刮干凈,還總要假正經(jīng)般地問我:"你老爸帥嗎?"每當我贊美他兩句,他便立刻得意忘形:"那是,你老爸是誰啊?我要是留起那'美髯'來,一個月就能當馬克思的爺爺了!"天哪,又沒譜了。無疑,老爸已經(jīng)用他的幽默與智慧在這個家中青云直上了,如今,他的地位恐怕只在爺爺之下嘍!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們總是把母親與一些柔韌的東西結(jié)合在一起,我卻偏要說我的母親與李白筆下的敬亭山有相似之處。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把這些全部傾訴給母親,再從那里尋求安慰,而她卻不大厭其煩,靜靜地聽我訴說。事后,母親總是對我說:"人要知足常樂。""天行鍵,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得載物。"母親的"內(nèi)力"在家中是獨一無二的,看來,我也得好好學習學習了。 5、"春風得意又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在家中的地位,算不上大也算不上小。不過,我可不想當官,所以,只要我不用當"官",我就絕對是"春風得意,欣喜異常。"諸葛亮在《誡子書》時里說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亦好閉門造車,故也曾在報紙上發(fā)表過幾篇"豆腐塊",得些許稿費,以補囊中羞澀。每當這冒,我就會想起賈島的《全登科后》,頗?quot;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興。因而家中人戲稱我為"書癡",我倒也慨然許之。 6、"少年不識悉滋味" "老姐,你知道月亮的詩有哪些嗎?" "老姐,這道數(shù)學題怎么做?" "老姐,你有空嗎?陪我出去散散步吧。" "老姐,這燭臺多好看,下回我過生日你就送我這個吧。" "老姐,你看在我最近比較可憐的份上,就資助我點稿費吧。" 這位就是我姑姑姑父的寶貝女兒--吾妹是也。她從小與我一塊長大,又僅比我小一歲,所以我倆溝能起來是"不費吹灰之力。"和我一樣,她偏愛語文,而對數(shù)學心有余悸,至于體育嗎,更是馬馬虎虎。近幾年,她個頭長得比我高了點兒,每逢別人問起我倆誰是姐姐,她總要搶著說:"我是。"可事后卻對我說:"還是當妹妹好啊!"我便借此機會"抨擊"她:"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呀。""你不也是少年嗎?"她反唇相譏。于是乎,我倆就握手講和,彼此彼此了。 后記: 在我有家里,還有許許多多位有庭成員沒有被介紹到。如若一一提及,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最后,我只想說一句:我愛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