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一直認為是YOKO毀了beatles 自從他們的經紀人Brian Epstein死去之后,甲殼蟲就開始分散了。當時他們如果能馬上找一個替代的經紀人也許情況會好一些,但是他們決定自己處理自己的錢財。這不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因為除了Paul McCartney之外,其余三人都沒有什么生意頭腦。而即使是Paul也并不熟悉他們的業務。他們做了很多賠錢的事——整個Apple計劃從一開始就很失敗。而且幾個人也為此發生了很多爭執。 這一時期,他們在藝術上也開始逐漸成熟起來。John和Paul音樂風格差別越來越大。兩個人不再能夠一起創作了。他們合作創作歌曲的方式變成了把兩個人的兩首不同歌曲湊在一起,就像A Day in the Life那樣。George開始成為一個出色的歌曲作者,但他在每張專輯中只能得到一,兩首歌的空間。那首杰出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幾乎遭到拒絕,但George把Eric Clapton帶進來作吉他伴奏,使這首歌得以被錄制。當Ringo也開始創作歌曲時,爭奪唱片上自己的位置也成為四個人爭吵的原因之一。 同時,他們長大了,開始希望更多自己的空間,開始希望更多自己的生活。John愛上了大野洋子。因為不想和她有片刻分離,他堅持把洋子帶到錄音室里,而這引起了其他三人的不滿。 在錄制唱片的時候,四個人也開始不斷爭吵,致使一些制作人員因無法忍受而退出。Ringo感到其他三人把他排除在創作過程之外,在制作白色專輯的時候曾經一度退出了甲殼蟲。雖然他很快就返回了小組,但幾個人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和諧地合作了。在錄制Let It Be的時候,四個人的矛盾達到了頂點。George在和Paul爭吵后也一度離開。他們兩人爭吵的鏡頭被保存在Let It Be的影片中,顯示出當時團體內部的緊張氣氛。 到了1969年,John和洋子結婚,并開始發表獨立的單曲和專輯;George開始準備他的雙專輯All Things Must Pass;Ringo在錄制他的Sentimental Journey,而Paul也在準備他的首張專輯McCartney。據說當年秋天,John在一次集會中突然宣布:"我想要'離婚'"。Paul似乎說服了他先不要公開他將退出甲殼蟲的決定。John后來可能也暫時忘掉了他的這一聲明——畢竟他也曾經聲明說他是耶穌轉世——并且仍然參與甲殼蟲的一些事務。 但此時,另一個矛盾也使Paul和其他三位甲殼蟲對立起來。在與Linda Eastman戀愛結婚后,他希望自己的岳父John Eastman擔任甲殼蟲的經紀人。Eastman當然是一位出色的律師,但他的身份使他不適合擔任這一職位——他毫無疑問將會對Paul格外偏心。其他三位甲殼蟲希望Allen Klein作他們的經紀人,而雙方都不肯退讓。最終Allen Klein得到任命,但裂痕已經造成。 1970年4月10日,Paul推出了他的專輯McCartney。在專輯上有一段Paul回答他假象的記者提問的所謂"采訪"記錄。其中有幾個問題與甲殼蟲有關,而且對他們是否將繼續合作的回答相當含混。當時的媒體立刻認定Paul宣布了甲殼蟲解散。John非常憤怒,因為他覺得Paul是用這個聲明來推銷自己的唱片。有很長一段時間,其他幾位甲殼蟲拒絕承認甲殼蟲已經解散,也拒絕回復Paul要求他們一起解決解散后財產問題的信件。 1970年12月31日,Paul正式起訴Allen Klein和其他三位甲殼蟲。在這種情況下,甲殼蟲的徹底解體已經無法挽回了。他們最后一次合作大概是在1973年Ringo推出他的專輯Ringo時了。其他三位甲殼蟲都參與了某些作品的錄制,但是其中并沒有四個人一道錄制的歌曲。 如果媒體沒有報道甲殼蟲解散,如果Paul沒有提出上訴的話,甲殼蟲也許還能再持續下去。也許他們能在推出自己專輯的同時也能隔一段時間推出新的甲殼蟲專輯。但這都只是猜測罷了。事實是,他們當時都希望擺脫甲殼蟲身份的束縛。也許解散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解散的時候,甲殼蟲的藝術水準仍然處于巔峰狀態,所以他們的神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轉自 作者:Julia 。
熱心網友
我也喜歡挪威的森林。
熱心網友
看看這個吧,就會真相大白~!
熱心網友
俺也想知道。俺喜歡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