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做了肝功能檢查,轉胺酶等都正常,只是在樣本備注一欄,有"嚴重脂渾"這個在以前做檢查時都沒有,請大家幫幫忙,解釋一下,謝謝了!
熱心網友
一.蛋白質的代謝檢查 1.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測定 血清總蛋白(TP)是所有血清蛋白的總稱,目前多用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白蛋白多用色素結合法測定,從總蛋白減去白蛋白即為球蛋白的含量,據此可算出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A/G)。 (1)參考值 血清總蛋白60~80g/L; 白蛋白40~50g/L; 球蛋白20~30g/L; A/G(...
熱心網友
一.蛋白質的代謝檢查 1.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測定 血清總蛋白(TP)是所有血清蛋白的總稱,目前多用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白蛋白多用色素結合法測定,從總蛋白減去白蛋白即為球蛋白的含量,據此可算出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A/G)。 (1)參考值 血清總蛋白60~80g/L; 白蛋白40~50g/L; 球蛋白20~30g/L; A/G(1.5~2.5):1。 (2)臨床的意義 1.急性肝臟損害:于疾病的早期,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 2.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常出現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并可隨病情的加重而越見明顯,總蛋白可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改變而異,如球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加,總蛋白可正?;蜉p度增加,A/G比值可正?;蛏缘?如球蛋白顯著增加,白蛋白顯著減少,則總蛋白可能正常,但A/G比值呈倒置(如白蛋白低于30g/L,球蛋白高于40g/L,A/G比值小于1),見于慢性肝實質損害較重,病變范圍較大(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若病情好轉則白蛋白可回升,A/G比值趨向正常。如白蛋白持續低于30g/L,A/G比值明顯倒置則預后較差;若白蛋白低于25g/L以下,容易產生腹水。二.膽紅素的代謝檢查 1.血清總膽紅素(ST-Bil)和血清結合膽紅素(SD-Bil)的定量試驗 在待測血清中加入重氮試劑出現紫紅色的偶氮膽紅素后,于1min時立即進行光電比色,所得的數值即為1min膽紅素的含量,此數值基本是相當于結合膽紅素的含量。當1min膽紅素測定后,于該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溶液,使原來脂溶性的間接膽紅素繼續顯色,再通過光電比色所得的數值即為血清總膽紅素的含量。 參考值 成人總膽紅素:1.7~17.1umol/L(0.1~1.0MG/DL); 結合膽紅素:0~3.4umol/L(0~0.2mg/dl); 總膽紅素減去結合膽紅素就為非結合膽紅素的含量。 臨床意義:血清總膽紅素能準確地反映黃疸程度,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定量對鑒別黃疸的類型有重要意義。 1.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見于溶血性黃疸,如:溶血性貧血.新生兒黃疸等。 2.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見于肝細胞性黃疸,如:急性黃疸性肝炎.黃疸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 3.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增高:見于阻塞性黃疸,如膽結石.胰腺癌等。 2.肝癌標記蛋白的檢查 1.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甲胎蛋白是人體在胚胎時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在胎兒肝細胞內合成,其濃度從胎齡6周后逐漸上升,至16至20周達高峰,然后逐漸下降,出生后1周左右消失。 檢測AFP的方法有多種,其中靈敏度較高而又常用的有放射免疫(RIA)法,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及反向間接血凝(RPH A)法。 參考值:健康成人血清中AFP含量極微(肝細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一般健康人血清中AFP的含量400ug/L作為診斷肝癌的參考閾。但在原發性肝癌中有20%~30%的AFP呈陰性(<25ug/L),此有可能與癌細胞分化的程度不同,合成AFP量的多少不一致有一定的關系。肝炎:隨著受損的肝細胞的修復新生,肝細胞就再具有合成AFP的能力;在急,慢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中AFP均可增高,但低于肝硬化及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癌。一般肝炎時,AFP增高多數持續的時間不長。在重型肝炎中,若見AFP增高,則提示壞死的肝細胞再生。三.酶學檢查 1.血清轉氨酶 人體內轉氨酶有20多種,其中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GPT;ALT)和谷氨酸草酰乙轉氨酶(GOT;AST)是診斷肝膽系統疾病中應用最廣泛的酶。轉氨酶在肝臟.心肌.骨骼肌.腎臟內含量最多,當這些臟器損壞或病變時,酶從細胞內逸出,進入血液,合酶活力超高。GPT大多存在于細胞漿內,易于釋出,而肝細胞內的GOT有相當部分存在于線粒體內,不如GPT易于釋出,因此在急性肝炎時血清GPT活力增高和程度一般高于GOT,其上升度,在一定程度反映肝細胞的損害程度。 參考值(光電比色法) ALT(GPT)<30U/L; AST(GOT)GPT,與急性期不同,此外.血清內轉氨酶活力測定對于估價中西藥物治療肝炎的效果,以及配合篩選獻血員均有幫助。3.肝硬化:在活動性或進行性肝硬化時,轉氨酶常有中度和輕度升高,一般為100~300U,如伴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時,轉氨酶增高較顯著,但在靜止或代償期,轉氨酶的活力一般正?;蛴休p度增高。除肝炎活動者外,往往GOT高于GPT。 血清轉氨酶活力對于診斷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子解肝細胞損害的程度,鑒別黃疸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在肝細胞廣泛壞死時,酶活力反可下降,同時應當注意它相對特異性,如心.肌肉.胰.腎臟等疾病時也可有所增高。四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種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HBV完整的病毒顆粒直徑大小約42nm,又名Dane顆粒,分為外殼與核心兩部分,外殼有許多直徑為22nnm的球型和管型亞單位,是裝配病毒的過剩而無核心的蛋白質,就是常說的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本身無傳染性。在外殼上還裝配有前S1和前S2蛋白。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環狀雙鏈DNA和DNA多聚酶。HBV的抵抗力很強,能耐受一般濃度的消毒劑,100攝氏度10min可滅活,現已確認HBV存在于血液.體液及各種分泌液中,主要通過血液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播。 血清前-S1和前-S2蛋白及其抗體的測定 參考值:健康人呈陰性反應 臨床意義:前-S1及前-S2這兩種抗原的測定可作為衡量HBV活動性物質的標志,而抗體的出現往往表示病毒的清除和疾病痊愈。至于作為病情恢復的標志現在存在異議,HBV為一種嗜肝病毒,感染肝細胞的第一步是侵入肝細胞,然后才在肝細胞內復制。此兩種前蛋白是HBV表面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體(PHSA-R),病毒可借此種受體與血清中的聚合蛋白結合而附著在肝細胞表面.進而侵入肝細胞,聚合白蛋白則起著橋梁作用。現認為前-S1和前-S2蛋白在HBV附著侵入肝細胞的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前S1的作用更重要。比較而言,前-S1與HBV復制的關系密切,故前-S1蛋白的檢測可代替或補充e系統及HBV-DNA檢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抗體(抗-HBs)的測定:HBsAg是病毒顆粒最外層的外殼蛋白,其組成十分復雜,表面抗原有10個亞型,我國以adr和adw為主。HBsAg的相應抗體HBs它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中和HBV的傳染性。 參考值:健康人HBsAg陰性,抗HBs(從未感染過HBV者)為陰性 臨床意義:HBsAg陽性可作為感染HBV的指標,或為病人,或為HBsAg攜帶者。由于HBV和HBsAg往往同時存在,故被認為是傳染性指標之一??笻Bs陽性表明曾感染過HBV,如果單是這項陽性說明病毒已被清除,它常出現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復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抗體(HBc)的測定:HBcAg全部定位于受感染的肝細胞核內,復制后再釋放至肝細胞漿中;HBsAg在肝細胞漿內形成,包裹被釋放至細胞漿中的HBcAg,裝配成完整的Dane顆粒,再釋放入血中,故人體血中無游離的HBcAg。 參考值:健康人HBcAg及抗-HBc測定呈陰性。 臨床意義:HBcAg陽性表明體內的HBV在復制,如果HBcAg滴度高,HBeAg及DNAP亦多為陽性。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而是反應HBV感染的重要指標,當其它指標全部陰轉后,它仍可持續陽性。若效價高,提示體內病毒在復制,見于急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抗-HBc IgG出現較遲,但可保持終身,是過去感染過HBV的指標???HBc IgM出現早,只維持6至18個月,是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體(抗-HBe)的測定:HBeAg是一種以隱蔽形式存在于Dane顆粒核心中的可溶性蛋白質,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游離的HBeAg單體,也有與IgG或白蛋白相結合的復合物;而且僅在HBsAg陽性的血清中才出現。 參考值:健康人呈陰性反應 臨床意義:HBeAg陽性是病毒復制的標志,它僅在HBsAg陽性者的血清中檢出,在這種血液中含有較多的HBV,故傳染性很大。近年認為它與病毒變異有關,當HBeAg陰性而抗-HBe陽性,病毒不一定停止復制。HBeAg檢出率一般慢性肝炎大于急性肝炎。如果血清中HBeAg陰性.抗-HBe陽性則病人預后較好,反之則差。 血清DNA多聚酶(DNAP)的測定 DNAP不屬于抗原抗體,而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成分。 參考值:放射免疫法<25cpm 臨床意義 DNAP活力增高多在病毒繁殖的高峰期,故為肝細胞內HBV增殖指標之一。DNAP與HBeAg的關系密切,而與ALT的升降無直接關系。若HBeAg陽性者.DNAP多增高;而HBsAg陽性.HBeAg陰性或抗-HBe陽性,則DNAP多在參考值內,故又可作為傳染性的指標,即DNAP的高低與傳染性的大小相一致。 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測定:乙型肝炎病毒有本身的遺傳信息DNA,本項檢測是診斷HBV感染的一種新指標。 參考值:健康人呈陰性 臨床意義:它的出現提示肝內病毒繼續復制,有傳染性。
熱心網友
為什么做完檢查后你不問一下醫生呢?
熱心網友
怎樣看肝功能化驗單?1.膽紅素定量試驗:用這種試驗了解病人有無黃疸及黃疸的深淺情況。膽紅素的正常值是100毫升的血清含量不超過1毫克。含量超過1毫克的為異常,表明有黃疸;膽紅素含量越高,表明黃疸程度越深。 還有一種試驗方法是“黃疸指數”,正常值為8單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黃疸。 2.麝香草酚濁度試驗(也稱T·T·T):用這種試驗了解肝細胞損害的程度正常數值為...
熱心網友
怎樣看肝功能化驗單?1.膽紅素定量試驗:用這種試驗了解病人有無黃疸及黃疸的深淺情況。膽紅素的正常值是100毫升的血清含量不超過1毫克。含量超過1毫克的為異常,表明有黃疸;膽紅素含量越高,表明黃疸程度越深。 還有一種試驗方法是“黃疸指數”,正常值為8單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黃疸。 2.麝香草酚濁度試驗(也稱T·T·T):用這種試驗了解肝細胞損害的程度正常數值為0-6單位;如果超出6單位為不正常。 還有一種類似的試驗方法是硫酸鋅濁度試驗,正常值為12單位以下。 3.谷一丙轉氨酶活性試驗(也稱G·P·T);肝細胞里含有很多谷一丙轉氨酶,當肝細胞受到損害時,這種酶就會從肝細胞里釋放出來,進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G·P·T濃度增高。目前,由于各地各醫院測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醫院谷一丙轉氨酶正常值的規定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