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吃 瀉停封啊

熱心網友

如果便便次數較多,試試蒙脫石散

熱心網友

隨著天氣的轉冷,小兒秋季腹瀉的患者明顯增多。由于一部分家長對疾病缺乏了解和相關護理知識,有些患兒發生嚴重脫水,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 秋季腹瀉是一種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的兒童常見病,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為高發期,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發病前常常有1~2天的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癥狀,隨后就會出現噴射狀腹瀉,一天十多次,嚴重的可達30-40次。 腹瀉可至患兒身...

熱心網友

隨著天氣的轉冷,小兒秋季腹瀉的患者明顯增多。由于一部分家長對疾病缺乏了解和相關護理知識,有些患兒發生嚴重脫水,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 秋季腹瀉是一種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的兒童常見病,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為高發期,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發病前常常有1~2天的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癥狀,隨后就會出現噴射狀腹瀉,一天十多次,嚴重的可達30-40次。 腹瀉可至患兒身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大量丟失,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因此,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尤為重要。對于輕度腹瀉的患兒,可以口服足夠的液體預防脫水。比如:用米湯500毫升加1.75克鹽分次喂服;用500毫升白開水加10克白糖和1.75克鹽,煮開后給患兒服用。醫院配置好的口服補液鹽給患兒服用更合適。市場上出售的飲料不宜給患兒喝。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高熱不退、嘔吐加重、尿量減少、眼窩凹陷、抽搐、腹瀉次數明顯增多、腹脹等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秋季腹瀉病程一般為5-8天,因近年來因腸道病毒導致心肌損害的病例在逐年上升,家長們除了注意給孩子補充液體外,還要注意孩子有無心率加快等癥狀。來源: 太陽石育兒專臺

熱心網友

治療嬰兒腹瀉最好的辦法是推拿,找位懂行的中醫瞧瞧.

熱心網友

吃點媽咪愛!

熱心網友

嬰兒腹瀉對生長發育影響甚大,喂養不當是嬰幼兒腹瀉常見的發病原因。天氣過熱影響消化液分泌,口喝易吃奶過多,腹部受涼腸蠕動增強等,均易誘發腹瀉。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夠成熟,胃酸消化酶分泌較少,消化酶活性弱,不易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幼兒生長發育快,營養物質較成人相對要多,腸道負擔重,消化功能常處在緊張狀態,嬰幼兒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能力低,所以嬰幼兒易患腹瀉。嬰幼兒腹瀉只有胃...

熱心網友

嬰兒腹瀉對生長發育影響甚大,喂養不當是嬰幼兒腹瀉常見的發病原因。天氣過熱影響消化液分泌,口喝易吃奶過多,腹部受涼腸蠕動增強等,均易誘發腹瀉。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夠成熟,胃酸消化酶分泌較少,消化酶活性弱,不易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幼兒生長發育快,營養物質較成人相對要多,腸道負擔重,消化功能常處在緊張狀態,嬰幼兒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能力低,所以嬰幼兒易患腹瀉。嬰幼兒腹瀉只有胃腸道癥狀,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可在家中調理,如調整和限制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恢復消化功能。加強護理及時換尿布,每次便后沖洗臀部預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炎,勤翻身預防繼發性肺炎。仍以母奶喂養,腹瀉患兒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影響不大,注意喂水和補充電解質,家中可試用米湯水加少許食鹽喂飲,預防脫水和電能質紊亂。腹瀉數天仍不改善,可試用中藥“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治療,腹瀉患兒有高熱精神差、煩躁不安、脫水電解質紊亂癥狀,就要趕快上醫院就醫了。 什么是小兒秋季腹瀉 嬰幼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以1歲半以下的嬰兒多見。發病季節多在9-12月份,故稱為秋季腹瀉。起病急,多有發燒,可以持續1-4天,并可有咳嗽、流涕癥狀。起病當日即有嘔吐,并排水樣便,為白色或淺黃色,每日10-20次,并伴有脫水癥狀。病程一般4-7天,長的可達3周。如及時治療后大多數較快治愈。秋季腹瀉來了(上) 告別了炎熱的夏季,寶寶的胃口好了,媽媽的心情也放松了,可是,秋天也有秋天的煩惱…… 當秋天來臨時,媽媽們以為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因為剛剛過去的夏天,是一個稍有不慎就引發寶寶腸胃疾病的季節。可是,隨著天氣的轉涼,“秋季腹瀉”又卷土重來了。腹瀉小瞧不得我們一般稱腹瀉為“拉肚子”,但你可能不知道,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發展中國家小兒第一位常見多發病,也是引起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腹瀉主要危及2歲以下的嬰幼兒,但不等于2歲以上的孩子就不會得這種病。每年它有兩個發病高峰:一為6、7、8月稱夏季腹瀉,主要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引起;另一高峰是10、11、12月稱秋季腹瀉,主要病原是輪狀病毒。“秋季腹瀉”的發病高峰來了,媽媽們要當心些什么呢?得了秋季腹瀉的孩子會出現那些癥狀去年9月末,筆者曾經接診了一個9個月的小病人。帶他來的爸爸媽媽說,5天前孩子開始流鼻涕,體溫增高,達38℃左右,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三天后,體溫基本恢復正常,但是出現咳嗽和拉肚子。兩天來,腹瀉急劇加重,每天排便十余次,每次大便如蛋花湯,已不能從尿布上區分出大、小便。近幾天,孩子食欲差,經常哭鬧,小臉也瘦了一圈。小屁股的皮膚也被大便漚破,露出帶血絲的鮮肉。留取大便進行檢查發現,大便中有很少量的白細胞,卻可見大量的脂肪球。病毒學檢查證實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對腸道侵犯最為嚴重,可引起輪狀病毒腸炎。此病毒不僅引起腸道吸收功能障礙,破壞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分解,而這些不能分解吸收的營養物質還會從腸壁吸收水分,從而形成稀水樣便。本病病程一般7-10天。常表現為發熱,水樣大便,輕度嘔吐;一半病人可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癥狀。 如果孩子得了腹瀉,你怎么辦?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本身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那為何還要積極治療呢?家庭治療秋季腹瀉的關鍵是預防和糾正脫水。(脫水是指體內液體,特別是細胞外液的大量丟失體外,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影響體內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的一種現象。)所以,腹瀉病的治療原則包括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及合理用藥。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得了腹瀉,家人在處理急性腹瀉時應遵循三點: 1、 口服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服用量為頭4小時服完20-40ml/kg的特定液體,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這種特定液體是指(1)米湯加鹽溶液,配制方法為米湯500毫升+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鐵蓋)。(2)糖鹽水,配制方法為清潔水500毫升加白糖10克加細鹽1.75克,煮沸后服用。(3)口服補液鹽(ORS)。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對于新生兒腹瀉,家長要慎用口服補充液體療法。在家庭治療過程中,若孩子出現腹瀉次數與量增加、不能正常進食、頻繁嘔吐、明顯口渴、超過38℃的發熱中的任意一項,即應到醫院看醫生。醫生可根據小兒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靜脈輸液,糾正脫水。 2、 繼續飲食。腹瀉的孩子體內營養物質丟失較多,所以應給他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防止生長發育障礙。吃母乳的嬰兒應該繼續母乳喂養,若為人工喂養,可繼續給予平時習慣的飲食,如米粥等。生活中,不少家庭一遇孩子患腹瀉,馬上給予禁食。實際上,禁食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素的攝入,削弱患兒的抗病能力,易致腹瀉遷延或發生營養不良。“饑餓療法”并不是處處適用的。 3、 合理用藥,禁止濫用抗生素。很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應用抗生素要有針對性,濫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且能嚴重危害患兒健康。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應外,不適當的應用抗生素會殺死體內有益的共生菌群,破壞微生態平穩,毀壞微生態對機體的屏障與保護作用;削弱了患兒的抗病能力,促使腹瀉遷延不愈,或繼發二重感染。由于秋季腹瀉多由于病毒引起,不需要應用抗生素,只要做好脫水的預防和液體的補充,患兒可在幾天內自愈。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如痢疾等,才可考慮加用抗生素。為了盡快明確腸道感染的病因,醫生需要對孩子的大便進行常規的檢查,所以,當孩子出現腹瀉,需要看醫生時,家長應用干凈的玻璃小瓶留取少許新鮮大便,帶到醫院,以協助早期診斷性檢查。對于腹瀉造成的小兒臀部皮膚破潰,應選外用藥膏或霜劑涂于患處,如鞣酸軟膏、氧化鋅霜等。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洗凈臀部,涂抹適量藥物。如何預防秋季腹瀉呢?治療腹瀉、預防及糾正脫水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遠離秋季腹瀉。是什么因素容易讓孩子患上秋季腹瀉呢?(1)孩子在2歲以內;(2)看護人不注意衛生,清潔意識差;(3)小兒飯前便后不注意洗手消毒;(4)既往曾患腹瀉;(5)飲用不潔水;(6)幼童接觸傳染等。那么,知道了這些危險因素,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么,以預防這種疾病呢?(1)2歲以內的嬰幼兒要特別注意衛生條件,提倡母乳喂養、科學護理,做好奶瓶與餐具消毒;(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看護人和小兒飯前便后要用香皂徹底洗凈雙手;(3)保證飲用潔凈水;(4)不吃變質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凈;(5)避免孩子間的接觸傳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