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杭州新西湖十景寶石流霞位于西湖北岸寶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稱保叔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上 奇石薈萃,有倚云石、屯霞石、鳳翔石、落星石等,吳越王錢封后者為壽星石。山體屬火成巖中的凝灰巖和流 紋巖,陽光映照,其色澤似翡翠瑪瑙,故稱“寶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暉時,亭亭玉立的保叔塔和 紫褐色山巖呈現嵐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寶石流霞”。   寶石山以奇石著稱。登上山頂,保叔塔旁有來鳳亭,即"寶石鳳亭",是清代"錢塘十八景"之一。亭旁山巖有一 塊長兩三米的橢圓巨石,因下部與山巖脫離,搖搖欲墜,如天外墜落,俗稱落星石。吳越王錢锍曾封其為壽星石, 附近有看松臺,上刻"屯霞"二字。相傳錢锍在此欣賞松濤起伏之景觀,在陽光下,巖石光耀閃爍,宛如彩霞屯積, 故名屯霞石。在來鳳亭西側有一洞名川正洞,過川正洞有一條長約10余米,寬不足1米的石峽,兩側石壁如削,傳說 系錢锍用腳蹬開的一條道路,名"蹬開嶺"。寶石山頂巔是獅子峰,山勢險峻,巨石兀立,有"一峰之志"之稱。山南麓 還有一塊"秦皇系纜石",說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南巡會稽郡祭大禹,船行至此,因錢塘江口風惡浪高,便停泊在 寶石山下,將船纜系在石上。   在寶石山上還有葛嶺,最高處海拔125米,相傳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嶺上有著名的抱樸道院,煉丹臺,煉丹井 和初陽臺等古跡。初陽臺在葛嶺最高處,是一座兩層石砌亭臺 ,為觀日出勝地,元代稱"葛嶺朝暾"為"錢塘十景" 之一。   上寶石山,一般從保叔路或葛嶺登山較為方便。寶石山的主景是保叔塔,它是一座六面七級的實心磚塔,高 45。3米,初建于北宋開寶年間,系吳越王國錢弘叔的母舅吳延爽因錢弘叔奉召進京,為保佑他平安歸來而建,故名 保叔塔。現塔為1933年重建。塔身秀挺纖細,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叔如美人"的贊譽,是西湖風 景輪廓上的一個突出的標志。 虎 跑 夢 泉   虎跑泉是全國三大名泉之一。進入山門之后,兩旁腳下便是一股潺潺的清泉,這里從山上泉眼處流下來的, 稱為"聽泉"。進入二門,一路尋覓虎跡泉蹤,便來到滴翠崖下,只見一只斑斕猛虎正在刨地的塑像,這便是"觀泉"。 然后到茶室小坐,用清澈純凈的虎跑泉水沖泡龍井茶葉,茶葉清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稱為"品泉" 。"龍井茶葉虎 跑水"是名聞遐邇的西湖雙絕。   虎跑泉主要景點有虎跑寺、虎跑泉、滴翠涯、五代經幢、夢虎雕塑、弘一法師塔、濟公殿、濟顛塔院、 鐘樓、五百羅漢室等。其中虎跑泉為江南三大名泉之一,水質為裂隙泉質,透明無菌,其甘味醇厚,以虎跑泉 水沖泡龍井茶葉,飲之清香沁脾,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寺內還有濟公與弘一法師遺跡。 游"虎跑夢泉"景區,既可賞名山,又名泉,又可訪名寺,謁名僧。 黃龍吐翠   "黃龍"是指位于棲霞嶺北坡掃帚塢中的黃龍洞。傳說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有個名叫慧開的禪師來此登 山求雨,山后一石突然開裂,裂口猶如"龍嘴",汩汩噴出一股清泉 ,一時傳說黃龍隨慧開飛來,因而得名。 黃龍洞 是傍山壘石而成的假山石洞,確切地說,是一處獨具風韻,明凈清幽的庭院式園林。幾經歷史變遷,由佛寺變成道觀 ,又由道觀辟為仿古園,如今已建成以"緣"為主題的圓緣民俗園?! ↑S龍洞山門外,可見一塊高4米,寬7米的"緣石",上書一個斗大的"緣"字,似在告訴人們:人生相逢盡在緣。來 到山門,兩旁有:"黃澤不竭,老子其猶"楹聯一副,說明黃龍洞曾經是道家勝地,晚清"西湖三大道觀"之一。山門內 新建的劉海戲蟾雕塑矗立在左側水池中。右面是分別標明財緣,情緣,姻緣,文緣,仕緣,子緣的"投緣池"。一座古 色古香的院落內,臺上正在演出古典姻緣故事的折子戲,這就是著名的嬉緣。 由山門步入二門,便到了黃龍洞的 第二進游覽區。內有以竹為主景的方竹園,園內新添鍛銅打造的"黃龍童子"銅像一尊,正看一分為二,側看二分為 四,生動活潑,造型有趣。 月老祠是黃龍洞的主景。祠內正中有月老塑像一尊,手執"婚書",神色和藹,似在祈求天 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兩旁有兩幅壁畫,左為明代才子唐伯虎點秋香的三笑姻緣故事,右為唐代狀元郭元振牽紅線選 宰相之女為妻的故事。出了月老祠,就可看到安置在巖上的一只蒼勁古樸的黃色大龍頭,清冽的泉水,從龍嘴源源 不斷地流入池內,叮咚作響。池旁石峰一座,朝龍頭的一面刻著"水不在深",令一面刻著"有龍則靈",字體用草書 書寫,龍飛鳳舞,意態非凡。游罷二門的景觀,須走一段小小的山坡,上山可觀賞另一主景----圓緣臺?! ↑S龍洞原稱“護國仁王院”,又名 “無門洞”、黃龍潭“。黃龍洞翠竹茂密,有剛勁挺秀的毛竹、竿細色 深的紫竹、矮茸可愛的菲白竹,以及罕見的形方帶刺的方竹等等,品種頗多,株株吐翠。因名“黃龍吐翠”。 在苔藤常綠的陡壁上,雕有一黃龍頭,瀉水入池。傍刻“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筑有“鶴止”“香雪” 等亭 榭,回廊飛閣,別具風格。近年辟有射箭、觀燈、演出等娛樂場所,仿古園內,身著古裝的樂工,在長樂亭  內彈奏古樂,悅耳動聽。清時,為杭城著名道觀之一。 龍 井 問 茶    傳蘇東坡說 “下有萬古蛟龍淵”,故名龍井。龍井、玉泉和虎跑泉,被譽為杭州三大名泉。龍井西邊為 龍井村,環山特產西湖龍井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著名,贊為“四絕”、西湖茶葉以有龍、云、獅 、虎之別,以獅峰、龍井地之茶為最,其中奧妙,唯去龍井品茗問茶。故稱“龍井問茶”。龍井四周,碧嶂千 繞,怪石林立,古木參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清乾隆南巡至此,題“湖山第一佳”五字,又命過溪亭 、神運石、一片云、龍泓洞、滌心沼、風篁嶺、方園庵、翠峰閣為“龍井八景”(庵、閣已廢)。明人陳眉公 作《試茶》詩,有“龍井源頭問子瞻”,“不到茲山識不全”的佳句。   龍井現為直徑2米左右的圓形泉池,泉水經飲馬橋,黃泥嶺,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于攪 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一樣不斷擺動,人們以為"龍須",然后慢慢消失。這一奇觀,引得游人 到此,樂趣倍增。   龍井風景優美,乾隆游江南時,曾手書"龍井八景"四字,即風篁嶺,過溪亭,滌心沼,一片云, 方圓庵,龍泓澗, 神運石,翠峰閣。風篁嶺因其地多修竹而得名。過溪亭在風篁嶺下虎溪橋上。一片云在風篁嶺上,這是一塊高約 丈余,青潤玲瓏的巨石,因狀似一片云彩而得名。神運石聳立在龍井泉畔,高五六尺,狀似游龍。龍泓澗在風篁嶺 南面老龍井處。滌心沼在一片云北面。翠峰閣在碧螺峰上,清乾隆曾在閣后摩崖上題"湖山第一佳"五字。翠峰閣 和方圓庵早已塌毀。 滿 隴 桂 雨   "滿隴"又稱滿覺隴,位于南高峰與白鶴峰之間。自明代開始滿覺隴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今天,這一帶的 路旁坡地,崖前澗邊, 共種植桂花7000多株,樹齡長的達200多年,成為杭州賞桂花最著名的景點。每到金秋花開 時節,這里金桂飄香,道路兩旁擺滿了村民們臨時搭建的茶座,游人在此品嘗香甜可口的桂花栗子羹,一邊打牌娛 樂,可以排遣往日工作的勞頓?! 」鸹ㄊ呛贾菔械氖谢?。滿覺隴是杭州產桂最集中的地方,每年金秋的西湖桂花節都在這里舉行。文化搭臺, 經濟唱戲,杭州的桂花已名聞中外。游"滿隴桂雨",賞桂為主,如有余興,前行至滿隴深處,還可游覽石屋,水樂,煙 霞三洞。杭州人愛把滿覺隴叫作桂花廳 ,其實桂花廳位于石屋洞旁,是"滿隴桂雨"景觀的一處主要建筑,入內小 憩可品嘗桂花糖 ,桂花藕粉等杭州名點,給游人倍添賞桂佳趣。 阮墩環碧位于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阮墩"即阮公墩。清嘉慶五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民工挖十 萬四千多噸淤泥堆積而成。阮元,字伯元,號蕓臺,江蘇儀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發 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由于泥土松軟,不宜建造別墅,荒蕪了百 余年。直至一九八二年,為開發旅游資源,在這面積8。5畝的島上,增添1000多噸泥土,周圍塊石加固,基建二 百四十多平方米,有“憶蕓亭”、“云水居”、“環碧小筑”,后又辟垂釣區、“環碧莊”形成頗具特色的“ 綠樹花叢藏竹舍”的水上園林。因島外碧波粼粼,島上草木蔥蔥,故名環碧莊,稱為"阮墩環碧"。   阮公墩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舉辦的仿古夜游。夜游活動重現古代莊園的莊主和家人接待賓客的熱鬧場景。 節目每年更新,近年推出的有一臺節目。待賓客在茅亭竹屋坐定后,一邊飲茶,一邊聽曲,炎夏的 暑氣的勞累頓然消散。 玉 皇 飛 云   玉皇飛云位于西湖之南。玉皇山海拔237米。唐稱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宋曾名玉龍山、臥龍山、龍華 山,天真山。明建福星觀,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登上山巔,腳下云飛渡,三江之折,六和雄姿,忽隱 忽現,別有情趣,故名“ 玉皇飛云”。傳說玉龍變成玉皇山,相連的鳳凰山是金鳳所化。晉人郭璞的詩句,“ 龍飛鳳舞到錢塘”指此。山間古跡眾多,山腰有紫來洞、慈云洞,山頂福星觀后有皇壇、藏經閣、天一池,白 玉蟾井等。現有公路直達山頂,新建的望湖樓、登云閣,更成為賞景佳地。近人代文豪郁達夫在《玉皇山》游 記中寫道:“登高一望,西北看得盡西湖的煙波云影……;西南是之江,葉葉風帆……;向東展望海門,一點 異峰,兩派潮路,氣象更加雄偉?!?  "玉皇"是指玉皇山,民間傳說是天上掉下的一顆明珠變成的,玉龍和金鳳保護這顆明珠來到杭州,化作玉龍山 和鳳凰山。明代,山下建福星觀,又名玉皇宮,是道教供奉玉皇大帝的場所,成為晚清"西湖三大道觀"之一。玉皇 山因此得名。   從山下林海亭起,登山石階有2600余級,盤山公路繞山兩周半,長4公里多,可直達山頂。山頂最高處建有"登 云閣",登此閣,即云飛腳下,左眺錢塘江,右瞰西子湖,令游人有飄飄欲仙之感。"玉皇飛云"即從此意境而來?! ∮窕噬降闹饕坝^有:慈云嶺造像,紫云洞,八卦田和七星亭。慈云嶺造像在慈云嶺南坡石壁間,后晉天福七年( 公元942年),吳越王錢弘 在此創建資延寺時鑿山并建有造像7尊,居中是"西方三圣",西側為菩薩立像,最外側是 金剛力士。慈云嶺造像是五代時杭州規模最大的石刻造像,在時間上與唐代以前的北方石窟造像相銜接,在我國 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紫來洞位于玉皇山山腰,洞口以下有3個高度不同的洞室,洞中有洞,系" 西湖七大古洞" 之一。洞前有假山花園,俯首古跡八卦田。八卦田在玉皇山南麓,相傳為南宋皇帝躬耕的籍田。田曾八角形,被八 條田陌分成八塊,中有一圓土墩,遠望如"八卦",因而得名。在紫來洞上方有七星亭,亭旁原有清雍正年間設置的 七只大鐵缸,排列如"北斗七星",以鎮火龍,稱為七星缸。此外,玉皇山還有白玉蟾井和天一池兩處著名古跡。白玉 蟾是一個宋代道人的名字,井圍用白玉石砌成。天一池是清代修建的位于山頂的煉丹池, 四季不涸,堪稱奇景。 云 棲 竹 徑   云棲竹徑位于西湖的西南方向,錢塘江北岸,五云山云棲塢里。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 祥云,常飛集塢中棲留,并經久不散,稱“云棲”?! 脑茥品贿M入,就可以看見石徑幽窄,翠竹成蔭,泉水叮咚的自然景色。漫步在竹的世界里,仰頭不見日 光。若即若離,別有情趣,故名為“云棲竹徑”。竹徑中央的青石板與兩旁的卵石之間用黑磚相隔,相傳,清代 康熙,乾隆二帝都曾來過云棲,當時以中央為御道,專供康熙,乾隆行走。竹徑旁有洗心,三聚 ,回龍,悅性,皇竹,遇 雨等亭,還有碑亭一座,上有陳云同志題寫的"云棲竹徑"四字。走完竹徑,有一處云棲古寺,系宋乾德五年(公元967 年)吳越王國創建,凈土宗第八祖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宏法師曾在此居住過,這些隨這歲月的流逝而成為過去, 云棲寺舊址現為杭州市總工會工人休養院?! ?云棲竹徑,向以清涼幽靜著稱,夏天是避暑消夏的好去處。這里有樹齡千年以上的楓香樹,樹干三人合抱,高近 40米,是西湖著名古樹。霜降后,滿樹紅葉如映日彩霞。 石板路兩旁翠竹成林,漫步竹徑衣衫俱綠,路邊有一池 ,名“洗心池”,池水清涼透明。清晨曙光升起,透過竹葉灑在路上,金色斑斑,幾聲鳥語,更顯山色清幽, 竹徑盡頭古樹成行,有亭可憩,有茶室可小坐品茗。這里遠離鬧市,風景優美,環境清靜,確實是個療養休息 的好地方?! ≡茥a茶葉,為杭州四大名品之一,附近有茶葉研究所,對茶葉的栽培、生產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云 棲、梅家塢一帶因土質極好,適宜種茶,因此是杭州的主要茶葉生產基地,每年出口量很大,譽滿中外。   昔有云棲寺,竹林深處可聞鐘磬聲,初名“云棲梵徑”。寺地尚存,旁有回雁峰、寶刀隴、壁觀峰,均為 云棲六景之一。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領略其綠郁、清涼、寂靜、幽雅之感。被譽為“湖山第一奧區”?,F竹徑 旁筑有陳云同志題書“云棲竹徑”的碑亭和洗心亭,增添了人文景觀。其自然景色之美,清人陳璨詩有“萬 竿綠竹影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佳句。 吳 山 天 風   位于西湖的東南方向。吳山由延綿的寶月、娥眉、淺山、紫陽、七寶、云居等小山而成。當西湖還是與錢塘 江相通的一個淺海灣時,吳山和寶石山,曾是懷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吳山近江,漁民在山上晾曬漁網,山名就 叫晾網山;春秋時期稱吳山;山有伍子胥廟,又得名胥山或伍山;唐時多稱青山;到了明代,為紀念正直敢言, 冷面寒鐵的周新,在山上建起了城隍廟,奉周新為城隍之神,故杭州人俗稱吳山為"城隍山"。  吳山高僅94米,然而景秀石奇,歷來是文人雅集的地方, 成為西湖群山中最耐人欣賞的一座山。 入山后, 首先看到的是眾多樟樹,其中有棵宋樟,樹齡已達800多年,是吳山中樹齡最長的一棵。旁有茶樓叫"茗香樓"。在吳 山品茶,其茶點" 蓑衣餅"是杭城一大特色名點,中曾譽為"天下第一餅"。接著可去參觀"先賢堂", 此處原為紀念隋朝醫學家孫思邈的"藥王廟",60年代辟為吳山書場,80年代又建為"先賢堂",也叫"蠟像館"。里面 展現了與杭州歷史有關的28位歷史名人的史實和史績。 走出先賢堂,徑直往山頂通道,道旁平地上有一組形態各 異的巖石,人們依它們的姿態分別取名筆架,香爐,棋盤,象鼻,玉筍,龜息,盤龍,舞鶴,鳴鳳,伏虎,劍泉,牛眠,古稱 巫山十二峰。又因這巖石似十二生肖,俗稱"十二生肖石"。  吳山的山頂上有一個"江湖匯觀亭",因山處于錢塘江和西湖之間,故江和湖的景色都能"匯而觀之"。東望錢 江如練,帆影點點;西瞰西子秀色。歷歷在目。亭名取得恰到好處 。亭柱有明代徐文長撰寫的楹聯一副:八百里 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點明了“吳山天風”的意境。景名或源于蘇東坡在此處刻石詩 中有“春風小院卻來時”,“憑君說與春風知”的佳句?! ≡诮R觀亭通往云居山的大道南側有塊平地,這就是三茅觀遺址。清代有"三茅觀潮"的景名。遺址旁的石 壁上刻有南宋教育家朱熹手書"吳山第一峰"五個大字?! 」庞小皡巧绞啊?,并摩崖刻眾多,紫陽山瑞石洞東面的寶石寺,內有三龕石窟,其中北側一龕居中的石像 高1。38米,即為麻曷葛剌像。"麻曷葛剌"為梵文音譯,意為大黑天或黑神。元朝統治者把大黑天奉為軍神,據說元 兵攻打杭州,曾受到南宋官兵奮力抵抗,后因大黑天顯靈,才得以破城。瑞石洞北面有一感花巖,說的是唐代詩人 催護來吳山游春,曾向一年輕女子求飲解渴,第二年再來尋訪時卻不見女子,題詩"人面桃花"的故事。宋代蘇東坡 在吳山寶成寺賞牡丹,有感于崔護的詩,題寫了一首詩。明代,詩被刻在巖壁上,題名"感花巖" 。在感花巖南側不遠的石壁上,刻有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三個大字?! ‖F吳山上建有極目閣、茗香樓。遍植銀杏、楓香、金錢松、香樟等,與“宋樟”為伴,新老交融,面貌一 新。恰如蘇東坡所云:“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熱心網友

佩服

熱心網友

云棲竹徑-滿隴掛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