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你們提到買國債的夭折投資法,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謝謝了!

熱心網友

下面借 老練 老師的一段文章,摘過來請參考。前幾天一位帶很濃蘇格蘭口音的老外講固定收益證券,將不持有到期的積極國債投資策略定義為”夭折投資策略”!很有意思積極還是消極?債券投資策略大體可分為兩類:積極的投資策略主要有互換策略和收益率曲線策略;消極的投資策略主要包括指數化策略、免疫策略和現金流匹配策略。一直以來讓投資者困惑的兩難選擇是:投資國債時奉行積極投資策略好呢還是消極投資策略?這實際取決于投資者對市場有效性的判斷。有效債券市場是指債券的當前價格能夠充分反映所有有關的、可得信息的債券市場。如果債券市場是有效的,意味著個人無法長期、系統地獲得經過風險調整的超額匯報率。通過收集和分析信息以獲得超額匯報率是徒勞的,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已反映在債券價格中。因此,如果投資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最好舉手投降,實行消極投資策略,只追求控制風險和與風險相適應的回報率。如果投資者認為市場是無效的,那么就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找出錯誤定價的債券或預測利率的變化以把握市場時機,獲得超額匯報。市場有效還是無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實證問題。無法預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能事后諸葛亮!市場有效投資者自然無法戰勝,但有時即使市場無效也不見得投資者就一定能戰勝市場。積極或消極投資策略也不是彼此對立的。更合理的選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比如核心資產采用消極策略,非核心資產則積極投資,博取超額收益。買什么國債?三年?五年?20年,30年?從機構來講,其負債都是有期限的,決定了其投資必須與負債相匹配。那么個人呢?一般來說個人的資金也可分成三種情況:(1)資金閑置期一定,比如五年,五年以后要用;(2)說不準多長時間要用,可能一二年,可能三五年;(3)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使用(相當于無還款期限的借款),對于上述不同的情況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對(1),最合適的策略是買久期與資金閑置期相等的國債;也可采用常大師提到的收益率曲線法(夭折投資策略,呵呵);對(2)的情況,資金可在短中長期國債上三三三分配。對于(3)的情況,具體個人可有不同,如已退休,沒別的收入來源,可按常大師推薦的方法,買付息日在不同月份的國債,以保證有一定的現金供使用,國債的期限以5到7年的為主,如自己的資金耗費情況一定,也可買長期國債比如10年以上的,收益更高,至于漲跌不要理它,你買進的那天,就已鎖定收益,利息夠你花就萬事大吉。國債值得投資嗎?利息是資金的使用價格。不要看過往的利率。你活在當下,只能在當下選擇。所以國債是可以買的,機構瘋搶就是最好的論據,還要別的論據嗎。買你適合的,心猿意馬,優柔寡斷,損失的不僅金錢還有身體。空倉是最大機會成本。買吧,國債。閱盡千“芳”皆不是,可嘆已到日暮時!!!一點讀書筆記,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