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隋唐盛世,大批外國使節(jié)、商人不遠萬里地來到中國。這些形象各異的外國人俑便是當時東西方交流繁盛的最好證明。而其中這些名為昆侖奴的黑人俑的出土更是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唐代已經(jīng)有黑人來到中國了嗎?他們是從哪里來的呢? 在中國的對外交流史上,唐朝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一時期,亞歐大陸上的交往空前繁榮。唐中期以后,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商路也日益發(fā)展興盛起來。而在這其中,一些黑人便被西方商人作為年貢送到了京城長安。 在唐代人們管這些從南洋渡海而來的黑人叫做昆侖奴,甚至到了后來“昆侖奴”被更廣泛地用來形容皮膚黝黑的人。 為什么要叫他們?yōu)槔雠兀俊袄觥笔翘拼鷮|南亞及南亞群島的一種泛稱,來華的黑人多是從那里乘船登陸內(nèi)陸。又因為他們是作為奴仆被販賣到中國來的,所以那時人們便稱他們?yōu)槔雠? 今天許多人雖然對唐代中國就有黑人到來一事感到好奇,但對于“昆侖奴”這個名字卻并不陌生。在唐代傳奇小說中,《昆侖奴》是很有名的一篇,京劇《盜紅綃》說的就是這段故事。故事講述了黑人奴仆摩勒憑借利落的身手,背主人崔生越過十重高墻與一見鐘情的歌女紅綃相會,使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認為《昆侖奴》是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之一。 然而也正是這個故事中的人物使人們對昆侖奴的故鄉(xiāng)產(chǎn)生了疑問。以前學者們一般把昆侖奴的故鄉(xiāng)劃定在非洲。但是從非洲大陸來的黑人恐怕很難有像摩勒那樣的水性和攀巖工夫。隨著研究的深入,一種新的說法產(chǎn)生了:唐代黑人的故鄉(xiāng)很可能不是遙遠的非洲,而是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qū)的島嶼上。 黑人是尼羅格種人,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大陸,可是也有小部分人居住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qū),學術上,人們稱這些居住在南洋群島上的黑人為尼格里托人,也叫矮黑人。一直到現(xiàn)在這些矮黑人仍散居在馬來半島以南的海島上。由于他們是海島居民,熟悉水性和攀巖,所以矮黑人似乎與古代昆侖奴的特征更為相近。 然而不論他們來自哪里,昆侖奴都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想象的大門:大唐盛世,熱鬧的街道上,往來的不僅有黃種人,還有白種人、棕種人,甚至是黑種人,一個強大的國家吸引著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慕名前來,那會是一番何種壯美的景象啊。 。
熱心網(wǎng)友
ding yi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