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啊。
熱心網(wǎng)友
“夏天到,魚難釣”。立夏后,白天氣溫增高,魚類進入生長期,食欲旺盛。由于氣溫、水溫較高,夏季并不是釣魚的最好季節(jié),也給釣魚人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掌握了魚兒在夏季的生活規(guī)律,加之垂釣得法,仍能做到魚兒滿簍。有不少夏釣諺語,都實踐證明了夏天能釣到魚、多釣魚的科學(xué)道理。 “早釣太陽紅,晚釣雞入籠”。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時是早晨和傍晚。因上午9時之前,氣溫、水溫一般在20℃~30℃之間,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此時魚兒食欲旺盛,四處覓食,特別是喜歡到岸邊“進餐”。下午4時之后,太陽西斜,灼熱程度大減,氣溫、水溫下降,魚兒在深水休息后預(yù)感夜晚的到來,紛紛從深水游向岸邊覓食。夏日的中午一般是難釣到魚的,因氣溫、水溫太高,魚兒多游至深水區(qū)“避暑”去了。故釣諺云:“早晚釣一陣,回家吃一頓”、“酷暑三伏釣早晚”、“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天”、“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癩蛤蟆”。 “夏釣夏釣,夜間比白天好釣”。這句釣諺是說夏日釣魚,夜間比白天好釣。因到了晚上,水溫、氣溫皆在30℃以下。再因魚類都有怕驚擾、怕強光的習性,夜間干擾少,光線弱,加之夜間涼爽,晚風一吹水中氧氣增多,魚兒便無憂無慮,放心大膽游到岸邊,覓找食物。夜釣,除白天能釣到的魚類外,還能釣到鯰魚、鱖魚等肉食性魚類。夜釣,免受白天高溫日曬之苦,涼爽微風使人心蕩神怡,感受到白天迥然不同的天賜樂趣,簡直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大麥黃,釣魚忙。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季節(jié)。芒種前后,大麥成熟時,正是夏釣的最佳季節(jié)。因為魚兒交配、產(chǎn)卵后,需要大量補充營養(yǎng),就得大量攝食,便四處游動,到處找食。這個季節(jié)各種魚類都易上鉤,特別是鯉魚格外好釣。故釣諺云:“大麥須須亮,鯉魚遍溝放。” “夏釣蔭、夏釣深,不冷不熱釣邊邊”。這句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位。夏釣蔭。因為夏天氣候炎熱,陽光直射,對水溫極為敏感的魚兒,此時也都躲在深水和有樹蔭、坡蔭、水草的地方乘涼、戲水、覓食、集聚棲息。故釣諺云:“水草旁,樹蔭下,夏季釣魚不放空。”夏釣深。入夏后,淺水區(qū)溫度上升超過魚類生活的適宜溫度時,魚類便由淺水轉(zhuǎn)入深水游動、覓食。因為水深1米以下水溫變化緩慢,晝夜溫差小,所以酷熱的白,魚類大多喜歡在2-3米的深水處覓食,故所謂釣深,不是越深越好。不冷不熱釣邊邊。夏天,氣溫不高,水溫適度,魚兒便從深水處游向岸邊覓食,故釣位應(yīng)選擇在岸邊、淺灘。 “雷陣雨后,釣魚豐收”。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理想天氣。夏天,雷陣雨后,涼爽宜人,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充足,岸上沖刷下來的食物增多,魚兒游動、覓食非常活躍。若在池塘、湖泊、水庫下釣,魚兒便頻頻上鉤。若在江、溪、河下釣,要等到退水時,才是釣魚的好時機。故釣諺云:“大雨過后好釣魚”、“雨后放光,釣魚辰光”。 “漲水釣河口,落水釣深潭”。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水情、釣位。因漲水時,有大量新水注入水域,水位迅速上漲,一些具有逆水爭游習性的魚類,便借機逆水而上,擁向進水口一帶。再因新水裹挾各種籽葉、昆蟲、蟲卵及其殘骸碎骨,為魚類帶來新鮮佳肴,誘使魚類在進水口附近爭先奪食。但在落水時,水位發(fā)生明顯下降,淺水區(qū)的水都不深,魚兒沒有藏身之處,尤其是野生的大魚警惕性都很高,多表現(xiàn)出驚惶不安,紛紛逃離近岸區(qū)或順流而下,潛伏于深潭之中尋找食物。故釣諺云:“進水口,魚上走”、“漲水釣淺灘,枯水釣深潭”、“漲水釣河口,魚兒愛往這里游”。 。
熱心網(wǎng)友
1。 江蘇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2。釣魚方法技巧 我國廣大釣魚愛好者最喜愛,運用最廣泛的釣魚方法是手桿釣。國內(nèi)外多數(shù)的釣魚比賽,也都是用手桿進行的,因此這里只介紹手桿釣的方法技巧。 在釣魚前應(yīng)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檢查漁具和攜帶的用品(食品,雨具,飲水)是否齊全。到達垂釣地點后,不要急于撒窩垂釣,而要先觀察地形,選擇一個較好的釣點。如果是湖泊,水庫,一般應(yīng)選擇港汊,狹窄地帶,有水草的地段或回水灣內(nèi)。如果是塘口,應(yīng)選在進水處。看看水面水中有無雜草和藻類植物;水中是否有氣泡冒出;水草,荷葉,菱角葉是否被魚咬食而殘缺等等現(xiàn)象。此外,還要站在下風處,聞聞水上吹來的氣味,從魚腥味濃淡有無來判斷塘中魚類的多少。根據(jù)觀察所得來判斷,選擇好的釣點。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窩:選擇好釣點后就要下誘餌打窩。一般水面大的,窩子打遠些,水面小的,窩子打近些。春天宜打在近岸的淺水區(qū),夏天應(yīng)打在蔭涼的深水區(qū),秋天可打在較遠的深水區(qū),冬天則要打在向陽背風的地方。 投餌:一般來講,投餌多少要看誘餌質(zhì)量,水面大小和深淺而定,質(zhì)量好的要少投些,質(zhì)量差的要多投些。水深水面寬的宜多投,水淺水面小的可少投。誘餌投放要適量,過多則魚只吃誘餌,咬鉤率差,過少則魚聚集的時間太短。 裝餌:釣餌有葷素之分,以蚯蚓為例,正確的裝鉤方法有二:一是用鉤尖從其一端穿入,剩下約0。5-1cm長的部位不穿到,使其能擺動,以引魚搶食;二是用鉤尖從背部中間穿入留頭尾不穿,在外擺動,這樣更顯活蹦亂跳的效果。特別應(yīng)該注意的是,鉤尖都不能外露。 下鉤:正確下鉤要注意四個字:“輕,準,動,避”。輕就是不要有太大的聲響,否則不但驚跑魚群,而且容易使餌脫鉤。準就是要把釣鉤拋在窩點上,不要偏離。動就是要輕輕抖動釣線,引起魚兒的注意。避就是要避開小魚的干擾(強食)。 看鉤:魚的咬鉤動作因魚的種類而異。例如鯽魚吞餌一般是頭朝上,尾朝下,這時浮子的現(xiàn)象是先下沉1-2cm,然后浮子上送。青魚,草魚游動快,吞餌也快,浮子浮沉1-2次后就出現(xiàn)“拖漂”現(xiàn)象。黑魚吞餌兇猛,咬鉤拖勁奇大…… 提桿:魚咬鉤后應(yīng)該及時提桿,提桿有很多技巧,是垂釣中的硬功夫,這也是能否釣到魚的最關(guān)鍵一環(huán)。提桿首先應(yīng)該掌握正確的姿勢:一般是桿透出肘后30-40cm,提桿時;提桿時,手腕向上一翹,同時肘部往下一壓。既要用力,又不能大翹大壓。在魚桿處只需上翹5cm左右,就能使魚鉤鉤住魚嘴內(nèi)的軟肉。提桿要順著魚浮拖的方向提或斜向提,不可向后提。提桿時還須注意的問題是:提桿時不能用力過猛,不能死拉硬曳,用手提魚線想強行使魚上岸。這樣做,會把魚嘴拉裂或只鉤了個魚唇上來,或者造成線斷,鉤斷,魚逃走的后果。 3推薦網(wǎng)站 東弱釣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