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類似“敲竹杠”這樣的詞還有那些,以及來歷?
熱心網友
“敲竹杠”的來歷 歷史故事 清末,沿海一帶販賣煙土成風。有個狡猾的云南客商,經常以販賣土布、山藥為名,夾運煙土,往返于云貴與江浙之間。因為他想的辦法巧妙,所以從未被關卡查獲過。原來,他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偷偷剖開嫩竹,藏進煙土,等毛竹長大后,便將毛竹做成竹杠、船篙。因此,竹杠外面,天衣無縫,一點不露痕跡。 這一天,云南商船來到浙江紹興碼頭。關卡檢查官照例上船檢查,從土布翻到藥材,查不出一點煙土。正準備放行時,一個在關卡辦事的紹興師爺突然來到船上,他正吸著長管旱煙,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走進船艙,提起長筒煙管,朝擱在船艙里的竹杠“篤、篤、篤”地敲了幾下,準備把煙灰磕掉。誰知這“篤、篤、篤”一敲非同小可,嚇得云南客商忙從船艙里鉆了出來。他神色慌張,以為紹興師爺看出了他窩藏禁物的秘密,敲敲竹杠,是打個暗號給他。 云南客商早有準備,忙從懷里掏出一包銀子,假稱“云南旱煙”悄悄地塞給這位紹興師爺,并強裝笑臉說:“這是包上等‘云南旱煙’,煙味醇厚,與別處旱煙不同。請師爺笑納。”師爺用手一掂,分量沉重,知道里面是銀子。心想,他既然重金相贈,船中一定藏有禁品,但一時又查不出來,不如做個人情,徑自上岸而去。 后來,云南客船被別的關卡查獲了,才知道煙土是暗藏在船上的竹杠中的。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敲邊鼓”比喻從旁幫腔、攛掇或助勢。來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吃醋” 用“醋”字似起于唐,唐張所作筆記《朝野僉載》記有這么一段故事: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執意不允,便召玄齡夫人令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嫉妒就選擇死,并給她準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面無懼色,當場接過“毒酒”便一飲而盡,以示“寧死而妒”。其實李世民給她的毒酒只是一壺醋。李世民給這位房夫人開了個玩笑,于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熱心網友
“敲竹杠”的來歷 歷史故事 清末,沿海一帶販賣煙土成風。有個狡猾的云南客商,經常以販賣土布、山藥為名,夾運煙土,往返于云貴與江浙之間。因為他想的辦法巧妙,所以從未被關卡查獲過。原來,他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偷偷剖開嫩竹,藏進煙土,等毛竹長大后,便將毛竹做成竹杠、船篙。因此,竹杠外面,天衣無縫,一點不露痕跡。 這一天,云南商船來到浙江紹興碼頭。關卡檢查官照例上船檢查,從土布翻到藥材,查不出一點煙土。正準備放行時,一個在關卡辦事的紹興師爺突然來到船上,他正吸著長管旱煙,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走進船艙,提起長筒煙管,朝擱在船艙里的竹杠“篤、篤、篤”地敲了幾下,準備把煙灰磕掉。誰知這“篤、篤、篤”一敲非同小可,嚇得云南客商忙從船艙里鉆了出來。他神色慌張,以為紹興師爺看出了他窩藏禁物的秘密,敲敲竹杠,是打個暗號給他。 云南客商早有準備,忙從懷里掏出一包銀子,假稱“云南旱煙”悄悄地塞給這位紹興師爺,并強裝笑臉說:“這是包上等‘云南旱煙’,煙味醇厚,與別處旱煙不同。請師爺笑納。”師爺用手一掂,分量沉重,知道里面是銀子。心想,他既然重金相贈,船中一定藏有禁品,但一時又查不出來,不如做個人情,徑自上岸而去。 后來,云南客船被別的關卡查獲了,才知道煙土是暗藏在船上的竹杠中的。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摘自《中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