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今年4歲8個月,在幼兒園表現的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可是遇到小的競賽時,我問她你有信心嗎?她總是說沒有。雖然她最后的表現很好,其他的孩子得了第一以后,很興奮。但第一對于她來說好象誘惑力不是很大,請問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嗎?還是她不善于表現自己呢?
熱心網友
我覺得是你自己有點小問題。孩子對這些小競賽也許根本不太感興趣,只是你希望孩子或者你認為孩子應該表現如何如何。為什么我們大人總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灌輸給孩子?為什么我們總想孩子為我們贏得什么?我認為,你應該觀察你的寶貝,重新認識你的寶貝,發現她真正想要的,她真正喜歡的,為她創造條件去表現,那才是孩子所需要的!
熱心網友
鼓勵孩子表現自己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是有意識地損傷自己們的自信心,或損傷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但不幸的我是這種無意識的傷害經常出現。 我們的孩子們很早就表現出他們要干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嬰兒自己去抓勺子是因為她想喂自己吃飯,我們常常害怕她把衣服、桌子搞得一團糟而不許她自己試一試。我們這樣做其實是挫傷了她的積極性,使孩子產生了對自己的能力的懷疑,太遺憾了。 其實,現在才知道:只要孩子顯示出要為自己做事情,我們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我們想象到的多。他們可能需要我們的幫助、監督、鼓勵和訓練,我們必須向他們提供這些服務。我們沒有權力去為他們做所有的事情,也沒權力制止他們做貢獻的熱心。 在孩子的出生階段,在嬰兒的幼年時期,面對著大千世界,他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但是,仍然有勇氣進行各種嘗試,要學習各種方法,以使自己適應,使自己能夠融入這個世界中。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成年人往往無意之中給他們設置了許多障礙,而不是幫助他們。 我們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們的能力。在我們的意識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見,如果孩子幫助我們收拾桌子,當他手中拿到一個盤子的時候,媽媽會很快地說:"不要動它,你會打碎它的。"這樣你可以保存好那個 子,但是我們的舉動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陰影,而且推遲了他某種能力的發展,或許你阻止了一個小天才的產生。 我們常常不經心地向孩子們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氣力。我們的每一句話,像"你怎么把房間搞得這么亂", "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這類話,都會向孩子們顯示他們是多么的無能,是多么的缺乏經驗。我們這么做就會使他們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鍛煉自己的自覺性,忘記只有通過各種鍛煉和闖蕩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作為家長我常常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認為孩子到了某種年齡,才能做這類事情。但是,往往孩子在那個時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我們卻人為地推遲了她學會本領的時間。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的這種做法,會使孩子失去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減弱她的進取心。這種消極影響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作用。 孩子在試著做事情時,難免要犯錯誤,這時我有意識地避免用任何言語或行為向孩子表明她是個失敗者。不在孩子腦中留下她是"笨蛋"的印象。在我的腦子里,我清楚,做一件事情失敗了只是說明這個孩子缺乏技巧,這種技巧有時是因為父母沒有很認真地傳授,而絲毫不該影響孩子本身的價值。我們應該培養孩子敢于犯錯誤,敢于失敗,同時并不降低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和成人一樣有勇氣去犯錯誤、去糾正和改正錯誤。敢于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是同樣珍貴的。對于家長來講,我們自己就不能泄氣或失去信心。要想鼓勵孩子最重要的兩條是:不要諷刺他們,使他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不要過分地贊揚他們,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顧及到一點: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
熱心網友
其實你的孩子的這種表現很正常。沒有功利心,還能把事情做好!能和其他孩子很好相處,證明你的孩子有團隊精神;如果她處處表現,反而會搞不好團隊協作。對于信心,你可以培養她的自信;但對于一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卻是沒法改變的,況且還是美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