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數碼相機照出高清晰圖片,有什么技巧?

熱心網友

隨著數碼的不斷普及,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體。而數字化的今天,對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用戶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梁,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并非易事。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需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一些拍攝前后的事項。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后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后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匯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獲的。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分辨率)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臺掃描儀進行相片數字化,那么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萬象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象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象素,任何一臺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對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也采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準存多一半的圖片呢!3、 構圖與思考  對于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于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于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分辨率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用戶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于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只眼睛,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書里或掛在墻上的畫……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熱心網友

數馬相機首先要好,技術也要好

熱心網友

熟能生巧!

熱心網友

1、拍攝時不抖動,當然有防抖動的功能的相機更好。2、CCD上沒有壞點。3、焦距準確。4、景深準確。5、色調要平衡。6、和膠片相機一樣,最主要的是有一些基本的攝影知識。

熱心網友

手不能抖,對焦準確

熱心網友

分辨率,調高點

熱心網友

多拍就好了

熱心網友

熟練掌握攝影技巧,用最高像素

熱心網友

高像素,高技術

熱心網友

用最高得像素,

熱心網友

按照說明書,苦練技術!

熱心網友

按照說明書來具體操作就行了.還可以更簡單一些,就用相機的自動功能!

熱心網友

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后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后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匯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獲的。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分辨率)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臺掃描儀進行相片數字化,那么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萬象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象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象素,任何一臺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對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也采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準存多一半的圖片呢!3、 構圖與思考  對于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于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于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分辨率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用戶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于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只眼睛,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書里或掛在墻上的畫……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熱心網友

和傳統相機的道理一樣,要想得到高清晰的照片,聚焦是關鍵,完美的聚焦是高清晰的前提,其次,要保證相機穩定,不能發生抖動,再下來就是CCD的象素了,象素越多,分辨率越高,自然就清楚。

熱心網友

首先取決于你相機的分辨率。一般沖洗照片都要求是300萬像素。還有拍照的時候手不要抖,沒把握就用三角架。一般的相機都有特寫,很細微的東西就用這個功能拍。

熱心網友

三角架,對焦,燈光,曝光率

熱心網友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1)選擇好合適的光線,記得攝影就是光與影的藝術,選擇合適的天氣和光線有利于表現;(2)數碼相機由于攝影姿勢的變化,不易相機的穩定,照出的相片會有些模糊,最佳辦法就是帶上腳架,記得腳架是最佳的提高照片質量的方案。還要取決于你相機的分辨率。一般沖洗照片都要求是300萬像素。還有拍照的時候手不要抖,沒把握就用三角架。一般的相機都有特寫,很細微的東西就用這個功能拍。

熱心網友

1、拍攝時不抖動,當然有防抖動的功能的相機更好。2、CCD上沒有壞點。3、焦距準確。4、景深準確。5、色調要平衡。6、和膠片相機一樣,最主要的是有一些基本的攝影知識。

熱心網友

要掌握好技巧

熱心網友

相機質量最重要

熱心網友

多照!

熱心網友

1.分辯率 照片的質量與分辨率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2.對焦 仔細看好對焦燈的指示.

熱心網友

首先取決于你相機的分辨率。一般沖洗照片都要求是300萬像素。還有拍照的時候手不要抖,沒把握就用三角架。一般的相機都有特寫,很細微的東西就用這個功能拍。

熱心網友

選擇好的光線,帶上腳架

熱心網友

呵呵,我感覺你想問的是清晰的、透徹的照片如何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1)選擇好合適的光線,記得攝影就是光與影的藝術,選擇合適的天氣和光線有利于表現;(2)數碼相機由于攝影姿勢的變化,不易相機的穩定,照出的相片會有些模糊,最佳辦法就是帶上腳架,記得腳架是最佳的提高照片質量的方案。

熱心網友

苦練技術!不斷的拍!

熱心網友

使用微距模式(為了準確對焦)用長焦端拍攝(避免畫面畸變)用自然光照明(避免畫面反光)使用自動對焦

熱心網友

隨著數碼的不斷普及,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體。而數字化的今天,對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用戶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梁,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并非易事。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需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一些拍攝前后的事項。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后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后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匯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獲的。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分辨率)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臺掃描儀進行相片數字化,那么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萬象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象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象素,任何一臺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對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也采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準存多一半的圖片呢!3、 構圖與思考  對于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于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于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分辨率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用戶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于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只眼睛,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書里或掛在墻上的畫……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

熱心網友

使用微距模式(為了準確對焦)用長焦端拍攝(避免畫面畸變)用自然光照明(避免畫面反光)使用自動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