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雄才大略,而他們的后代都是一個不如一個?

熱心網友

我覺得不能這樣說,我們看到的都是已經發生了的歷史。因為曹操、孫權、劉備成功建立了魏、吳、蜀我們才覺得他們雄才大略;因為他們的后代做了亡國之君,我們才覺得他們的后代是庸才。人們通常都是以一個人的功績來評判這個人的,所以我們不能說他們一代不如一代,只是他們所在的歷史舞臺不一樣罷了。“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真的很對。

熱心網友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熱心網友

因為大政治家通常動忙于政務,沒有多少時間管理孩子,孩子處在深宮之中錦衣玉食沒有經歷過憂患,就沒在辦法成長。

熱心網友

從概率看,一個人生兒子有的天分高,有的天分低,這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只是碰巧他們的兒孫們不成器罷了。歷史上的各個王朝都有他興盛的時期,像比較近的康乾盛世,乾隆康熙也是別人的兒子,不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雄主嗎

熱心網友

縱欲過度精子質量得不到保證

熱心網友

教育問題,皇權嚴重的國家,是難以教育出出色的國君。國人總喜歡老子打天下,兒子做天下,老子辛苦,兒子享福。古語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曹操的兒子成就都比較高,與曹操的教育有方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兒輩們都生長在亂世中,曹操以才干決定繼承人,逼迫兒子們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而曹丕的后代就開始一代不如一代了,皇帝的后代容易一代不如一代,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都有福可享。以至于兒輩們個個不知勞作辛苦,結果是九斤老太的話,一代不如一代。別說是皇帝家,所有富豪之家,皆難以擺脫一代不如一代的宿命,所以民間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熱心網友

如果這也遺傳老百姓哪還有出頭之日了~

熱心網友

不懂的教育呀,我看他們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還有那時侯沒有素質教育呀!

熱心網友

應該是他們的教育不對吧!

熱心網友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曹操,劉備,孫權等人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在建立國家前當然要經歷創業的艱難,所以他們成材了,而他們的子孫生長在優良的環境之下,不知道居安思危,當然不能成大器!

熱心網友

我覺得這和后來的環境有關,在創業期間第一代總是非常的辛苦,所以經受考驗之下他們能獲得成功,而他們的后代在繼承他們的勞動成果后生活條件優越了,所以能力也就削弱了!

熱心網友

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很少有大政治家的兒子也是大政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