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老睡覺怎么辦?
熱心網友
懸梁刺骨“你在上課時學生睡覺怎么辦?”記得這是自學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時導師提問的第一個問題。當時,我就憑教學經驗,總結了三種方法:第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它的視聽效果,多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如果發現學生有睡意,可以利用目光掃視、手勢暗示等加以提醒,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又達到了預期目的。第三,可以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消除一下疲勞,然后再組織教學。其實,現在想來還不止這些。 正常情況下,上課睡覺多發生在上午第一節和下午第一節,主要原因是學生剛吃了飯,飯后“食困”。道理很簡單,飯后消化系統功能加強,分配了大量血液,大腦供血不足引起。另外,有些學生不按時作息,特別是夏天如果中午不休息,下午第一節睡覺很正常。結合教學經驗下面再補充幾點: 一、 上課前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是杜絕學生睡覺的有效方式之一。傳統的像講故事、提出問題制造懸念、給予線索指導閱讀等效果就十分明顯。另外,我還采取欲擒故縱法。當觀察到上課前學生有倦意時,我便說你們先睡5分鐘,然后再上課。結果是學生不但沒有睡覺,而是精力很快便集中起來了。這要比老師攪盡腦汁講大道理效果更好。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 上課時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詼諧幽默的語言、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語調、急緩相間的語流、簡筆畫、極具節奏的敲擊聲以及與內容相關的快板、相聲、戲曲、歌曲等,當這些從老師的口中、手中身體語言中涓涓釋出時,學生便會睡意全無。記得高三時我的代數老師上課時,如發現有人想睡覺,他便一邊講課一邊輕輕的敲擊黑板“××,×××/××,××,×××”,或者用他那濃重的方言拖長了語調來加以提醒。每當此時,課堂氣氛便活躍起來。這要比丟粉筆頭、擰耳朵、罰站或開出教室效果好的多。 三、 上課時老師要講究教育機智,及時根據情況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方式。有時多講不如少將,少將還不如不講。上課只要把主要問題闡述清楚,可以及時調動學生這個主體主動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計算、理解、鞏固。例如上一節是體育課,下一節老師侃侃而談,效果可想而知。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都會因時、因地、因科目、因突發事件而作出及時的調整。 四、 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作用,減少使學生產生困倦的不利因素。 班主任可以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避免有時一天內各科作業堆積如山,有時一天內沒有作業的情形出現。特別是夏天中午時間不能給學生布置作業,否則,下午的課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班主任應在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上下功夫。良好的作息習慣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大型考試前一段時間尤為重要。 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告訴學生一些消除困倦的方法。如吃飯不易過飽、上課注意坐的姿勢、準備一些清涼油、風油精之類,同樣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