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影響道路翻漿的主要因素有: (1)土質。粉性土是易發生翻漿的土質,這種土的毛細水上升較高且快,在負溫作用下水分聚流嚴重,土體強度降低快,失去穩定性;粘性土毛細水上升雖高,但速度慢,只有水源充足情況下,才能形成翻漿;砂性土在一般情況下部不會發生翻漿。在整治文化路翻漿現象時采取了換土的形式。 (2)溫度。一定的凍結深度和冷量是形成翻漿的重要條件。在同樣的冷結深度和冷量的條件下,冬季負溫作用的特點和化凍結速度的快、慢對形成翻漿的影響也很大。我市初凍溫度較暖,且冷暖交替出現,溫度在O~5℃之間停留時間較長,凍結線長期停留在路面下較淺處。大量的水分聚流到路面很近的地方,報容易發生翻漿現象。反之,如果冬季一開始就很冷,凍結線很快下降到距離路面較深的地方,土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現翻漿現象。除此以外春季氣溫的變化特點和化凍速度對翻漿也有影響。如果春季化凍快天氣驟暖土基急速融化則會加重翻漿的程度。 (3)水分。翻漿過程就是水分在土基中轉移、變化的過程。在齊市地勢低洼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淺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這是該地區形成翻漿的重要條件,加之秋雨過多,土基含量加大,地下水位增高,所以會形成翻漿現象。 (4)路面結構。翻漿現象和路面結構是有緊密關系的。路面結構對翻漿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在比較潮濕的土基上鋪筑黑色路面。因該路面結構透氣性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暢地從表面蒸發出來,使路基強度降低,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就會出現嚴重的翻漿現象。 (5)行車荷載。道路的翻漿現象是通過行車荷裁的作用形成暴露出來的,當其他條件相同時在翻漿季節和翻漿路段上交通量越大、車輛越重,翻漿也會越多越嚴重。 3.防治翻漿病害的一般原則 (1)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它水分在凍結前或凍結過程中進入路基上部,在易發生翻漿地段可以在路基設計和施工中設計置隔離層,例如利用土工布等。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等方法。 (2)在化凍時可以將聚冰層中的水分及時排除或暫時蓄積在滲水性好的路面結構層中。可以采取設置排水溝或蓄水砂(礫)墊層等方法處理。 (3)提高路面強度和整體性,改善土基結構。可以采用水穩定性和冰凍穩定以及隔濕性好的石灰土、煤渣石灰土等結構層的措施來防治。 4.防治翻漿的工程措施 4.1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高度 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浸入路基,保證路基干燥。減少凍結時水分聚流的來源,增大聚流途徑。這種措施效果顯著簡便易行也比較經濟。 4.2換土 齊市地區地下水位高,表層多為粉性土質。針對這種特性在修筑道路時,采用水穩定性好、冰凍穩定性好、強度高的粗顆料土換填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強度和穩定性。 4.3改善路基結構常用石灰土、煤渣石灰土 (1)石灰土結構層:①石灰土防治翻漿的作用。石灰土具有一定性的板體性,可使行車荷載傳至土基上的應力分布均勻并逐漸擴散減少,石灰土水穩定性和冰穩定性較好,力學強度較好。石灰土屬于多孔性材料,對上基水溫狀況有調節作用。⑦石灰土樹料的要求。石灰土基層中的石灰劑量應根據強度和穩定性要求合理選定。上層可采用8%~12%,下層可采用6%~8%,石灰土墊層的劑量可采用4%~6%。石灰中所含活性氧化物不少于60%,雜質含量不超過10%,塊石灰占總量70%,如果低于上述要求可相應提高石灰劑量。 對土的要求是采用塑性指數一般在7~15的粘性土較好,粉性土次之,砂土則不宜使用。不易打碎的粘土和腐殖土不應采用,土中草皮、樹根等雜質必須清除。 (2)煤渣石灰土結構層:灰土結構層防治翻漿的作用與石灰土結構層防治翻漿的作用大致相同,但水穩定性則比石灰土好。煤渣石灰土的重量配比石灰:土:煤渣為8~10:37~20:55~70。用煤渣石灰上做基層時煤渣,石灰劑量用高限,做墊層時用低限,煤渣石灰土結構層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 (3)防凍層:防凍層材料要求冰穩定性良好,在潮濕狀態下凍結時也不產生明顯凍脹,除路面面層外,還可采用煤渣、礦漁、加固土、礫石和銅砂等材料。 5.防治道路翻漿常用的路面、路基結構形式 防治翻漿一般采用下列4種結構形 式: (1)面層、石灰土或煤渣石灰土。 (2)面層、煤渣石灰土或石灰土、石灰土砂、煤渣石灰土。 (3)面層、石灰土或煤渣石灰土、舊路。 (4)面層、碎石或瀝青碎石、煤渣石灰土或石灰土、石灰土砂、煤渣石灰土。 適用于一般情況,石灰土起到承重和防治翻漿的作用。 適用于水文地質條件差的地段,如凍前地下水位較高但提高路基有因難,則可用砂、石灰土或煤渣石灰土做墊層。 用于防治舊路翻漿或改建道路,還可用于高級路面。 。
熱心網友
一樓是正確答案,我來賺一分
熱心網友
樓上的已很專業和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