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晉朝

熱心網友

暈~南宋是哪個朝代?

熱心網友

晉朝 司馬昭 司馬師 兄弟兩從曹操的后代 孤兒寡婦的手中將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拿過去從而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人們只能談玄 不敢到現實中來

熱心網友

很難回答,它前面是西晉

熱心網友

西晉建興四年(316),晉愍帝被前趙所俘。次年,瑯邪王、揚州都督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晉王。又次年(318),愍帝被殺的消息傳來,司馬睿始正式稱帝,是為晉元帝。司馬睿重建的晉王朝,史稱東晉,都建康。其疆域大致在江淮以南,曾攻入關中,占領長安、洛陽和黃河以南地區。東晉是依靠門閥士族的支持建立的,門閥王導及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分掌文武大權。司馬睿即位時,竟請王導同登御座,受百官朝拜,雖王導固辭,而民諺云“王與馬,共天下”(《晉書·王敦傳》)。東晉初,元帝試圖加強皇權,削弱王氏勢力,王敦立即從荊州興兵,以清君側為名,在王導和另一些士族的支援下攻入建康,逼死元帝。此后,這種主弱臣強的狀況始終沒有改變,門閥士族居于支配地位,軍政大權先后由瑯邪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等執掌。東晉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錯綜復雜,皇權與士族之間、南北士族之間、北方士族之間、門閥士族與低級士族之間的內爭不斷發生。王敦兩次舉兵,其后又發生蘇峻、祖約之亂。蘇、祖攻破建康,縱兵放火焚燒,掠搶國庫中的金銀錢財布帛,攻略義興、晉陵各地,所過無不殘滅。這些叛亂雖終被平定,但嚴重破壞了江南經濟,加深了人民的苦難。內爭亦牽制了東晉的北伐。祖逖北伐因內爭而功敗垂成,庾亮、庚翼經營北伐遭到反對。東晉中期,桓溫領軍攻取巴蜀,消滅成漢。爾后他力主北伐,但朝廷多方阻撓,另派不懂軍事的褚裒、殷浩北伐。及褚、殷一敗涂地后,桓溫才開始進行北伐。永和十年(354),溫率步騎4萬,連挫前秦,攻入關中,駐軍灞上。但未能及時進擊長安,致失良機,后因軍糧匱乏而撤兵。十二年(356),溫再次北伐,收復洛陽。太和四年(369),溫第三次北伐,親督水軍由黃河進至枋頭(今河南??h),陸路晉軍已逼近前燕都城鄴(今河北臨漳)。因水不通退兵,遭到前燕軍夾擊,損失3萬余人,淮北之地亦復失去。桓溫北伐受朝臣牽制,而他也把北代作為奪權手段,故無所成。東晉門閥士族比在西晉擁有更優厚的政治、經濟、法律特權。他們憑借門第,自可平步青云,位至公卿。當時中央和地方的文武要職基本上都由士族擔任,特別是集中在王、庾、桓、謝、周、陸、顧等七大家族。他們兼并土地,封固山澤,蔭占佃客,役使奴隸。國家規定一、二品官可占佃客40戶,以下每品遞減5戶,至九品可占5戶,而非法私占者則大大多于此數。如謝混“田業十余處,僮仆千人”(《宋書·謝弘微傳》)。謝靈運“因父祖之資,生業甚厚。奴僮既眾,義故門生數百”(《宋書·謝靈運傳》)。由于朝廷征調頻繁和地主豪強殘酷剝削,勞動人民日益貧困,終于激起了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起義。孫恩以五斗米道組織群眾,于隆安三年(399),率部眾從海島(即今浙江舟山群島)登陸,攻上虞,破會稽,轉戰東南各郡縣,義軍很快發展到數十萬人。五年(401),義軍從海上進軍至丹徒(今江蘇武進),震撼建康。后孫恩戰敗,投海而死,余眾由盧循率領,從海道南下廣州。義熙六年(410),盧循及另一首領徐道覆分兵兩路北上,再次挺進至建康附近,但最終被劉裕鎮壓下去。劉裕出身低級士族,是東晉精銳之師北府兵將領,曾參與鎮壓孫恩起義。元興二年(403),桓溫子桓玄篡晉,建國號楚。裕聯合北府中下級軍官起兵,擊敗桓玄,迎晉安帝復位,遂掌握東晉大權。義熙五年(409),出兵北伐南燕,次年滅南燕,收復青、兗地區。鎮壓盧循起義后,又西滅成都割據勢力譙縱,北上攻取長安,消滅后秦,終于在元熙二年(420)代晉稱帝,東晉至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