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G級”彈道導彈常規潛艇 1966年服役,只建造1艘,舷號是200,主要作訓練用。 “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夏”級(092)彈道導彈核潛艇,共3艘,舷號都是406。 406艇于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 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制。在指揮臺圍殼后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后來于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注:另有消息說中國建造了4艘“夏”級核潛艇,舷號均為406,內部則以甲、乙、丙、丁區分,除有一艘因為核泄露事故報廢外,還有2艘部署在北海艦隊,1艘部署在南海艦隊,并且均改裝了比“巨浪”-1型更先進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性能裝備 排水量:8000噸(水下)。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航速:22節(水下)。潛深:約300米。編制:84名。導彈:12枚 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戰斗部為 2百萬噸級核當量,單彈頭。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 彈18枚。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漢”級攻擊型核潛艇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也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后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布置:該型艇采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于指揮臺圍殼前部。艇體采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性能裝備 排水量:5000噸(水下)。主尺寸:長100米(第3艘及后續艇為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航速:25節(水下)。編制:75名。導彈:SSM(第3艘及后續艇):鷹擊 (C— 801),慣性巡航,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戰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電子對抗:電子支援:雷達警戒。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有些于1985年安裝。 “R”級常規動力潛艇(0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是根據“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仿制。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潛艇。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系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采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應當說,33型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這種設計思路是不會過時的。 33型潛艇共劃分為7個艙,即首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后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魚雷艙。在首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發射管及6條備用魚雷,首部水平舵及錨裝置以及應急吹除系統。 33型潛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將逐漸退役,由性能較為先進的潛艇所替換。性能裝備 排水量:1475噸(水上);1830噸(水下)。尺寸:長76。6米,寬6。7米,吃水5。2米。潛深:300米主機:兩臺37-D柴油機,雙軸航速:15。2節(水上),13節(水下)。續航力:9000海里/9節(水上)編制:57名(其中軍官10名)。武 器:8具533魚雷發射管,(或28枚水雷)。 “明”級(035)潛艇。為中國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該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線型,合理布置了上層建筑的管路和閥件,縮小了甲板的空間,改進了流水孔,設計了高效率螺旋槳等。采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范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首制艦為ES5C型、修改后至79年為ES5D型、83年后為ES5E型,現役15艘(233: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入役,武昌造船廠 342:1972年9月下水,1974年11月入役,江南造船廠 352、353、354、356、357、358 359、360、361、362、363) 建造情況: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制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制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035型潛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進艇于1988年8月開工, 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第一代常規潛艇(035)的總體綜合作戰性能并不高,但對中國自行研制潛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80年代中期,根據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及裝備體制的調整及時地將33型現代化改裝調整到對035型的現代化改裝上來,凡是已研制成功并試驗可靠的項目,也可研究應用于035潛艇。經過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中心的現代化改裝的035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型主力潛艇。 性能裝備 排水量:1584噸(水上);2113噸(水下)。主尺寸:長76米,寬7。6米,吃水5。1米。潛深:300米主機:GE390-ZC-1型中速柴油機,5200馬力,單軸、單槳航速:15節(水上),18節(水下)。續航力:9000海里/19節編制:57名(其中軍官10名)。武 器:8具魚雷發射管,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 “宋級”常規潛艇 “宋級”(039型)為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常規潛艇,第一艘為320號,于1994年5月在武漢青山船廠下水,從1995年8月開始海試,于1996年5月交付海軍使用,1998-1999年完成了發射潛艦導彈[ C801(802) ]的試驗,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在水下通過發射遠距離的反艦導彈攻擊敵艦的常規潛艇。現在有10艘,其中舷號320、321配備在東海艦隊。全艇有80%是全新的設計(相對于035“明”級而言),采用了流體力學上最佳線型的“水滴”形艇體結構和非對稱的七葉槳。具體作戰效能與英國曾裝備的“支持者”級(2400型)比較接近。作為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常規潛艇,該型艇采用了回轉體尖尾,并裝有圍殼舵和十字型尾操縱面,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并實現了集中自動駕駛和自動均衡。艇上裝有側推裝置,因而自行離靠碼頭靈活。艇上裝有可棄壓載和短路吹除系統,使艇在保證基本的水上不沉性的同時強化了艇的動力抗沉能力。同時該艇還具有艇員水下一定深度快速上浮脫險或與深潛救生器對接的能力。由于采取了降噪措施,使該艇的噪聲大幅度降低,成為中國國產在役潛艇中噪聲最低的一型艇。該型潛艇首部有6具發射裝置,具有全深度發射武器的能力。可發射線導魚雷、自導魚雷,可在水下發射飛航式導彈,也可以布放水雷。該艇采用了新一代探測設備,有較強的搜索和跟蹤能力,有較高的方位分辨率,可在一定距離上對來襲魚雷進行報警,以指揮系統為核心的作戰系統功能齊全、有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了對作戰全過程的集中指揮和對多種武器的綜合控制。性能裝備 排水量:1700噸(水上);2250噸(水下)。主尺寸: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3臺德國MTU2V493柴油機;7葉大側斜螺旋槳,單軸。航速:15節(水上),22節(水下)。續航力:3300海里/4節(水下) 編制:60名(其中軍官10名)。武 器:YJ-1(C801)潛艦導彈,533毫米魚雷6具,發射“魚”-4自導魚雷,備彈18枚。 “基洛”級常規潛艇俄制“基洛”級潛艇,“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現有4艘,前兩艘為877EKM型,舷號為364、365,配署南海艦隊;后兩艘艦名不詳。第一艘877EKM型級潛艇于1995年2月運抵湛江交付南海艦隊,第二艘同年11月運抵湛江。后兩艘為636級,第一艘636級潛艇1997年年底交貨, 第二艘636型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于1998年6月17日在圣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國。 877型潛艇動力裝置轉速偏高,圍繞著降噪這個中心,全艇對主、輔機及其管路系統和結構等進行全面有效的減振降噪,艇殼敷設了消聲瓦,使得潛艇水下的輻射噪聲很低,這是該型艇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點。 636型潛艇是在877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提高,其降低動力裝置的轉速,采用了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增大充電功率提高了充電能力,改進降噪措施,進一步降低了噪聲。正如國外海軍情報部門所稱,“改進型‘基洛’ 級潛艇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之一。” 性能裝備 排水量:約235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主尺寸:長73。8米,寬9。9米,由基線至指揮臺圍殼頂蓋的高度14。7米,吃水(正常排水量時)艇中6。3米,艇首6。6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潛望深度:17。5 主機:2臺柴電機組,一臺推進電機和1臺經航電機。裝有兩組蓄電池,每級120塊,分別置于I艙和III艙,功率2940千瓦(約4000馬力),7葉低噪音螺旋槳單軸推進。航速:水面航速11節,水下航速18節,最大航速可達20節。編制:52名。自持力:45天續航力:水上6000公里/7節;水下400公里/3節武 器:艇首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可另攜帶12枚備用魚雷,一般為 TEST-71 線導魚雷,再裝填時間2分鐘。也可配備3M95反艦導彈,射程60公里。另可攜帶24枚水雷。電子設備:航向指示器、航速和航程測量儀、艇位自動繪算儀、回聲探測儀、無線電導航和無線電測向設備等。雷達:MPK-503型雷達,MPM-253M型搜索及預警雷達,都可在水面和潛望狀態工作。聲納:MгK-400型主/被動搜索及攻擊用中頻聲納(可同時跟蹤4個目標。探測距離20-40公里),MT-519型獵雷聲納。降噪和隱蔽性:艇體敷設了特殊研制的消聲瓦。噪聲:128/118分貝(877型/636型) 據稱基洛的技術已對中國全部公開,后繼購買的8艘基洛艇,將有重大改進。據俄羅斯有關方面透露,中國海軍第二批采購的后三艘基諾級潛艇將作重大改進,除將改裝AIP動力系統外,武器系統也將作很大的調整。計劃在原配備的十八枚魚雷之外,再配備六枚潛射型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大幅提升遠距反艦作戰能力。093的一些情況 據臺灣方面報道,093型核子攻擊潛艦之滿載排水量介於6000至8000噸之間,艦身長度約為100~106公尺,采“長度/直徑比”較大的淚滴型艦體設計,雙殼結構,帆罩前方裝有一對潛舵,具有更佳的潛航與操控性能。動力系統由兩座壓水式核子反應爐與兩座柴油主機組成,驅動一具7葉高偏弧度螺旋槳,水下最大航速介於30至40節。98年秋季交付中國海軍。第二艘093核攻擊潛艇是在第一艘的基礎上的改進型,又稱093-A,於2000年8月底下水,第二艘093核攻擊潛艇配備了8具巡航導彈發射管,可以發射程1600公里的巡航導彈。其靜音效果極佳,達到100分貝。日前,在第一次試航下潛測速中已達到極速38節。參與研制的7名外籍專家每人獲獎勵20萬人民幣。目前第3、4艘093艇正在加緊施工。這個報道可信度,沒有公開資料證實,但有諸如“大型地下船塢”等類似消息的旁證,而且美國方面也有相關報道多次提及,估計美國是通過水聲設備探測的結果。094核潛艇 2001年底經過海試,目前是有艇無彈。巨浪II是東風31的海軍型,但是要在原基礎上增加射程由8000公里到12000公里,分導彈頭由3個增加到6個,巨浪II型今年年底可望實驗,到成軍還要12至24個月。新型094是大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達18800噸,攜帶16枚巨浪II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6具射程50公里的線導魚雷533發射管,每枚巨浪II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可以攜帶6個分導彈頭,經過改進可以攜帶12個。每艘094最多可以攜帶288枚20萬噸當量的分導熱核彈頭,中央軍委計劃建造6艘,使海洋核威攝力量保持在1600至1800枚。巨浪II的改進型正在研制當中,目的就是使用更小的分導彈頭,在保持當量的條件下增加彈頭數目至12枚,使094攜帶的彈頭數目增加一倍。計劃建造4-6艘。類似消息新華社的《參考消息》曾轉載報道,并稱已成功發射巨浪二1A型彈。
熱心網友
中國在這個方面已經落后很多年了,不要指望一口吃一個胖子.
熱心網友
中國的潛艇要看作什么用途。如果單單拿出來和美、俄、英等國家去比較,自然是不行。但是近年來在科技興國的總體戰略指導下,我國的潛艇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不論在常規潛艇上,還是核潛艇上,都改裝了很多進攻型武器。并且對潛艇的總體構造也就行了整頓,降低了潛艇的噪音,增加了聲納的探測距離,提高了潛艇的綜合電子戰能力。在保家衛國的前提下,中國的潛艇完全能擔負起打擊來犯之敵的重任。 如果要對敵人的艦隊進行遠洋進攻,顯得力不從心。但是就新型的093、094型核潛艇,在必要的時候也完全能到大洋深處與敵人周旋迎戰,并能取得一定的戰果。這也是我們核潛艇的威懾作用。也可以在核潛艇內對岸上的目標進行遠程打擊。 如果對付日本,在空軍的支援下,克服反潛飛機的威脅,打擊所謂的八。八艦隊還是可以取得勝利的。 潛艇的戰力主要取決于武器,其次取決于生存能力。但是這些都要在綜合戰場上進行總體的對決。在戰場上不會出現一艘潛艇對付一艘水面戰艦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單純的海戰。
熱心網友
有點暈
熱心網友
從網上摘抄的,沒有屬實的,我只能告訴你中國潛艇數量龐大,總體性能一般,好的不算太好,但差得確實很差.
熱心網友
圣人???????亂來的吧,什么都搬上來,是哦,反正吹牛也不犯法.什么041??,世界一流的???胡來.我們真正有的093,094倒介紹得不怎么樣.我們的"夏"級共建有兩艘,其中弦號為"405"號的好像壞了,還在役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