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5歲,最近除了喝400ml奶,什么也不愿吃,只知道玩,精神很好,去火的藥也吃了不管用,補鋅也沒效果,好像總不餓,是不是積食了?請問該怎么辦?
熱心網友
一般說來,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是食欲良好的時期,因為在這一年里,孩子身體生長的速度最快,食欲自然最好,到了吃飯的時候,往往不等父母準備好,孩子已經餓得嗷嗷叫了,因此吃東西是孩子盼望的事。到了出生后的第二年,正當他們滿周歲會走路的時候,他們身體的生長速度卻是在逐漸地慢了下來,使得孩子對食物的需要量不那么大了,寶寶飯量的增加也會相應地減少。 如果父母所制定的喂養計劃不切合寶寶的實際需要,沒能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而是從主觀上期望值過高,那么在具體實施時父母便會感覺到“孩子不好好吃飯!”、“給孩子喂飯真難!”首先要強調指出的是父母對寶寶的食物需要量不可估計過高,對孩子的飯量設定要依據他的實際需要。也不要隨意與別人家的孩子相互攀比,因為每個孩子的食量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講,孩子是知道饑飽的,對每餐進食量也能夠自行調節。當他不肯再吃飯時,就不要一味的勉強喂他,別逼迫他多吃,以免適得其反。 孩子剛剛學會走路以后,對走路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由于直立行走,兩只手被解放了出來,手的精細動作有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手的能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玩到興致上來時,他不把吃飯當回事,可家長卻是把“喂飯”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就追著喂,攆著喂。越是追,越是攆,他越是把躲避你的追和攆當成一種娛樂,怎么還有心思吃飯?這也是造成了“喂飯難”的原因。 還必須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僅吃飯的時間要相對固定,吃飯的地點也要相對固定,可以專門為他準備合適的桌椅,放在固定的地點,或者就讓他與大人同桌進餐。吃飯時不能一邊吃,一邊玩,更不能養成孩子一邊走,大人一邊追著喂的毛病,還必須將那些可能會轉移他注意力的東西或玩具移開,使他專心致志地吃飯。 寶寶美食 一日食譜舉例 早餐 牛奶180-250毫升 魚茸粥、餅干 午餐 軟飯 炒青菜、蝦末炒菜花 (爛) 午點 水果、面包片 (小兒飯量太小可適量加奶或豆漿) 晚餐 菜肉小包子 (餡要爛) 玉米面粥 香蕉1個 晚8點 牛奶 (睡前) 祝寶寶健康!!! 。
熱心網友
是不是平時吃的零食太多了?盡量讓他減少吃零食,逐漸改為吃整頓的飯。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喂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并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熱心網友
1。讓孩子多運動。 運動能加速能量消耗、促進胃腸蠕動和新陳代謝,增強食欲。肚子餓了的孩子是很少挑食或拒食的。“饑不擇食”、“饑餓是最好的廚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盡量少給零食。 現在的家庭,“兒童食品”非常充裕,吃的喝的應有盡有。試想:如果孩子整天喝的不離口,吃的不離手,還能吃得下飯嗎?事實也說明,貧困家庭的孩子很少有拒食和挑食的。 3。不要強迫孩子吃。 飯菜擺在桌上后,讓孩子自由吃,如孩子拒食不要強迫,半小時以后收起飯菜,不給孩子吃別的東西。如果家長常在孩子吃飯時喋喋不休,聲色俱厲地逼孩子吃,往往會使孩子感覺吃飯是一種“任務”,于是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故意拒食。 4。不讓孩子吃過于油膩及含糖量高的食物。 這類食物消化慢,孩子不覺得餓就難以產生食欲,影響進食。 5。經常有意識地向孩子宣傳各種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對人體的好處,以調動孩子的積極進食情緒。 6。孩子身體狀況欠佳時,要找醫生診治。生病時胃口不好,自然吃不下東西。 。
熱心網友
可能消化不太好.要不給他吃"????通"吧,這種?很?效.吃了之后食欲?笤?
熱心網友
不餓嘛,就是沒有什么事.沒有必要吃藥,更不用擔心,小孩子要是餓的話,他自己會找吃的.再者說,寧可餓一點,別讓小孩撐著,真是撐著了,問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