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大三陽妻子沒有并有了抗體,小孩出生時打了第一針,只有5微克第二針還有幾天請問要怎么才能預防???請問各位朋友:丈夫是乙肝大三陽,妻子沒有,懷小孩前已經打了三針乙肝疫苗,并檢查有了抗體,我的小孩已經出生20多天了,出生時打了乙肝疫苗第一針,只有5微克,我聽有的醫生說要打至少10微克才行的,這個量是不是不夠啊?第二針還有幾天才到時間,請問后面怎么打針,請問怎么補救?急啊?。。。
熱心網友
HBsAg陽性的母親通過分娩時感染給嬰兒,是乙型肝炎重要的傳播途徑,而且HBsAg陽性母親所生嬰兒中40%- 70%將成為慢性HBsAg攜帶著。如果母親HBsAg陽性;還伴有 HBeAg陽性(簡稱雙陽性/俗稱大三陽),那么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對嬰兒的感染率就更高,可達90%以上。這些慢性HBsAg攜帶者,不僅可成為社會上的傳染源,而且可發展為慢性肝炎,有部分病人在肝硬化的基礎上死于肝癌。因此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的傳播是很重要的。 其具體辦法如下:若母親為HBsAg和HBeAg雙陽性,在嬰兒出生后6小時之內及1個月后各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 2、3、6個月各注射乙肝疫苗20微克;若母親是 HBsAg單陽性,可在嬰兒出生后24小時之內及l、6個月各注射乙肝疫苗 20微克,經統計效果良好,對嬰兒的保護率可達95%以上。 乙肝疫苗有兩種,一種是血源疫苗,是由無癥狀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漿純化而得到的。一種是重組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是將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克隆,用酵母菌表達,經過純化而得到的。兩種疫苗都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經過10多年大規模的臨床應用,目前一致公認,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簡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人類最終控制乙肝的重要手段。接種乙肝疫苗的副作用很少,少數人可有局部紅腫,個別人可有低熱,無須處理。 接種對象 接種乙肝疫苗的重點對象是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慢性乙肝病人的家庭成員、密切接觸乙肝病人的人、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血液和血制品的人、藥癮者及婦產科、口腔科和檢驗科的醫務人員等。 接種方案 疫苗的效果與接種方案有密切關系。經過大量的研究,現在一致公認0-1-6(月)方案最佳,抗體滴度比其他方案高3-5倍。接種劑量也與疫苗效果有關。一般人按30:20:10(微克,血源疫苗)或15:10:5(微克,重組疫苗)方案,可獲滿意的結果。高危人群第2、3次劑量可加大。 已經有乙肝,接種乙肝疫苗無害也無益,接種前檢查不是絕對必需的。但是,接種后應該檢查是否產生了抗體,至少第3次接種后1個月檢查1次。接種后注意事項 注射乙肝疫苗后并不馬上起作用,接種第1針后1個月,大約30%的人出現抗體,接種第3針后1個月,抗體滴度達到最高峰。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要盡量防止乙肝病毒感染,如傷口被乙肝病人的血污染,或被污染的針刺傷等,應同時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預防。HBIG是從接種乙肝疫苗的獻血員的血漿中提取的抗體。關于乙肝疫苗的復種(或加強注射)目前尚無統一規定。免疫作用持續的時間有個體差異,一般來說,抗體出現快,滴度高的人,免疫作用持續時間也長。如果抗體滴度小于10國際單位/升,則可能失去保護作用。為了安全起見,5年左右復種是適當的。 母嬰傳播的預防 如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嬰兒1年內多數感染,其中90%將成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因此預防特別重要。如果母親是"小三陽"(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陽性),產前最好進行病毒定量測定。如果病毒數量很少,嬰兒可按0-1-6(月)方案接種乙肝疫苗,出生后12小時內接種第1針15微克(重組疫苗),1個月和6個月后接種第2針和第3針各15微克。如果母親是"大三陽"(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體陽性),或者雖為"小三陽",但病毒數量很多,應用HBIG預防。具體的方法是:出生后12小時內肌肉注射HBIG1~2毫升(每毫升含200國際單位抗體),1次即可,也可1個月后再注射1次。在注射HBIG的同時或兩周后開始接種乙肝疫苗,方案同上。但疫苗不要與HBIG注射在同一部位。大量的證明,單用乙肝疫苗或單用HBIG,保護率為70%,兩種聯合應用保護率可達92%以上。 疫苗的保存和注射部位 乙肝疫苗不宜冰凍,冰凍可破壞其結構,影響抗原性。37°C保存不宜超過1個月,否則效價降低。4攝氏度可保存1年,但應從出廠日算起。乙肝疫苗宜注射于三角肌,或大腿前外側,不宜注射于臀部。因為臀部注射產生抗體滴度低,且抗體滴度下降快,是免疫失敗的常見原因。。
熱心網友
這不需要補救啊,下面幾針按計劃打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要打10微克,找醫生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