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宋之問到底是山西人還是河南人?

熱心網友

宋之問 宋之問,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人。弱冠知名。初征,令與楊炯分直內教。俄授雒州參軍,累轉尚方監丞,預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張易之,左遷瀧州參軍。武三思用事,起為鴻臚丞。景龍中,再轉考功員外郎。時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之問與薛稷、杜審言首膺其選,轉越州長史。睿宗即位,徙欽州,尋賜死。集十卷,今編詩三卷。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

熱心網友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 656年),并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于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 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后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后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 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 69O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時人欽慕。唐朝學土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于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

熱心網友

汾陽自古人杰地靈,民風淳樸、崇尚禮義,有文物保護單位68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金代建筑太符觀,省級8處,分別為文峰塔、五岳廟、南門關帝廟、狄青墓、田村圣母廟、杏花村遺址、峪道河遺址、北垣底遺址。汾陽古有唐朝詩人宋之問,明朝詩人孔天胤,油畫先驅衛天霖,明代數學家王文素,唐朝名將郭子儀,北宋名將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