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人們早就習慣了奧運會上中國人在乒乓球、跳水和羽毛球上大把撈金,雅典他們依舊在這些項目上保持了優勢并幾乎席卷了這些項目的金牌,不過見慣了這些傳統優勢項目金牌的他們現在已經把目光瞄準了田徑場、游泳館和賽艇水上運動。 中國人在這些劣勢項目上取得突破并沒有等太長的時間,本屆奧運會他們就在男子110米欄、女子萬米和女子100米蛙泳的項目上制造了驚奇,成功來得如此之快也許他們自己都沒有料到,但更為吃驚的顯然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記者們,他們正費力的學習如何發出像劉翔、邢慧娜和羅雪娟這樣拗口的名字。 除了田徑場和游泳館,中國人昨天又在從水上運動皮劃艇上摘得了一枚金牌,孟關良和楊文軍這一對組合在男子C2級500米的比賽中戰勝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孟關良賽后表示他們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意外,“這不是什么偶然事情,我們經過了數年的艱苦訓練,現在我們終于實現夢想了。” 中國體育總局高層人士肖天強調了皮劃艇奪金的意義,“這枚金牌非常重要,它將極大的幫助我們推進119工程。” 119指的是奧運會上田徑、游泳和水上項目總的金牌數,傳統上中國人很少能在這里收金攬銀,和美國、俄羅斯、歐洲以及澳大利亞人相比,這些項目對于中國人來說就像阿基里斯之踵一樣。 本屆奧運會中國一共拿到了32枚金牌高居各參賽國第二位,不過中國的體育官員們把他們贊揚的話語卻更多的給予了那些在傳統弱項上取得突破的運動員。 “擊劍項目我們沒有拿到一枚金牌,但三枚銀牌證明隊員們取得了巨大進步。”肖說。 “這個項目是歐洲人傳統的領地,能在擊劍取得突破就向西方人用功夫戰勝我們一樣。”肖用了一個形象地比喻。 本屆奧運會中國人在很多女子團體項目上成績也相當不錯,手球、曲棍球、壘球和排球都有她們的身影,其中中國女排還在洛杉磯奧運會奪金20年后再度登頂,她們在決賽中以3-2擊敗了俄羅斯。女手她們最后排在第七,壘球第四,曲棍球也取得了第四名。 曲棍球在中國并不是那種廣泛開展的運動,她們的隊員都是從原來的田徑、足球和籃球運動員中挑選出來的。她們的韓籍主教練金昶伯也表示在中國曲棍球很不流行,但他強調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體育上層官員們有廣闊的視野,他們很清楚向何處去。”119、119、119……四年前,戰罷悉尼,面對中國軍團傳統優勢項目奪牌數趨于飽和,難有潛力可挖的隱憂,袁偉民明確提出了“119工程”的概念。所謂119工程,是指奧運會賽場上的田徑、游泳和水上項目(賽艇、皮劃艇、帆船)的金牌數分別為46、32、41,三個項目金牌總和為119。此三項為奧運賽場的金牌大戶(幾乎占據奧運會301枚金牌的三分之一),且作為競技體育中的基礎大項有著廣泛的影響。而中國軍團長久以來在這三個大項上鮮有作為,中國要成為真正的體育大國、強國就必須挖掘新的金牌增長點。四年后,再戰雅典,三大項目取得重大突破,119工程初見成效。但是,4金1銀的成績仍舊是我們的尷尬。誠然,體能項目歷來是歐美國家的傳統強項,并非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擅長。目前,“119”這“一畝三分地”也在發生著超常規大跨越的發展,中國體育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苦和挑戰。現在,回想袁總的一翻話,是那么沉重,誰還敢“自大托強”?誰還敢“憑空妄想”?是呀,對于北京、北京的2008,我們除了去想,去期盼,還要做的很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洛杉磯可以見證:從1932年,劉長春代表中國第一次走上奧運競技的跑道;到23屆奧運,許海峰實現金牌零的突破……變化和實力,使中國改變了對體育的舊有認識,讓世界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貴州小伙鄒市明為中國拳壇打出第一個“探花”時,我們也由過去花錢“挨打”,終于可以揮拳“打人”了。能“揍人”就是進步,這個進步讓人自豪。“華山古道,一條路”。同樣,中國體育真正能夠由弱到強,由小到大,也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對中國體育而言,除了從“119”中挖掘新的金牌增長點以外,別無他途。言及于此,俺對袁總的佩服又不禁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何止是對他,是對所有致力于中國體育發展,致力于中國發展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