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糖尿病癥狀有哪些?   如果您出現多項以下癥狀,請與醫生聯系以便進行有關的糖尿病檢查:   1. 排尿次數較以前顯著增多(尿頻)   2. 持續的煩渴   3. 體重下降   4. 經常感到疲乏、勞累   5. 視力下降   6. 手或者足部經常感到刺痛或者麻木   7. 傷口愈合非常緩慢   8. 經常或者反復發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癤腫及霉菌感染 ...

熱心網友

糖尿病癥狀有哪些?   如果您出現多項以下癥狀,請與醫生聯系以便進行有關的糖尿病檢查:   1. 排尿次數較以前顯著增多(尿頻)   2. 持續的煩渴   3. 體重下降   4. 經常感到疲乏、勞累   5. 視力下降   6. 手或者足部經常感到刺痛或者麻木   7. 傷口愈合非常緩慢   8. 經常或者反復發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癤腫及霉菌感染   9. 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干燥   10. 極易饑餓   11. 惡心、嘔吐   1型糖尿病的典型癥狀為過度的尿頻及嚴重的煩渴。在2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多不典型,并且經常不容易被患者感覺到。有研究結果表明, 在眾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真的與甜食關系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中,不難發現‘避免甜食’的字句,一些嚴守飲食原則的患者,得病之后,就此與‘甜’食絕緣,盡管美食當前也不為所惑,甚至連水果都不敢輕易品嘗。  雖然血糖控制較平穩,但往往又矯枉過正造成營養不均,而且食物內容乏善可陳,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那么是否糖尿病人需要嚴格限制‘糖’呢?這個答案應該是‘不需要太嚴格’的,因為攝取適量的糖是允許的,但必須常常監測血糖,并配合運動,才能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飲食原則中,‘避免甜食’的理由是因為一般甜食含糖量高,在腸中很快被分解吸收,所以過量的甜食很容易造成血糖上升。  而且甜食多為高熱量食物,除了含糖量高外,油脂含量亦不少;如糕餅類,一旦食入不僅影響血糖,還可能造成肥胖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   因此對于剛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避免甜食’是絕對必要的。   至于平日血糖控制良好,且對食物分量觀念清楚的病人,適量的甜食,也許可藉由運動、減少部分主食類,或調整胰島素劑量等方式來控制血糖,并在不影響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的原則下,彈性且技巧選擇食物,對病人的生活品質的提升幫助不少。   水果有甜味,但與一般甜食不同,它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水果是人們獲得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如果長期不攝食水果,則易造成維生素C的缺乏,應該每日攝取,但過量的水果,又容易使血糖上升,因此只有適量的水果才能兩項兼顧,既不影響血糖,又可得到足夠的維生素C。   那么何謂‘適量的水果’?即每次選擇一份水果(含糖量為10克),如柳丁1個、蓮霧2個、荔枝5個或葡萄8粒等,而每天可食2-3份。  另外,應盡量避免喝果汁,原因是一杯柳橙原野法可能需要4-6個柳丁,其含糖量即為40-60克,喝下后,不但無法獲得纖維質,反而容易造成高血糖。米飯面食類的食物,雖然不甜,但因其為淀粉類食物,在體內最終產物是葡萄糖,所以許多患者不敢多吃,害怕影響血糖,于是每餐幾口飯,甚至不吃米飯,整日以魚肉蔬菜為主。   長久下來,雖然糖類攝取減少,但是蛋白質和脂肪的攝食過量,如此反而容易提早發生腎病變和血管病變等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癥。   無論米飯面食或根莖類食物,提供了豐富的淀粉質為人們所需要,但應留意分量多寡,以避免影響血糖。   一般而言,中年女性每餐約七八分滿的一碗飯,男性約一碗至一碗半左右的量較適合,而且可與其他五谷根莖類食物互換。   年節里,常有一些節慶菜,如年糕、月餅、粽子等,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既喜歡又害怕,而且常因無法忌口,使血糖上升,而遭家人或醫療人員的警告和制止,破壞了整個年節的氣氛。   因此若能把握一些原則如:(1)減少食物分量;(2)多測血糖;(3)多運動;(4)增加纖維質的攝取等,來幫助血糖的控制,想信大家會有個健康快樂的佳節。   糖尿病人對甜食的限制不再那么的嚴苛了,但是必須建立在了解自我血糖變化和營養均衡的前提下,才能夠自由彈性的選擇,而且愈了解飲食和血糖變化之關系,愈能覺得飲食的自由和控制良好血糖的信心。   因此,不要一味地逃避和抱怨,這是無濟于事的,如果能夠面對糖尿病,了解如何控制它,想信那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熱心網友

吃糖多就得糖尿病嗎?過去的年代,人們的溫飽問題都不能保障,加上工作勞動量比現在要大得多,因此,很少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現在,吃的好了、精了,活動少了,結果是營養過剩,糖尿病等富貴病隨之而來。北京目前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患者估計已接近200萬人,占人口總數比例接近10%今年3月9日,我們全家和幾個朋友到京郊爬山,這是我們每星期的例行鍛煉。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隊伍中多了一個兩天前還住院的病...

熱心網友

吃糖多就得糖尿病嗎?過去的年代,人們的溫飽問題都不能保障,加上工作勞動量比現在要大得多,因此,很少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現在,吃的好了、精了,活動少了,結果是營養過剩,糖尿病等富貴病隨之而來。北京目前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患者估計已接近200萬人,占人口總數比例接近10%今年3月9日,我們全家和幾個朋友到京郊爬山,這是我們每星期的例行鍛煉。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隊伍中多了一個兩天前還住院的病人:楊某某,男性,36歲,某股份公司總經理。病例之一:相對大多數同齡人來說,楊某某是幸運的,三十幾歲時已是事業有成。然而,他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沒有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其次就是應酬太多,每天都要陪別人吃飯、喝酒。最近一段時間來,他覺得非常容易疲勞,經常頭痛、頭暈,右腿經常疼痛、麻木。今年3月初他住進醫院后,檢查發現血壓、血糖、血脂都偏高,血粘稠度很高,肝功異常, B超發現有脂肪肝,進一步檢查確診為Ⅱ型糖尿病,下肢的疼痛、麻木則可能是糖尿病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由于缺乏鍛煉,經常伏案工作,他還有頸椎病。頭痛、頭暈可能與糖尿病及頸椎病有關。他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三年前就發現了血糖偏高,但當時沒有在意,繼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一次是幾個朋友勸了幾次才住進了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情況大有改善,幾項指標都接近正常,頭痛、頭暈及右腿疼痛、麻木等癥狀減輕了很多。我給他制定的治療方案是先控制飲食、加強體力活動。因此,他一出院就參加了我們的爬山活動。病例之二:他十幾年前下海經商,每日的生活主要就是與各方人士周旋,應酬不斷,很少鍛煉。他說的話頗有概括性:差不多一天兩頓酒,抽煙1天2包多,酒桌上都是哥們,其中約一半人有糖尿病、高血壓,但喝起酒來誰都不少。他超重明顯,身高170厘米,體重卻達190多斤。自從他5年前患了高血壓病、糖尿病后,每次他都說他要控制體重、要減肥,加強鍛煉,還要堅持服藥。然而,幾年過去,他的體重不但沒減反而從170斤增加到190多斤,服降壓及降糖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就是原來的問題還在,新的問題也來了。有時勞累后胸悶,心電圖顯示心臟缺血,幾年前就有勃起功能障礙,要經常服用偉哥。這提示他的糖尿病、高血壓出現了一系列并發癥,已經影響到自主神經及心臟功能。1980年全國14省市30萬人口糖尿病患者約占0.6%,全國約700萬。據報道幾年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就已經超過了3000萬,還有大致相同數量的糖耐量減低者。十幾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長了近10倍。然而,真正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人們對糖尿病的忽視情況非常嚴重。有的人直到眼睛視力嚴重下降、眼底出血,才查出是糖尿病并發癥;有的人出現了尿蛋白、腎功能損害,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惹的禍;還有就像本文提到的兩位病人,直到出現了神經系統的并發癥,才檢查出自己已患了多年糖尿病。很多糖尿病人不能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他們既不能控制飲食,也不愛運動。就像本文第二例病人,做生意需要應酬,只能犧牲健康,過一天算一天。第一例病人雖然已經開始改變生活方式,但能不能堅持則很難說。改變一種生活方式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對每個重視健康的人來說,這是必須要做的改變。

熱心網友

有一部分是遺傳吧!

熱心網友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復雜,目前國內外尚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根治,一旦患病,往往終身帶疾。因此,患者只有長期堅持飲食療法,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飲食控制不好,可以 加重病情,產生多種并發癥,對治療帶來困難。所以說,飲食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基礎。糖尿病輕型患者單用飲食療法即可控制病情。重型病人采用藥物治療,配合飲食療法,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問題...

熱心網友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復雜,目前國內外尚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根治,一旦患病,往往終身帶疾。因此,患者只有長期堅持飲食療法,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飲食控制不好,可以 加重病情,產生多種并發癥,對治療帶來困難。所以說,飲食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基礎。糖尿病輕型患者單用飲食療法即可控制病情。重型病人采用藥物治療,配合飲食療法,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問題的關鍵是持之以恒。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提倡科學合理的飲食療法,而不是單純控制飲食,采取饑餓療法。糖尿病病人的飲食原則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精心設計,特點是在合理控制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進量,以糾正糖代謝紊亂而引起的血糖、尿糖、血脂異常等臨床癥狀。目前認為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過嚴。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通常被認為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關鍵。但也不能過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時,機體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謝供給能量,更易發生酸中毒。對于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或同時應用磺脲類降糖藥病人,以及用胰島素的某些糖尿病,一般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50-65%,每日約200-350g,折合主糧約250-400g。糖尿病人不宜采用高脂肪飲食,脂肪的攝入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脂肪的日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20-35%,甚至更低些,若按公斤體重計算,不宜超過1g/(kg.d)。因為高脂飲食能夠妨礙糖的利用,其代謝本身就可產生酮體,容易誘發和加重酸中毒。脂肪的量與質還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不著密切的關系。肥胖病人應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每日不宜超過 40g。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熱量來源不足,可相應提高脂肪攝入量。脂肪日用量超過100g者為高脂肪飲食,低于50g為低脂肪飲食。糖尿病飲食中的蛋白質供應要充足,攝入量一般要與正常人相當或稍高。糖尿病造成的代謝紊亂使體內蛋白質分解過速,丟失過多,容易出現負氮平衡。所以,膳食中應補充足夠的含蛋日質豐富的食物。有尿毒癥及肝昏迷的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取。病人的飲食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特別要注意維生素B1的供應。一般谷類食品中含維生素B1較高。糖尿病人的鈉鹽不宜過多,高鈉易誘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當病情控制不好時,容易出現各種感染和酮癥酸中毒,要注意適當補充無機鹽。植物粗纖維可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濃度,并可降低血脂和尿糖濃度,還可預防心血管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等并發癥。為了減輕胰島素 細胞的負擔,糖尿病人應合理安排餐次,科學配膳。患者每日至少進食三餐。有條件的可以增加餐次或加餐。每餐最好主、副搭配,做到餐餐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即有利于減緩葡萄糖的吸收,促進胰島素分泌,又符合膳食的要求。1日三餐,主食分配可按早、中、晚各占 1/3,或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2/5的比例,并要求定時、定量。糖尿病人的菜肴應以清淡為宜,盡量少吃煎、炸、爆、炒的食物。食物加工應以氽、燉、熬、煮、蒸、燴、燜、涼拌為主。糖尿病人具體食物的選擇:谷類食物包括米、面、玉米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食用薺麥面、莜麥面、二合面(玉米和黃豆面)、三合面(玉米、黃豆和面),人體血糖升高的速度低于精米和白面,可以作為糖尿病人的主食長期食用。禽肉類、蛋、乳、豆制品類,以選用瘦肉、魚蝦及豆制品為佳。肥肉、動物內臟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應盡量少食。乳類制品除畜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尤其是鈣的含量很高,提倡經常食用。蔬菜一般含熱量很低,主要提供維生素、無機鹽、各種微量元素和粗纖維。海洋植物用作蔬菜可以提供大量碘。蔬菜中的花葉類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很少,糖尿病肥胖癥和高血脂患者可以任意選用有時可以作為充饑食物和加餐食品。而根莖菜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應限量選用。大量攝入蔬菜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在一定意義上有通便的作用。水果類一般蛋白質、脂肪含量較少,而含有較高的糖類、纖維素、果膠等。纖維素和果膠對人體沒有多大營養,但有重要的助消化作用。水果中含有比其它食物中更多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但由于水果含糖量較高,最好放在兩餐之間或臨睡前作為加餐食用,同時還要減少主食的攝入量。烹調用油盡量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花生和核桃中含高氨酸和精氨酸多,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糖尿病人以少飲和不飲酒為宜,每克酒精產生7千卡熱量。酒精除提供熱量以外,并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還容易引起高血脂,并對肝臟不利,盡管酒精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參加,還是以控制飲酒為好。如果病情穩定,又逢喜慶佳節,可適量飲用一些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維生素B6,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利。糖尿病人的禁用和限用食品對患者來說是要時刻注意的。禁用食品包括各種糖類、白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飴糖以及糖果等。這些糖類使血糖升高的速度很快,應禁食。用這些糖而制成的各種糕點、蜜餞、果汁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也以不吃為宜。各種油煎、油炸、油酥食物,以及豬油、雞皮、鴨皮應少吃或不吃。同時克服吃零食的習慣。煉乳、汽水、酒類不宜經常食用,只可作為調劑口味的佐餐食品。含熱量較高的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不宜經常食用,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如粉絲、紅薯、土豆、芋頭、玉米、菱角、栗子、毛豆等干豆不宜作為糖尿病人的蔬菜。作為副食時,應減少主食的供應。并應限制數量。烹調時,鹽、醬、醋、蔥、姜、花椒、大料等調味品可隨意選用,但不宜過量,以清淡為宜。

熱心網友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 娠期糖尿病者。    ·肥胖者。    ·高血壓、高脂血癥(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癥者)。    ·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歷史者。    ·40歲以后,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    ...

熱心網友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 娠期糖尿病者。    ·肥胖者。    ·高血壓、高脂血癥(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癥者)。    ·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歷史者。    ·40歲以后,體力活動少,營養狀況好,工作負擔重或精神緊張者。    這些受到糖尿病威脅的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發生糖尿病。怎樣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險降到最低水平呢?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即"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松點兒"。    ·多學點兒:就是要多看看有關糖尿病的書籍、報刊、電視,多聽聽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和廣播,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    ·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的熱量攝取,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煙喝酒等等。    ·勤動點兒:就是增加自己的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保持體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發生。    ·放松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 糖尿病的癥狀與體征   糖尿病起病時的癥狀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有典型癥狀,或無癥狀,或因糖尿病并發癥而出現的癥狀,或因診治其它疾病而發現糖尿病的。  1、典型癥狀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飲水量增加,易饑餓,飯量增加,但是體重減輕。簡言之為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腎糖閾,尿中排糖,尿的滲透壓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應增加。每日尿量可達5公斤。由于丟失水分,病人感覺口渴,飲水量增加。飲水增加是為了補充丟失的水分,并不是因為飲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但組織細胞不能利用和儲存,大部分葡萄糖從尿中排出。病人感覺饑餓,飯量增加,體重仍下降。  2、起病時無癥狀者多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較高,高血糖是從何時開始的難以確定。  3、時常有因糖尿病出現并發癥癥狀,經檢查才發現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視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檢查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再化驗血糖,證實為糖尿病,其時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貧血、浮腫就診于內科的病人,經檢查發現為糖尿病性腎病,才開始治療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陰搔癢求治于婦科,經檢查發現糖尿病,其外陰搔癢是尿糖較多所致。病人因惡心、嘔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診室,可能是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約有半數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起病時,表現為酮癥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下,可出現暫時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復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則高血糖不會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