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照如何安主燈、輔助燈和背景燈,我是才學的,請大哥哥大姐姐們幫幫忙?多多指教
熱心網友
看看《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吧,它給你提供了詳實的介紹。我這里給你引了另一篇網上的好問章給你。第一節:主光是關鍵我們將會帶給你們一系列的介紹性的專題,主要是討論室內的初級用光。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主光。 為了能俘獲美麗的影象,首先需要在場景里有光來照亮你的拍攝對象。沒有光就沒有畫面。光是被用來照亮拍攝對象,那么只有影子才能體現深度,觀察者也就看到的幻覺才有立體效果(三維)。但是為了去照亮拍攝對象使它有合適程度的影子,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呢?我們假設你在做一個談話節目,你可以按下面3點光源去設置。 主光對于得到一個美麗的影象是非常關鍵的。一切都是從主光源開始的。它被叫做主光源是因為在場景里,它是照亮拍攝對象的主要來源。所有其他光(輔光,輪廓光,等等)都是基于主光源的強度和位置起調節作用的。主光源的位置能夠制造足夠需要的陰影 一般主光源被放置在機器左邊或右邊30度角的位置,而且與拍攝對象成30度角。這就是教科書所說的。實際上,你可以把主光源放在任何你看起來合適的地方,只要它能獲得你所想要的視覺和感覺效果。如果你增加了水平的角度(相對拍攝對象而言),它會加重皮膚表面的特征,產生老化成熟(年齡)的效果。當垂直的角度增加時,陰影會在鼻子,下巴和嘴唇下面形成。這些會使你的拍攝對象看起來好象在被審問。不幸的是,在今天的辦公空間里,如果你在熒光下去攝影,你就不會產生這一不希望出現的影象。 當你放置主光源時,以時間的方式去放置它通常會有用。讓我們想象你在和某人面談。他們坐在一個椅子上,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假設的鐘表的中央。你的攝影機的位置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而且指向他們。攝影機放在6點鐘的位置,或者在假設的記時器的按扭上。主光源被放在指針盤上任何時間的位置上 主光源的位置能夠徹底的改變鏡頭和觀察者如何感知環境,拍攝對象和鏡頭。 下面讓我們看看在我們想象中的時鐘里一些主光源的位置,看看光是怎樣影響場景的。 7:00: 7:00: 在7點的位置上,如果很好的適當照射,拍攝對象的左臉上會開始出現陰影。這是一個很適合開始的位置,為輔助光的討論建立了基礎。 8:00: 8:00: 與7點的位置相似,但是陰影開始變長,而且開始使拍攝對象左邊(背對主光源)的細節變得更加不清楚了。這一拍攝對象的鼻子所形成的陰影開始在眼睛下面背對主光源變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光斑。9:00:9:00: 在9點的位置上,只有拍攝對象的半邊臉被照亮。這個造成了極度戲劇化的照射,使拍攝對象的大部分變的不清楚。4:30: 這個放置主光源的位置是個基本的例子,它能獲得必要的鼻子的陰影,而使鏡頭變的很美。10:00 and 11:00:10:00 and 11:00: 在這些位置上,光開始照亮拍攝對象的背面而不是前面。由于如果光沒有被正確的控制的話,鏡頭的輝斑會發生,所以你需要小心的在這些位置上放置這個高強度的主光。4:30: 這個放置主光源的位置是個基本的例子,它能獲得必要的鼻子的陰影,而使鏡頭變的很美。12:00: 12:00: 在12點的位置上,拍攝對象的背面徹底被照亮,頭發開始發光。這個角度作為主光源不是很有用,我們隨后要討論的光會很適合被這樣使用。4:30: 這個放置主光源的位置是個基本的例子,它能獲得必要的鼻子的陰影,而使鏡頭變的很美。在12點以后,光和從前一樣,但是只是在銀幕的右面。 4:30: 這個放置主光源的位置是個基本的例子,它能獲得必要的鼻子的陰影,而使鏡頭變的很美。4:30: 這個放置主光源的位置是個基本的例子,它能獲得必要的鼻子的陰影,而使鏡頭變的很美。6:00: 在6點的位置上,幾乎就沒有陰影拉。這會衰弱了拍攝對象,使它看起來很平(這并不是意味著他們看起來象在一個開過來的汽車里那么有風頭)。只要是可能,就要避免這種光照的發生。這是一個快速觀察主光源和一些可能照亮拍攝對象的位置的方法。下次我們將會探討輔助光和怎樣利用它去減少主光源所造成的粗澀的陰影。第二節:輔助光---確保你的物體沒有消失在主光源造成陰影里歡迎參與我們繼續的一系列關于光的連載的第二部分。上一次討論了主光源的位置和用意。這次我們要做的是用輔助光使看起來很硬的陰影變的柔和。為了確保你的物體不消失在主光源造成的陰影下,你需要有個照亮陰影那個部分的方法而又可以維持陰影的存在。在我們上一次的討論中,我提到了陰影能在物體上創造深度和結構。沒有陰影,物體看起來會顯得很平,沒有生氣。看看第一個影象圖片。這一照射除了主光源不用其他的光。堅固的陰影使我們對場景產生了一種感覺,它沒能恰當地傳輸出被渴望傳輸的信息。主光源被設置在7點的位置上去最大限度的擴大了光的覆蓋面。輔助光就象它的名子所隱含的一樣,它補充了主光源造成的陰影。輔助光的傳統的位置是直接面對著主光源的位置。不是在同樣垂直的角度,輔助光被放置在稍微淺些的角度上。在下面的影象圖片中,輔助光被加入是為了確定能夠減少在照射中的陰影。要小心這個輔助光不要太亮,否則它也會在物體上造成陰影。當使用輔助光時,你應該不要使它太亮,以至于不會與主光源構成競爭。這種方式給我們帶來了主光源與輔助光的比率問題。輔助光的強度與主光源有關。一個很低的主光源對輔助光的比率會產生很小的陰影;高比率會產生很多的陰影而導致物體會有更多的結構和深度。在一個高主光源結構中,你應該以2:1或3:1的比率去照射。在低主光源結構中,就應該把比率降到3:1和5:1之間。(或者更低)下面的照射方法證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控制輔助光照射在物體上的的量。第一個影象圖片顯示了,用一個雨傘型的散光器去反射從輔助光到物體的光,輔助光就會被擴散了。注意陰影變柔和的程度。雖然雨傘型的散光器專門用來反彈光線,它也能被用來擴散光線。它能夠大量減少到達物體上的光的數量,所以你可以把輔助光移近物體使它聚集起來。另一種雨傘被用在下一個影象里。這個雨傘是一個布的擴散器,這就意味著光能穿透它射到物體上。請注意它比反射器更柔和,而且能夠很大程度的改變鏡頭的感覺。如果你的開銷預算很有限,你就不必得有作為輔助光的光儀器。一大片的泡沫板對這個被反射的光效果也會很顯著。下面的影象使用了一個被鋁箔覆蓋一面的泡沫板。這個箔已經被弄皺好去使反射板不至于用起來象面鏡子,如果像鏡子一樣平會導致上面提到的雙重陰影問題。把以前的照射和下面的只使用白色泡沫板(俗稱“米波羅”)的作對比。當使用泡沫板時,必須要靠近物體來獲得足夠的反射。注意確保不要使它進入鏡頭里。記住,輔助光使陰影柔和,但是它不創造新的陰影。輔助光的位置應該通常面對著主光源,但是最合適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就象不同的光的形勢需要不同的技術一樣。這還需要你不斷的實踐。第三節:輪廓光---把物體和背景分離接下來我們探討光的構建中的第3種光,輪廓光。我們之前討論了怎樣照亮物體,但是你怎么才能做到使它們不與背景相混合呢?輪廓光能圍繞物體的頭部和肩膀產生一個光的邊緣來把前面的物體與后面的背景分離開來。這個能夠增強照射中對深度的感知。讓我們來看看這第一個影象畫面。在照射時,你能夠看到物體沒有輪廓光,看起來它和背景是混合在了一起。這使物體看起來非常平,又沒有生氣。對比一下第一個影象畫面和加了輪廓光的第二個影象畫面。注意看看物體頭發和肩膀中光線最強處是怎樣使它真正的能夠從背景中脫穎而出。這一影象畫面給它增加了不少生機。為了達到效果,輪廓光可以被放置在2個地方。輪廓光的第一個(最好的)位置是直接在物體之后,把光垂直的放置在30度到45度角之間。任意的籠罩,你都會冒著這樣的危險,在物體上造成了非常明顯的陰影,而且在物體的前面產生了光亮。把輪廓光直接放在物體背面的問題是你也許不能能使物體頭部顯現出來的光照。這根本就不好。為了把輪廓光直接的放在物體之后,你可以用一個帶有吊桿的C-stand,或者用一個剪刀形的框把輪廓光架置在向下吊的天花板的框架上。你還可以用不同種小刀形狀的框,這需要你把它壓在天花板和墻壁的縫隙中,但是我發現那會造成很多損壞。如果你不能把輪廓光直接放置在物體的背后,就努力稍微的把它釣到一面來達到相同的效果。在上一連載中我討論了主光源對輔助光的比率問題。輪廓光也一樣有不同種的強度,但是典型的主光源對輪廓光的比率是2:1。應該以這個比率開始,然后基于這個形勢再去調節它。就象我之前所說的,要知道Blacklight也可以達到足夠的強度以至于也在物體上產生了陰影。而且,輪廓光的角度和位置也可以引起照相機里的鏡頭光暈發生。如果這個發生了,你應該擋光。我們將會在另外連載中探討擋光的細節。雖然加入輪廓光會使物體顯現出來,你還可以通過向輪廓光前加上各種顏色明膠遮光紙調節輪廓光,從而給物體的頭發帶來更多色彩。在下面的影象畫面中,為使頭發帶點變化,加入了一點桔色明膠遮光紙。主光源和輔助光,輪廓光給你很多方法去照亮你面談中的物體,這3種光被典型的叫作三點光。為了完成三點光的組成,我們實際上需要加入第四種光。我將會在下一講中提到它。。
熱心網友
看看《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吧,它給你提供了詳實的介紹。我這里給你引了另一篇網上的好問章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