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各位誰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國志愿兵留在了朝鮮,他們在朝鮮現在過的好嗎?底我聽好多志愿老兵說,在朝鮮戰爭后,有好多中國志愿兵都留在了朝鮮,娶妻生子,各位誰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國志愿兵留在了朝鮮,他們在朝鮮現在過的好嗎?
熱心網友
新華社編者按: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紀念日。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為保衛祖國、維護世界和平而進行的正義戰爭。英雄的志愿軍將士和全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的愛國主義覺悟、英雄主義氣概和國際主義精神,至今仍是我們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長篇通訊《為了祖國 為了正義 為了和平》,以紀念那些在這場戰爭中為祖國、為正義、為和平獻出青春熱血乃至生命的志愿軍將士。 整整100年前,8國聯軍攻陷北京。2900名侵略者在這個古老國度的心臟耀武揚威“閱兵”的那一幕,至今仍刺痛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50年之后,當以美國為首的有16個國家參加的所謂“聯合國軍”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燒到我們祖國家門口時,屈辱的歷史被徹底改寫——新生的共和國以一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從她站立起來的那一天起,便再也不會向任何強權勢力屈服了。 今天,翻開一頁頁血火寫就的抗美援朝戰史,走進一位位志愿軍將士的心靈,閃耀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一些崇高的字眼:祖國、正義、和平…… 愛國主義——5萬萬胸膛的共鳴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50年前,當炮兵第1師某連指導員麻扶搖高唱著他寫的那首后來與抗美援朝一同永載史冊的《志愿軍戰歌》,與25萬名戰友一道,奔赴硝煙正濃的戰場時,他們堅信這一戰,不但將捍衛年輕共和國的安全與尊嚴,而且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一次有力詮釋。 直到今天,國外一些軍事家仍不明白,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何以敢在占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幾近飲馬鴨綠江時介入戰爭。 的確,出兵朝鮮曾讓世界強烈震驚。因為在當時,即使是最精銳的中國步兵部隊,使用的仍是繳獲來的口徑不一的步槍,年輕的中國空軍只有百余架飛機,甚至還不具備作戰能力……更何況,經歷了百年內憂外患的舊中國,留給新中國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一半人處于饑餓之中;全國半數以上的省份匪患未平;1949年的鋼產量僅為15萬噸,不及美國的1/500……而他們的幾乎已經占領朝鮮全境的對手,不僅擁有1100多架先進的戰斗機、裝備最精良的陸軍和海軍,還有世界第一強國的生產能力,以及剎那之間就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變成廢墟的原子彈…… 正因如此,“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志愿軍出國作戰前10天的10月15日,還自信地認為,中國不會出兵。他甚至言之鑿鑿地向美國總統杜魯門保證:要在11月23日的感恩節到來之前結束戰爭。“我們已不再擔心他們參戰……如果中國南下到平壤,那一定會遭受極為慘重的傷亡。” 在這種狂妄自信的驅使下,美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美國空軍一再轟炸中國東北。 然而,麥克阿瑟錯了。他忽視了來自北京的一次次嚴正警告,忽視了一個新生共和國的信心、決心和膽略,忽視了一個剛剛告別屈辱的民族對祖國主權和尊嚴的珍視。我們不愿意選擇戰爭,但我們從來就不懼怕戰爭——當侵略者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的時候,5萬萬人民發出了同樣的聲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也許,侵略者永遠也不會理解這樣一批人和這樣一種精神——“與祖國的安危相比,還有什么危險和困難是我們不能克服的?”50年后,87歲高齡的原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上將道出了當年所有將士的心聲。 沒有什么比“祖國”兩字更讓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熱血沸騰的了。與麻扶搖一樣,多少剛剛走出硝煙的將士們,又勇往直前地踏上了新的戰斗征程;剛剛開始享受和平的人民群眾,又像當年支援八路軍、新四軍打擊侵略者一樣,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抗美援朝運動—— 為了祖國,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帶頭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前線; 為了祖國,彭大將軍橫刀立馬,臨危受命,勇挑重擔; 為了祖國,已復員的營長曹玉海揣著剛結識的戀人的情書,奔波近千公里,趕上了出征的老部隊; 為了祖國,皖北鳳臺縣57歲的蔣閻氏大娘先后讓3個孩子參加志愿軍; 為了祖國,豫劇演員常香玉不辭勞苦,帶著“香玉劇社”,半年內巡演170場,把全部演出收入為志愿軍購買戰斗機…… 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展覽中,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內,記錄著無數這樣的動人故事。在這場戰爭中,全國前后掀起了4次參軍高潮,有207萬人奔向了朝鮮戰場;而在祖國內地,支援前線的運動同樣一浪高過一浪。有關資料表明,僅廣大工人和農民增產節約,就為前線提供了560余萬噸物資,全國各界省吃儉用捐獻的資金可買3710架戰斗機。 空軍英雄韓德彩就是駕駛著祖國人民捐獻的戰鷹飛上前線的。當被他擊落的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問這位年僅19歲的志愿戰士“傭金多少”時,韓德彩一伸手指:“5萬萬!” “5萬萬美金?” “5萬萬顆人民的心!” 50年后,已從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崗位上退下來的韓德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導彈、飛機更強大的力量,那就是正義、公理和民心。一個萬眾一心的民族,是任何困難、任何挑戰都壓不倒的。 英雄主義——鮮血鑄就的尊嚴 很長一段時期,在華盛頓的許多大型博物館內,從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一直到海灣戰爭,各種陳列一應俱全,唯獨對朝鮮戰爭的陳列甚少——畢竟,這是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和一支年輕的軍隊留給他們的心痛。 上甘嶺——侵略者的“傷心嶺”。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胡修道的名字就是與這個不朽的高地聯系在一起的。這位年輕的戰士,來回在上甘嶺3號和10號陣地上,打退敵人41次進攻,殲敵280多名。老人說,43晝夜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和李承晚軍雖向這塊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發射炮彈190多萬發,炸彈5000余枚,把山頭削低了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石末,卻依然以損兵2.5萬人、飛機270架的失敗而告終。 在軍事科學院,我們記下了這樣一組數字:2年9個月的戰爭中,重要的戰役、戰斗134起,平均每周就有一次;志愿軍挖掘的坑道和交通壕分別長達1250公里和6240公里。如果把挖出的土堆成寬、高各1米的長堤,可圍赤道轉1圈半。正是這些坑道和塹壕,使缺少飛機坦克的志愿軍頂住了侵略軍的一次次狂轟濫炸——美軍在朝鮮半島傾瀉的彈藥多達690萬噸,創了世界戰爭史上彈藥消耗量的紀錄。據曾任志愿軍司令員的楊得志上將生前回憶,20兵團作戰科副科長余震在老禿山的陣地上做過一個實驗:隨意劃一個1尺見方的地方,就能揀出大小彈片287塊。 一部抗美援朝戰爭史,就是一部志愿軍百萬將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群山中,從漢江到清川江兩岸的土地上,處處浸透著中華兒女的忠誠與熱血。 發生在戰爭初期的松骨峰戰斗,便是志愿軍官兵用犧牲換來的勝利的范例:1950年11月30日,剛剛打完空前慘烈的5晝夜飛虎山阻擊戰、急行軍3個晚上的38軍335團3連,突然出現在美軍南逃的必經之路松骨峰高地。整整一天,3連與數百倍于己的南逃、北援之敵展開了戰爭史上罕見的惡戰:上百架美機擦著山頭把大量的炸彈和燃燒彈瀉下來,坦克炮、榴彈炮、迫擊炮彈一遍遍地犁過松骨峰的每一片土地,上千名美軍以罕有的兇猛一次次發起沖擊……整個松骨峰仿佛成了一個燃燒的火炬。 3連的陣地始終處于南遁和北援之敵的夾擊之中。美軍第2師軍官戰后回憶:“我們甚至看到了增援而來的土耳其坦克上的白色星星。可我們最終也沒能會合在一起。” 3連最后只剩下7個人,但他們始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陣地上。子彈打光后,指導員楊少成端著刺刀沖向敵人。身負重傷的戰士張學榮,爬著沖向敵人,拉響了從戰友身上撿來的4顆手榴彈。被凝固汽油彈擊中的邢玉堂帶著呼呼作響的火苗沖向敵人,咬住一個美國士兵的耳朵,直到兩個人都燒成一團焦…… 這壯烈的一幕,被作家魏巍寫進了膾炙人口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今天,文中的兩位健在者——營長王宿啟和“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質樸可愛”的勇士馬玉祥,談起當年那難忘的一幕,首先想到的是犧牲的戰友:“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從黃草嶺到上甘嶺,從運動戰到防御戰……哪次戰役中沒有悲壯的戰斗,哪次戰斗中沒有悲壯的犧牲?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傷亡36萬余人,216名團以上干部長眠在異國土地上。 ——朝鮮的綠水有靈,每一朵翻騰的浪花,都呼喚著志愿軍英雄的名字: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據統計,志愿軍先后涌現出6100多個英雄集體,30余萬英雄模范和功臣,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1名英模或功臣; ——朝鮮的青山有知,每一座肅穆的山巒,都鐫刻著志愿軍將士的業績:反絞殺戰、反細菌戰,近戰、夜戰、坑道戰……英雄壯烈的一至五次戰役,艱苦卓絕的陣地作戰。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共殲敵718477人,繳獲、擊毀各種武器99289件。中朝軍隊并肩作戰,不僅把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而且把侵略軍打到了談判桌上。 國際主義——跨越國界的友情 紀念志愿軍入朝出國作戰50周年前夕,最新一期《今日朝鮮》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豐功偉績流芳百世》的文章,其中寫道:“朝鮮的每座山嶺都浸潤著志愿軍勇士的鮮血,銘記著志愿軍的戰功……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豐功偉績珍藏在朝鮮人民的心里。” 1958年的今天,金日成在歡送志愿軍的盛大國宴上,也曾充滿深情地說:“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留下了我們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偉大功績。……你們所建立的偉大功勛,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榜樣,它將永遠載在進步人類的史冊上。” 抗美援朝期間,朝鮮人民一次次把崇高的榮譽獻給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他們的志愿軍將士。朝鮮最高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志愿軍有功人員各種英雄勛章526354枚,12位志愿官兵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今天,踏上朝鮮這片美麗的國土,志愿軍烈士墓地隨處可見—— 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1萬余名中華優秀兒女的遺骨,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9月19日,當年曾一同赴朝鮮作戰的范石進、范淑萍夫婦重訪朝鮮時,特意為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帶上了祖國的熱土和石頭。兩位老人說:“帶上這些東西,是讓他們知道祖國始終在想著他們。” 為了祖國和鄰邦的安寧,為了國際的正義與和平,先后投入朝鮮戰場上的志愿軍多達240萬。與第一批將士同時進入朝鮮的,還有來自中國的6000多噸糧食、4000萬斤棉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和饑餓的戰斗中,志愿軍官兵們還為朝鮮人民捐出了1000萬公斤糧食,33.6萬件衣服,13.37萬斤棉花…… 抗美援朝,不僅關乎兄弟鄰邦和我國自身的安危,更關乎整個東方和世界的和平。 人們不會忘記,在美國決定武裝入侵朝鮮的第二天,毛澤東就發出警告:“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人民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2天后,周恩來再次發布聲明:“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決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3年后,當“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板門店沮喪地承認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戰爭勝利而簽署停戰協定的將軍時,美國政界才真正意識到,履行國際義務的新中國,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的決心是多么的堅定。正如當時新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給李承晚的信中所指出的:“我們已在一起遭受到成千上萬的傷亡。我深信,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停戰協定是聯合國和韓國所需要的。” “像愛護祖國人民一樣愛護朝鮮人民。”今天,幾乎所有跨過鴨綠江的志愿軍將士都還清楚地記得毛澤東當年的教誨;幾乎所有最后一批回國的將士都記得當年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從入朝作戰到班師回朝,志愿軍在戰斗之余和停戰之后,為朝鮮群眾修建和恢復公共場所881處、民房45412間、橋梁4263座、堤壩4096條、水渠1200公里、植樹3600多萬棵、運送物資6.3萬多噸、治病188萬人次。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的名字,在朝鮮和中國一樣響亮。在朝鮮的一個普通村莊里,當小男孩崔瑩不慎墜入冰河時,志愿軍戰士羅盛教迅速跳進冰窟……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把生命留在了那條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冰河中…… 在朝鮮塑蒼里,以羅盛教命名的還有當地的山、當地的村、當地的學校乃至當地的亭子。 三千里江山硝煙紛飛的歲月里,我國還在東北特設了48所學校,撫育在戰爭中失去雙親的朝鮮孤兒。 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國人民用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贏得了朝鮮人民的信賴和愛戴。今天,志愿軍將士們還念念不忘朝鮮人民為他們騰出的熱炕、縫補的衣服,為他們槍林彈雨抬擔架、忍饑挨餓送炒面。30萬朝鮮人民直接為志愿軍作戰支前…… 戰火,把兩個山水相連的民族更加凝結在了一起;戰火,更加考驗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硝煙散去半個世紀,今天,經歷過抗美援朝戰火洗禮的這6個字已永駐在億萬民眾的心中—— 祖國——正義——和平。 。
熱心網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以上的帖子我已拜讀。事實就是試試!“戰俘”不只大家看過沒?另一樣的事實!
熱心網友
我爺爺是志愿軍,他們在朝鮮的日子里,很艱苦,但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其他的我不談,他說過,他們1958全部回國,在朝鮮停戰后守住38線4年.
熱心網友
據說當年有很多同朝鮮女性發生關系的,發現就一律槍斃。所以留下更不可能。三個朝鮮師是自愿回國的,就像南洋華僑心向自己的祖國一樣。朝鮮人本來就是1930年以后被日本驅趕到東北的,50年時想回國很正常。
熱心網友
全部奉命回國,只有三個朝鮮師留下了。
熱心網友
1958年志愿軍從朝鮮全部撤完回國,返回時一塵不染,寸草未沾,全部是成建制帶裝備返回的。象在這樣嚴格的紀律要求下,根本不可能出現好多中國志愿軍私自留在朝鮮,娶妻生子。即使有,也可能是部隊回國后復員了個人私自返回,因為那時的中朝邊境幾乎處于出入自由的狀態。估計這些中國志愿兵留在了朝鮮后,肯定沒少挨整,鬧不好早就又回來了。象在宣傳一周五天吃飯身體最健康的國家里,他們能好過嗎?
熱心網友
這種情況極其少有,當時我軍紀律不允許。少數的也非軍人的身份,切多是朝鮮族人。你說的可能是指四野的那三個朝鮮族戰士組成的建制師被金日成死活找毛主席要去的,其大部分骨干以清洗完了。但這三個建制師不能說是志愿軍建制內。 當年我們國家抗美援朝時出兵 240多萬人。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傷亡36萬余人,216名團以上干部長眠在異國土地上。據統計,志愿軍先后涌現出6100多個英雄集體,30余萬英雄模范和功臣,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1名英模或功臣;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共殲敵718477人,繳獲、擊毀各種武器99289件。中朝軍隊并肩作戰,不僅把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而且把侵略軍打到了談判桌上。
熱心網友
這種情況極其少有,當時我軍紀律不允許。少數的也非軍人的身份,切多是朝鮮族人。你說的可能是指四野的那三個朝鮮族戰士組成的建制師被金日成死活找毛主席要去的,其大部分骨干以清洗完了。但這三個建制師不能說是志愿軍建制內。
熱心網友
要是他們以軍人的身份留在朝鮮是不可能的。~除非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