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小的時候很崇拜英雄,現在三年級性格卻和小的時候有了一些改變,尤其表現明顯的是懦弱,怕事,和同學相處時有時被調皮的同學欺負了,有時回家表現出很急噪,憤怒。卻沒有勇氣自己面對。其他事情的處理也差不多。不知道要怎么幫忙他?我想性格懦弱是不是和家庭環境或家人的處世觀念有關系,如果有關系該怎么辦?

熱心網友

如何矯正孩子的懦弱性格  有些家長常常向我們反映,他們的孩子不愛說話,遇事很害怕,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怎樣克服孩子的這種懦弱性格呢,家長應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孩子接觸外界,走向社會。首先要糾正過分保護或過分嚴格的家庭教育。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外出活動及與人交往的機會,尤其是由社母、外祖母帶養的孩子,更應從家庭的小圈子里走出來。家長應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去,讓他們接觸外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家長還應帶他們走親訪友,去各地旅游,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同時要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一起游戲玩耍,一起參加文體活動。  2、鼓勵孩子不怕陌生,大膽說話。性格懦弱的孩子大多不喜歡說話,更不善于爭辯,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廣眾之中,更是如此。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他們大膽講話的機會。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講話,每當客人來時,家長就應該讓孩子與客人接觸,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讓客人有目的地發問,一回生,二回熟。這樣,可逐漸改變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長可多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遇到事情,多問孩子:“你看怎么辦?”,如果孩子說得對,家長應該贊賞,給以鼓勵,使孩子獲得自信和勇氣;如果孩子說得不對,或表達得不確切,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要讓他感到難為情。家長應指導孩子,讓他自己思索為何說得不對。這樣,可不斷提高孩子說話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個性。  3、鼓勵孩子獨立生活,大膽做事。有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只想同自己熟悉的人相處,而與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時,會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懼怕感。有些孩子已經上了初中,家長讓他們到外面去買點油鹽醬醋,他們都不愿意。因此,家長應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處事辦事的能力。例如,家長可有目的地交給孩子一些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限定時間完成。如果遇到困難,家長可幫助他克服,給以必要的指導、鼓勵。當孩子完成時,應立即表揚,使他樹立信心。家長也可以和學校的老師聯系,請求老師讓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當個小干部,擔任一定的社會工作,以提高孩子的交際、處世能力。  4、培養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性格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怕”字當頭,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個反應就是“怕”怕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讓孩子大膽顯示自己,是擺脫懦弱的重要手段,而反復實踐,讓孩子在鍛煉中培養堅強的性格則是重要途徑。建議家長,培養孩子堅強性格從一點一滴做起,時時事事想到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常給孩子講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