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將我的成績有一個質的提高

熱心網友

心態平衡,視高考為平常.

熱心網友

我建議給你高考前的16字訣:強化信心 優化情緒 進入狀態 充分發揮   強化信心   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高考成功的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怎么強化信心呢?   (1)高考目標期待適當   考生要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實力和自己心態的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高考目標。一般說來,根據考前一模、二模的考分確定高考成績的期待值。   如果目標定位過高,就會為難以達到目標而增加考試焦慮;如果目標定位太低,又會影響潛能的發揮。   (2)不要攀比   每個考生的學習實力與心態狀況不一樣,確定的高考期待值也不一樣。有的考生盲目與比自己學習實力強的同學攀比,這樣會挫傷自己的信心。對考生來說只要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平時水平就是成功。   (3)加強實力   考試信心是建立在考試實力基礎上的。因此,加強復習,提高實力是強化信心的重要措施。   不打時間戰,不挑燈夜戰,注意提高復習效率,建立知識網絡與體系,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有助于強化高考的信心。   (4)不要迷信   2000年7月初,一位學習不錯的考生對我講:王教授,我考重點大學沒希望了。他說這兩天他看到了烏鴉,是不祥之兆,十有八九考不上重點大學。   考試成功與否,由自己平時學習實力與高考時的心態決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響考試的成績。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千萬不要去求神、拜佛、算命。   (5)積極自我暗示   積極的暗示能增強人的信心,消極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試前學生受到的消極暗示很多,因此特別要注意消除消極暗示影響。   每個考生的心態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變化不盡相同,因此,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積極暗示進行心理調整,強化信心。可以把寫上積極暗示的字條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學習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6)挺胸抬頭,步伐加快   人的內心體驗與行為動作相一致。人在高興、充滿信心時就會挺胸抬頭,走起路來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喪、缺乏信心時,就會無精打采,走路緩慢無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內心體驗和自己的行為動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頭,步伐稍快。經常這樣做,就會增強自己的信心。   優化情緒   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高考的成績,消極的情緒能降低高考的成績。調整好情緒是高考心態調節的重要環節。   什么是高考成功的良好情緒呢?   ●心平氣和●情緒飽滿●控制情緒能力較好在高考前和高考中考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挫折,情緒一時有波動在所難免,但考生要具有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考生怎么優化情緒呢?   (1)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無論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對待高考,這樣心情自然穩定。   (2)不要把考試焦慮看得太重   考生在考試前和考試中會出現考試焦慮現象,即:有些緊張,有些不安,有些著急。這對考生來講是難免的。考生存在中等程度焦慮與嚴重程度焦慮對考生的發揮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輕度考試焦慮在某種意義上還會促進考生發揮自己的潛力。   考生在考試前和考試中存在輕度的考試焦慮是相當普遍的。可是有些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輕度考試焦慮看得很重,誤認為自己緊張不安的情緒會對考試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卻不知其他考生也大多存在像你一樣程度的考試焦慮。誰過分看重考試焦慮,誰就會受到影響。   (3)積極的自我想象   積極的自我想象能喚起人的良好的情緒。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在進入考場的時候可運用積極的自我想象,煥發與強化自己良好的情緒,防止消極情緒的產生。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過去自己成功的經驗選擇積極自我想象的內容。   (4)聽聽音樂   聽音樂,尤其是聽輕音樂對調整人的緊張情緒的效果是肯定的。我對高考狀元及一些成功的考生進行過調查研究,詢問他們情緒緊張時怎么進行心理調節,他們中不少人以聽自己喜歡的輕音樂來放松自己的情緒。   (5)積極的自我暗示   考生在高考復習過程中與在考場上,都可根據自己當時的心態進行積極的暗示。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語。當情緒過于緊張時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當心情煩躁時可默念“平靜、平靜、平靜”。當心灰意懶時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6)深呼吸   深呼吸是調整情緒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要經常訓練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時才會得心應手。   閉目坐在椅子上,緩慢有節奏地吸氣,停幾秒鐘后,再緩慢有節奏地呼氣。   (7)按摩內關穴   考生用自己右手大拇指輕輕按摩左前臂上的內關穴(內關穴位于手腕橫紋處向肘部方向三橫指正中線上)。按摩時要輕輕而有節奏地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36次即可。   (8)放松訓練法   這是一種利用語言暗示進行放松的方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兩腳與肩同寬,眼睛微閉。心中默念:頭部松,面部松,頸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腳背松,腳掌松。如此,按照順序反復默念,可使身體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9)想象排憂法   考生可站著進行訓練,也可在晚上淋浴時進行訓練。訓練時開始想象天上下著毛毛細雨,雨水順著面部流到胸部、腹部,雨水同時順后腦流到背部、腰部,水繼續往下流,流到前后大腿、前后小腿、流到腳背、腳心。一面想象雨水沿身體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煩惱、憂愁、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統統沖刷掉。按照這樣的順序不斷地進行訓練,對消除不良情緒,排除煩惱與不安能起一定的作用。   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經常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進行情緒調節。經常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情緒調節,對考前、考中能有一個好的心態肯定有益。經常使用這些方法,到了考場運用起來就會很順手。   進入狀態   眾所周知,運動員在競賽場上是否進入競技狀態,與競賽成績的關系甚為密切。考試也是一樣。   怎樣才算進入狀態呢?   ●冷靜、沉著●情緒飽滿●聚精會神,注意力集中●旺盛的精力●有能正常發揮的信心●智力活動正常   我在這里特別強調,進入狀態不僅指7月高考時,還包括平時的學習、考試、自習時都能進入狀態。   怎樣才能進入狀態呢?   (1)自我減壓   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考試,對進入狀態關系很大。   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考試,有助于進入狀態。考生若把考試看成是一種挑戰,會激發自己進入狀態。   把考試看成是一種機會,就會以一種珍惜的心情對待。   若把考試看成是如臨大敵,就會緊張不安。   若把考試看成是倒霉的事,就會心灰意懶。   有些高考狀元對我說,7月是難忘的7月,因為平時的辛勤勞動就要在7月的高考考場上結出豐碩的成果。   (2)正確對待外來壓力   家庭和社會對考生考試的過分關注,都會使考生產生心理壓力。考生如能正確地對待外來的壓力,有助于自己輕裝上陣。   考試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意見、想法正確的就接受。別人盡管出于好心,但意見并不正確,也沒必要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   (3)以考代練   運動員在比賽前都要進行訓練。訓練中的一個目的就是促使運動員進入狀態。考試也是一樣,考生如能進入考試狀態也必須在平時小考和模擬考試中進行訓練。   在考試前一個月,有的學校老師每天都考學生,讓學生做卷子,以正規考試的要求對待。學生在小考和模擬考試中不斷提高自己進入狀態的能力、策略與技巧,對促進進入狀態的本領很有幫助。   考生可以通過學校的小考、模擬考試來訓練自己進入狀態的能力,也可以在自習時按照考試的要求進行自我考試。例如考試時間是兩小時,按照這樣的要求,事先把要做的卷子準備好,看著表進行答卷。經常這樣做,自己進入考試狀態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4)調節生物鐘   每一個同學在24小時中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時候。高考的時間是每天上午9點到11點半,下午3點到5點,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的時間段內,使自己精力處于較佳或最佳狀態。考生就要在考前進行所謂生物鐘的調節,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調整到與高考相一致的時間段。一般說來在考試前一個月開始調節生物鐘效果比較好。   (5)考前經常做題   有的考生認為,高三下半年卷子沒少做,天天做,天天考,考試前十天八天開始不做卷了,看看就行了。其實由于沒做卷子,進入高考考場答起卷來感覺手生,找不著感覺,進入不了狀態。   2000年全國高考安徽省文科狀元邢自強說:高考前幾天,我把筆記看一看,做做題,做中等程度的題,做了之后,覺得自己有信心。不做那些很難的題、鉆牛角尖的題,那種題做不好會影響自己的情緒。   因此,我建議考前考生每天都做做卷子,當然不要像過去那樣做得時間很長,搞得很疲勞很緊張。做一做卷子,使自己熱熱身。   (6)7月6日晚上睡覺時間不要過早   不少考生認為7月7日就要考試了,7月6日晚上早點睡吧。結果由于睡得早,與平時的作息時間不一致,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反過來又影響入睡。   有的家長認為7月6日早點睡好,因此督促孩子上床閉燈,父母房間的燈也閉了。其實考生沒睡著,父母也沒睡著,大家在床上煎熬。有的家長到12點看孩子還沒入睡就著急了,甚至給孩子安眠藥吃,結果早上叫孩子叫不醒,只好把孩子推醒。孩子腦袋昏昏沉沉,自然對進入考試狀態不利了。   我在這里建議,平時沒有吃過安眠藥的同學,在7月6日晚上入睡困難,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藥。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著,還會產生焦慮情緒。   有的考生7月6日晚上徹夜不眠。沒有睡覺對精力是會有些影響的。但沒睡好覺和沒有睡覺對考試的影響最大的還不在于睡覺少本身,而是由于睡不好產生了擔心、焦慮、不安。萬一考生在7月6日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對待,順其自然,不去多想。   有些考生越到考試前越忙,很少想想怎么進入最佳狀態,以便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是很缺乏考試戰略眼光的。我建議考生在考試前半個月到十天要多用點時間,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能更好地進入狀態,怎么能在考試中提高考試效率,提高考試質量。   充分發揮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怎樣在高考中充分發揮呢?   (1)充分了解高考形勢   不少考生埋頭復習,不了解高考內容改革,不了解高考命題改革,不了解3+X的考試模式。他們認為只要把功課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發揮得好。   我建議每個考生都要反復地閱讀與理解“考試說明”,把握住高考的方向,有針對性地對高考進行充分的準備。   (2)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戰略上藐視,指的是自己已經準備相當長的時間了,也經歷一模、二模,對考試也有平常的經驗,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在戰術上要重視高考,指的是對高考中的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對待,分是一分一分地拿的。謹慎、小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道題。   (3)應對方式   考生在高考前要總結自己對主觀題、客觀題以及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考試應對方式的經驗,才能在考場上做出有效的回答。   (4)講究考試策略與技巧   運用考試策略與技巧對充分發揮有很大的作用。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是久經考場的老將,要在高考前系統總結一下自己考試的策略與技巧。考生不僅要對一般的策略與技巧進行總結,而且要對每門考試的策略與技巧進行總結。   (5)及時總結高考經驗   高考考試開始后,要總結前一門考試的經驗,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6)及時調整心態   考生在高考中隨著考試題目的難易與自己答題的狀況,心態會發生一定、甚至相當大的變化,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考生要及時調整心態,力求保持情緒飽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與充滿信心的狀態。有的考生在考試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變得情緒低沉,就要及時提醒自己,迅速運用自我暗示等簡便易行的心理調節方法,及時消除、改變不利的心態。   有些考生做簡單題覺得太容易了,因此答題馬虎,這也是一種不良心態。   (7)充分發揮觀察力   這要求做到觀察的敏感性、準確性、全面性。   觀察的敏感性是能抓住不易發現的信息。   觀察的準確性是正確獲得試題的信息。看錯題、漏題是觀察不準確導致的結果。   觀察的全面性要求考生從試題的各方面去把握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   (8)充分發揮記憶力   記憶的檢索能力對考試的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記憶的檢索能力在考試中表現為把試卷中要答出的知識能迅速準確地在頭腦中搜索出來。要想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記憶的檢索能力,就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把各種知識歸類,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過的知識井然有序地儲備在大腦中。   考生在充滿信心的條件下進行回憶,其效果很好。在緊張、焦慮、不安、失去信心的條件下進行回憶則效果差。為什么有的同學平時記得很牢,而一到考試時卻回憶不起來,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受負面情緒的影響與缺乏信心。   (9)充分發揮思維能力   隨著高考改革的進展,思維能力,特別是思維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在高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怎樣在高考中充分發揮思維能力的作用呢?   ①發揮思維分析能力   思維分析能力是考生對試卷的各方面、各部分進行認識。思維分析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對試題的要求的分析就越精確,就能把握住試題的要求。   ②發揮思維綜合能力   高考考核綜合能力,不僅考核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能力,而且也考核各個學科之間的綜合能力。   文科綜合就是考核考生運用歷史、地理與政治三門課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科綜合就是考核考生運用物理、化學與生物這三門課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綜合就是考核考生運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與政治各門課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發揮思維比較能力   考試中對選擇題的確定既要靠思維的分析能力,又要靠思維的比較能力。   ④發揮思維抽象能力   充分發揮思維抽象能力作用就能對試題的本質作出正確的判斷。   ⑤發揮思維概括能力   充分發揮思維概括能力能提高試卷答案結果的質量。   在高考中要善于發揮發散性思維的作用,善于打破習慣性思維的束縛。發散性思維要求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發散性思維的作用,對解決高考各科的難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各科難題的解決主要受發散性思維水平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