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細介紹 姓名 職務 軍銜 所駕機型 起義時間 回歸后的生活情況 等,越詳細越好,謝!!
熱心網(wǎng)友
No。1 起義與叛變的飛機!(建國后) 1949年10月16日,國民黨空軍第10大隊上尉飛行員江富考、機工長周震南、機械兵石建儒、陳尚明從臺灣嘉義機場駕駛1架C-47運輸機起飛,以超低空飛行擺脫國民黨空軍戰(zhàn)斗機的追殺,安全降落在南京。次日凌晨為防止國民黨空軍報復轟炸,連夜轉場濟南。從嘉義機場起飛時,正好蔣介石結束了對菲律賓的訪問,乘專機回到嘉義,親眼目睹了江富考強行起飛的一幕,他走下專機舷梯,沒有和迎接他的任何一名官員握手交談,便匆匆驅車離去。1949年10月17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飛行學員魏昌蜀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警戒松懈的機會,潛入臺灣岡山機場駕駛1架AT-6教練機強行起飛,在福州機場降落,飛機落地不久就遭到國民黨空軍追擊而來的P-51戰(zhàn)斗機掃射,機身3處中彈,但無大礙。1949年10月27日,國民黨央航副駕駛呂輯人、機械員領班蘇文煥、機械員楊兆藩、謝超群(均為前國民黨空軍飛行員),在中共地下黨的測定組織下以試車為名登上1架DC-3客機,從香港起飛,在已遭到破壞的廣州白云機場上短距離緊急降落。為防止國民黨空軍的報復,連夜從廣州起飛經(jīng)漢口飛抵北京。1949年11月9日,國民黨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國航空公司在香港的2000余員工和80架飛機通電起義,當天就有12架飛機(1架CV-240,3架C-46和8架C-47)在央航總經(jīng)理陳卓林和中航總經(jīng)理劉敬宜率領下飛往北京、天津。史稱兩航起義。1949年12月26日,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第3中隊中尉軍械員岳哲安(他曾在美國接受過飛行訓練)從臺灣臺中機場乘警衛(wèi)不備偷上1架美制PT-17教練機強行起飛,安全降落在福州機場。1950年1月3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28期飛行學員李純,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策劃下利用第一個放單飛的機會,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漳浦東湖鄉(xiāng)海灘上迫降。1950年1月9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第28期飛行學院黃永華,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策劃下,利用單飛訓練之機,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臺南機場起飛,在廣東潮安降落。1951年3月27日,國民黨空軍第10大隊專機組少校飛行員戴自謹、機械師史殿文,在臺北上空劫持1架B-25轟炸機,安全降落在上海江灣機場。1951年9月12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飛行學員劉希尚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漳州機場安全降落。1953年6月26日,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少校領航員葉剛、第4大隊少尉飛行員孫志強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金門起飛,飛往大陸,因燃料耗盡在浙江上虞迫降。1953年10月18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飛行學員陶開府、監(jiān)察總隊測向臺見習機務士秦保尊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漳州機場安全降落。1954年1月26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飛行學員胡弘一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同安迫降。1954年2月19日,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上尉參謀黃鐵駿、射擊軍械士劉銘三駕駛1架B-25轟炸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因燃料耗盡在浙江三門迫降。1955年1月12日,國民黨空軍少校聯(lián)絡官郝隆年、第20大隊少校參謀王鐘達、機械師唐鏡駕駛1架C-46運輸機從臺灣臺中機場起飛,在福建福州機場安全降落。1955年2月23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飛行學員劉若龍、朱寶榮駕駛1架PT-17教練機從臺灣虎尾機場起飛,在福建平漳海灘上迫降,兩人各獲獎金1000元。1955年5月18日,國民黨空軍第3大隊中尉參謀何偉欽駕駛1架P-47戰(zhàn)斗機從臺灣屏東機場起飛,在廣東海豐迫降。1956年8月15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少校教官黃綱存駕駛1架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仙游迫降,獲得獎金8000元。1960年1月12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4師飛行員楊德才駕駛1架編號6501的米格-15戰(zhàn)斗機從浙江路橋起飛,飛往臺灣,結果在臺灣宜蘭地區(qū)迫降時機毀人亡。這是解放軍方面第1架叛逃的軍用飛機。1961年9月15日,解放軍飛行員邵希彥、高知學駕駛1架安-2運輸機從山東膠縣起飛,在韓國濟州島降落,2人于10月7日抵達臺灣,獲黃金500兩,后2人在臺灣空軍服役,均以上校軍銜退役。1962年3月3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6團3大隊8中隊飛行員劉承司駕駛1架米格-15戰(zhàn)斗機從浙江路橋起飛,飛抵臺灣桃園機場。獲黃金1000兩,后加入臺灣空軍,官至空軍電臺上校副臺長。1962年7月25日,解放軍發(fā)布通告,宣布對駕駛飛機、艦艇起義歸來人員的獎勵和聯(lián)絡方法。1864年3月15日,再次發(fā)布通告,重申了對駕駛飛機起義歸來人員的獎勵方法,并公布了廣東汕頭、福建青田和浙江路橋3個機場的航向、電臺呼號和波長。1963年6月1日,國民黨空軍第2聯(lián)隊第11大隊43中隊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駛1架美制F-86戰(zhàn)斗機從臺灣新竹起飛,在福建龍?zhí)餀C場安全降落。徐廷澤被授予少校軍銜,并獲得2500兩黃金的獎金。而這架F-86則被送到軍事博物館作為展品供人參觀。1965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第8師22大隊李顯斌駕駛1架伊爾-28轟炸機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飛行途中李顯斌開槍打傷領航員李才旺,駕駛飛機在臺灣桃園機場降落時由于操縱失誤,機尾撞擊地面,導致尾艙通信員廉寶生死于非命。臺灣方面將3人全部封為“反共義士”,李顯斌獲得280萬新臺幣的獎金,并加入臺灣空軍,以上校軍銜退役。1991年12月事母至孝的李顯斌從加拿大以臺胞身份回鄉(xiāng)探母,被青島公安局逮捕,后被以投敵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而李才旺傷愈后定居臺灣,1976年加入美國籍,并于1998年12月從美國回鄉(xiāng)探親。1969年5月26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上尉教官黃天明和飛行學員朱京蓉駕駛1架美制T-33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在福建惠陽迫降。1977年7月7日,解放軍空軍第2偵察機團1大隊2中隊中隊長范園焱駕駛1架編號3171的殲-6(米格-19)戰(zhàn)斗機從福建晉江起飛后,以超低空飛行直飛臺南機場。獲黃金4000兩,后加入臺灣空軍,被授予上校軍銜。1981年8月8日,國民黨空軍第5聯(lián)隊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1架美制F-5E戰(zhàn)斗教練機借考核新飛行員之機,駕機起義。當他飛到福建龍?zhí)锷峡諘r,后座的飛行學員許秋麟堅決要求回臺灣,黃植誠便掉頭飛到東引島以西讓許跳傘,隨后再次飛往大陸,在福建福州機場安全降落。黃植誠獲得獎金65萬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軍銜。而臺灣國防部長高魁元則因此事引咎辭職。1982年10月16日,解放軍空軍第1偵察機團1大隊2中隊飛行員吳榮根駕駛1架殲偵-6從山東文登機場起飛后,他謊報發(fā)動機空中停車,乘指揮塔臺忙于實施特情處置程序,以超低空全速飛往韓國漢城K16機場,后于10月31日抵達臺灣,吳榮根獲黃金5000兩,加入臺灣空軍,授予少校軍銜。1983年4月22日,國民黨陸軍航空兵第1支隊第1分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1架U-6A偵察機從臺灣花蓮起飛,飛往大陸,因當時天氣惡劣,他無法找到機場,在福建寧德三都港盤旋時被港內(nèi)軍艦誤會,遭到高炮射擊,便在海灘上迫降。李大維獲得獎金15萬元,他出身于臺灣的軍人世家,兩次獲得過國民黨“國軍英雄”稱號,因此他的起義引發(fā)了臺灣軍界的巨大震動。1983年8月7日,解放軍空軍被借調(diào)到海軍進行新型空對空導彈試驗的副團職飛行員孫天勤借試驗飛行之機,駕駛1架殲-7(米格-21)戰(zhàn)斗機從遼寧大連機場起飛,飛抵韓國漢城K16機場。此次叛逃創(chuàng)造解放軍職務最高機型最新的雙記錄,中國要求韓國交還飛機和飛行員,韓國將飛機交還中國,而孫天勤則于8月24日抵達臺灣,獲黃金7000兩,并加入臺灣空軍,授予上校軍銜。1983年11月14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8團2大隊中隊長王學成駕駛1架編號83065的殲-5(米格-17)戰(zhàn)斗機從浙江岱山機場起飛,在2架臺灣空軍F-5戰(zhàn)斗機的引導下在臺灣桃園機場迫降。獲黃金3000兩,后加入臺灣空軍,授予少校軍銜。1985年8月25日,解放軍空軍飛行員蕭天潤駕駛1架轟-5轟炸機從山東膠縣起飛,飛往韓國,在韓國里里市迫降時發(fā)生事故,領航員孫武春死亡,蕭天潤受傷,并撞死地面的一韓國農(nóng)民。9月20日,蕭天潤抵達臺灣,獲黃金3000兩,而飛機上的報務員劉書義則根據(jù)其要求返回大陸。1986年2月21日,解放軍空軍第4偵察機團第3大隊中隊長陳寶忠駕駛1架編號3283的殲偵-6從遼寧沈陽機場起飛后,以超低空脫離編隊飛往韓國水原機場,陳于4月30日抵達臺灣,獲黃金5000兩。1986年10月24日,解放軍空軍飛行員鄭萊田駕駛1架殲-6戰(zhàn)斗機飛抵韓國,鄭后去臺灣,獲黃金5000兩。1987年11月19日,解放軍空軍第49師中隊長劉志遠駕駛1架殲-6戰(zhàn)斗機從福建龍溪起飛,以超低空穿云而出,飛抵臺灣清泉崗機場,獲黃金5000兩。1988年9月11日,解放軍鑒于兩岸關系的緩和,宣布停止執(zhí)行1962年頒布的對駕機起義的獎勵方法。1988年9月15日,作為9月11日解放軍宣布停止執(zhí)行1962年頒布的對駕機起義的獎勵方法的回應,臺灣也宣布大幅度降低對駕機、駕艇來歸人員的獎金。1989年2月11日,國民黨空軍第737聯(lián)隊第5大隊中校輔導員林賢順駕駛1架F-5E戰(zhàn)斗機借空中考察之機,飛往大陸,因低空大霧,未能找到汕頭機場,燃料耗盡后在廣東豐順縣上空棄機跳傘,左臂受傷。傷愈后被授予中校軍銜。。
熱心網(wǎng)友
很多
熱心網(wǎng)友
11年前,35歲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林賢順中校駕駛著F-E5式戰(zhàn)斗機,在12架臺灣空軍飛機的狂追下,飛回了祖國懷抱。他是繼黃植誠之后的又一位、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后一位從臺灣駕機起義飛回大陸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由于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需要,他的回歸沒有像當年黃植誠那樣轟動,他很快便“銷聲匿跡”了。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獲知他與筆者生活在同一城市,采訪了他,了解了他當年駕機起義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黃植誠的起義讓他眼前一亮,回大陸看看是林賢順的夢想 在石家莊市的一個三口之家的住宅里,一派儒將風度的林賢順大校近日接受了筆者的采訪。“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平常的人,除了我的履歷,我并沒覺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現(xiàn)在最幸福的感覺是: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個老兵,是一個小家庭中幸福的丈夫和父親。”林賢順平和地說。 林賢順1953年出生于臺灣苗栗縣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6年軍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臺灣東部的一個飛行基地工作,飛了一年后,他被調(diào)到臺灣桃源空軍飛行基地工作。 1981年,剛剛從桃源機場調(diào)離不久的林賢順,忽然聽到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黃植誠駕機從桃園機場“叛逃”回大陸了。這個消息讓林賢順很是吃了一驚:在臺灣桃源機場工作的四年,他曾和黃植誠同在一個飛行大隊工作,當時,黃植誠任5大隊17中隊的督察考核官,林賢順任26中隊的上尉情報官,兩人經(jīng)常見面,彼此間很熟悉。黃植誠的起義,就像一個亮點,把林賢順的目光也吸引了過去。 林賢順說:“我雖然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但我對大陸卻一直有很深的感情。我的祖先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因此,對大陸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在我的心底,一直深埋著一個夢,那就是,有朝一日,我想親眼回大陸看一看……” 1989年,林賢順被提拔為臺東空軍基地的一個飛行中隊的輔導員。輔導員在中隊的任務主要是強化官兵忠于國民黨的思想,時時對官兵進行反共宣傳。干著自己不想干的事,說著自己不想說的話,再加上與妻子感情不和,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于是他想“遠走高飛”。 1989年2月11日,農(nóng)歷正月初六,空軍中校林賢順終于下定決心,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性命攸關的一個決定:他要駕機離開臺灣,離開這座孤島和孤島上令他厭倦的日子,飛向大陸,飛向新生活和希望。 ◆義無反顧直飛大陸,十二臺機尾后狂追,四架解放軍的戰(zhàn)斗機迎面飛向臺灣飛機,一場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 1989年春節(jié)剛過,林賢順就開始尋找機會。2月11日,天氣預報臺灣是陰天,大陸那邊是晴天,有利于尋找機場降落,正好是理想的天氣。下定決心的林賢順在早上一上班后即走向機場,進行例行的巡查。此時此刻雖然他臉上的表情依舊泰然自若,但心情卻無法平靜。 他走近跑道上的一架已經(jīng)加好油的F-E5飛機,了解到這架飛機馬上就要起飛訓練,飛行員一會兒就到。于是他對值班的地勤人員說:“今天我飛這架飛機,趕快收拾,不要誤點兒。” 兩分鐘后,飛機轟鳴著起飛了。五分鐘后,林賢順已經(jīng)進入了臺灣海峽。一進入海岸線,為避免雷達發(fā)現(xiàn),林賢順就貼著海面飛行。 五分鐘后,這架飛機的飛行員到機場后找不到飛機,感到莫名其妙,趕緊報告了指揮部。指揮部一查才知道出了意外,一陣慌亂之后,12架正在待命的飛機立即攜彈起飛追擊。但一切似乎已經(jīng)晚了,這寶貴的五分鐘,為林賢順贏得了有利的時機,也使他逃脫了死神的追捕。 從飛機起飛開始,林賢順就關閉了飛機上的無線裝置,因此,外面發(fā)生的情況他一概不知。 臺灣機場方面在命令飛機起飛追擊林賢順的同時,還用雷達搜索他,導彈裝置都已打開,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即用導彈擊落他的飛機。但因為林賢順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飛行員,在進入海岸線后一直超低飛行,雷達很難發(fā)現(xiàn)。所以臺灣機場指揮部很焦急,在呼叫林賢順沒有回應,雷達搜索又沒有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一急之下,由原來用“暗語”和追擊林賢順的12架飛機聯(lián)系竟然直接改用“明語”聯(lián)系:“命令你們,如果目標飛越海峽中線,發(fā)現(xiàn)后立即擊落!” 這一信息被對岸我方空軍機場監(jiān)聽到后,我方猜測可能有特殊情況,立即作出了反應。四架戰(zhàn)斗機騰空而起,向雷達上發(fā)現(xiàn)的由臺灣方向飛來的12架飛機迎面飛去。 20分鐘后,林賢順駕駛的F-E5飛機已經(jīng)飛過了海峽中線。他的心里一陣激動。作為一名飛行員,他知道,飛越了海峽中線,就意味著勝利在望。兩岸的飛行員在訓練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海峽中線實際上就是兩岸的分界線,沒有非常情況,誰也不敢輕易“越位”。他不知道,后面的12架戰(zhàn)斗機正以兩倍的音速追擊他,距離他僅有20多海里。 12架追擊的臺灣飛機也不顧一切地飛越了海峽中線,以兩倍音速追擊林賢順。我方的飛機也即將迎面趕到,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這一切,林賢順全然不知。 也許感覺到已經(jīng)鞭長莫及,為避免將事態(tài)擴大,在12架奉命追擊林賢順的飛機冒險飛越了海峽中線后,臺方指揮部及時下達了收兵的命令,12架追擊的飛機只好悻悻而返。 看到臺灣方面的飛機已經(jīng)返航,我方的四架飛機開始返回來尋找林賢順的飛機。但由于當天大陸這方面霧很大,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已“越境”的林賢順。短暫的工夫,林賢順竟然“失蹤”了…… ◆云里霧里亂撞,苦尋機場不獲,棄機跳傘,落進田里 其實,林賢順并沒有“失蹤”,因為地形不熟,加上霧大,林賢順沒有發(fā)現(xiàn)我方起飛引導的四架飛機。最初,他也在尋找我方的飛機,他想,一旦大陸的雷達發(fā)現(xiàn)他飛過來,必然會有飛機起飛引導他降落,但可惜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 因為兩岸飛機的無線裝置配置不一樣,所以飛過來后,雖然林賢順已經(jīng)把無線裝置打開,但我方還是無法與他聯(lián)系。無奈,飛到汕頭上空的林賢順只好駕機盤旋著搜尋機場。時間過去了將近半個小時,飛機里的油所剩不多。一旦找不到機場,他將只能墜機跳傘。于是他只好離開汕頭,向豐順方向飛去,但在豐順他同樣沒找到機場。做好了最壞打算的他開始向著城外人煙稀少的地方飛去。當飛到豐順城外的一片開闊地時,飛機的一個發(fā)動機因為燃料耗盡熄火,另一個發(fā)動機也出了故障損壞,10時左右,林賢順只好棄機跳傘。 “我最后降落到大片的水田里,飛機墜毀在一個小學校的操場里,我落地時只受了點兒輕傷。一個學校里值班的老師走過來問我是哪個部隊的,他們以為我是解放軍。我說我是從臺灣起義過來的。剛開始他們都不信,還以為我是開玩笑。后來注意到我的服裝不一樣,才將信將疑。不久,當?shù)嘏沙鏊木靵砹耍瑔柮髑闆r后,把我送到了縣里。” 當天晚上,廣州軍區(qū)的一位副司令員即坐直升機來到豐順。第二天一早,林賢順即被用直升機接到廣州。在飛機上,這位副司令員對林賢順聊起了昨天那驚險的一幕,“昨天那邊有導彈對準了你將要發(fā)射,你知道嗎?” “不知道。”也許是昨天太緊張了,林賢順疲倦地搖搖頭。 “你的屁股后頭跟著12架飛機要打掉你,你知道嗎?” “不知道。” 林賢順也大吃了一驚。 “聽到那邊命令追擊你的飛機打掉你的呼叫后,我們的飛機也迎頭起飛了,差點兒就要打起來了,你知道嗎?” “不知道。”林賢順這時感到有些緊張。 廣州軍區(qū)的領導對林賢順很關心,在和他談話后,把他安排到廣州軍區(qū)空軍醫(yī)院休養(yǎng)了一個星期。其間,廣東的軍政領導到醫(yī)院來看望和慰問他。時任省長的葉選平還和他認了老鄉(xiāng),用客家話和他嘮起了家常。 最使他高興的是,當時已在北京軍區(qū)空軍任職的黃植誠聞訊也從北京給他把電話打到了廣州,兩位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在電話里“見面”分外親熱。 ◆重獲新生,無悔選擇,林賢順對目前的生活十分滿足 起義歸來后,林賢順在廣州出席了一個有香港和臺灣媒體記者參加的短暫的新聞發(fā)布會,對此次事件發(fā)表了聲明。后來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后,即被委以重任。1989年10月,他到石家莊空軍某航校報到,擔任副參謀長,第二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由于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需要,在林賢順駕機起義歸來后,除了在廣州召開了那個短暫的新聞發(fā)布會外,林賢順從此便從媒體的關注中“消失”了。 盡管回到大陸后,待遇不如在臺灣,但林賢順感到很滿足:“我不是為了出名或升官發(fā)財才回來的,我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歸來的。在解放軍的隊伍里,我一定會當一個好兵。” 1991年3月,林賢順和臺灣的妻子達成了離婚協(xié)議。在組織的關懷下,林賢順在石家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1991年5月24日,林賢順與石家莊電臺的專欄節(jié)目主持人趙爽結婚。不久又有了女兒,一家人生活平淡但幸福。2000年的夏天,當已經(jīng)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航校副院長的林賢順大校對筆者講述他的故事時,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他說,那次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感到高興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