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總體是不錯的。機長: 14。10米 機高: 3。84米 空重: 5100公斤  旋翼直徑: 13。00米 航程: 1120公里 最大起飛重: 6000公斤  尾槳直徑: 2。58米 爬升率: 11/秒 實用升限: 6400米  有地效懸停升限: ?米 巡航時速: 115公里    無地效懸停升限: 2000米 最大時速: 258―295公里  續航時間(25分鐘余油)3小時45分。武直-10的武器掛載能力比起原來的武直-9顯的更加靈活,強大。最大武器外掛約21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其主要裝備包括機頭下方炮塔內的一門口徑為23毫米的機炮,該炮其實就是原武直-9上裝備的23炮的改進型,其活動方位角為130度,由于主要是用于空對地攻擊,故不能上仰。機身兩側短翼翼下掛架有三種配置方案:第一是攜帶16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導彈,射程為600到6000米,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戰,第二是掛載8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導彈外加2坐18管火箭發射裝置。第三是8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導彈外加8枚天燕-90Y防空導彈。    武直10計劃主要由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HAMC)負責,于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為陸軍「9。5」計劃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項目進度。   WZ-10為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凈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WZ-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Z-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準系統可見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復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后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復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為12米,尾槳為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采傳統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復合材料和涂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動力裝置采兩臺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具體數據不詳。   具體數據不詳,估計大致與意大利A129同級。   航電設備采國產和法制數字化系統。導航系統為3軸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艙內前后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針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的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理,戰術環境而不是眼花撩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事態意識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術上的分水嶺!   WZ-10最大武器外掛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掛載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對地武裝,對空自衛有PL-5和TY-90兩種空空導彈。同時,配合「專武10」計劃研發的激光制導半主動反裝甲導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為類似法國「星夜」(Starry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產頭盔瞄準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為機頭下方的30毫米機炮和外掛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國1553B數據總裝線所賜,WZ-10同樣勝任掛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為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專職武裝直升機,WZ-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WZ-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復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專為武裝直升機研發的「浴火96」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干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為控制。其它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在受到敵無制導武器的攻擊時,其座艙防彈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彈藥的傾徹,座艙下的復合裝甲可抵御12。7毫米機槍的射擊。前后座艙中間有防火,防彈墻,以防敵人「一石兩鳥」,同時,飛航,武控等主要系統的冗度設計使得當一名駕駛中彈時,另一名駕駛可馬上恢復對戰機的操作。在最壞的情況下,還有類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彈射座椅作為最后一根救命草。   未來WZ-10A升級計劃將包括頂置毫米波雷達,電腦中央處理能力提升,加裝紅陀嗯氣抑制裝置,電戰夾艙和艦載能力。 。

熱心網友

離江西景德鎮市區10里遠的東郊湖田村,該村四面環山濃陰蔽日,近日驚現一款從未見到過的新型武裝攻擊直升機,貼近地面做各種姿勢,特別是猛俯沖后急速拉起,動作輕盈靈巧,疑是武直十正在試研!!!據湖田村“村民”透露,駐該村的設計單位為602所,領頭的是一個叫吳希明的中年人。吳希明:1964年9月出生,1984年畢業于南京航空學院,1995~1996年到英國做訪問學者,曾先后參加了我國自主研制的幾乎所有直升機機種的設計工作。現任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WZ10型號常務副總設計師,國家863飛機基礎技術主題專家。攻擊直升機具有受地形限制少、機動性能高、敏捷靈巧、隱蔽性能好、生存能力和攻擊能力強等優點,飛行速度和高度介于固定翼飛機和地面武器裝備之間,是現代空襲作戰中的殺手锏。武直十研制計劃是PLA陸軍 “九五計劃”重點武器攻關項目,由中國直升機研究中心總研,國內大約有四十余家相關院所參與。可能會讓眾多網迷大跌眼鏡的是,武直十是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制造,哈飛僅僅參與了其中的小部分項目。據說武直十早期的外形設計曾參照過南非阿特拉斯飛機公司研制的“石茶隼”武裝直升機,結合直九的傳動裝置、尾梁、尾翼、涵道尾槳等結構部件,并對旋翼和機體部分進行了必要提升或重新設計。但從現在試飛的武直十外形看,似乎和意大利新款的武裝直升機有些接近。偶曾多次思考,國外的武直型好象沒有一款是采用涵道尾槳結構,是因為這些國家沒有攻克涵道尾槳技術?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后來的設計中,擯棄了涵道尾槳結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也有一位“村民”則開玩笑說,生產涵道尾槳的個別企業漫天要價,也是放棄涵道尾槳的原因之一。最終定型的武直十采用了單旋翼、流行的縱列式雙座機艙布局,武器射手在前,駕駛員在后,每人一套飛行。縱裝置。武直十機身細長,截面積較小,機首下沿有一圈突出機身的方形臺階,特別類似于意大利的新款武直,一側的臺階上還設有兩小塊供駕駛員上下機的防滑板。機艙由裝甲蒙皮和防彈玻璃提供防護,和武直九薄弱的防護相比,武直十在發動機、座艙下部和油箱部位都附設了能抵抗12。7mm子彈遠距離泄射的復合裝甲。為了改善觀察視界,駕駛員兩側的防彈玻璃還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外突結構。武直十機頂兩側裝設了兩臺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且兩發動機相距較遠,能有效預防“一石兩鳥”。發動機尾部裝有空氣混合式然氣冷卻排氣裝置和排氣口朝下等輻射屏障導氣罩,能減少紅外目標特征。據說武直十的搜索與射控雷達、火控系統、電子戰及抗干擾系統等都十分先進,有可旋轉的紅外熱成像儀、電視跟蹤攝像機、激光測距器、敵我識別器、紅外和激光告警器以及有源、無源干擾器等。座艙內裝有數字式火控系統和平視顯示器,駕駛員與射手都配有頭盔式瞄準具,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武器系統包括機頭下方的一門23毫米航炮,機身兩側各設一個帶兩個武器掛架的短翼,能掛載武器紅箭八號和紅箭九號反坦克導彈、前衛或天燕紅外制導空對空短程導彈,以及各型火箭發射器等。因而業內人士的評價是,武直十整體作戰性能,略低于歐洲的虎式攻擊直升機,而與美國的眼鏡蛇和意大利的貓鼬攻擊直升機相當。與美國的AH-64和俄國的米二十八等重型攻擊直升機相比,攻擊作戰能力要弱,但占有機動性好、維修方便、價格低廉,采購和使用費用合理等優勢。與輕型的偵察攻擊直升機相比,則占有較強的火力和綜合作戰能力、較完善的火控系統,作戰半逕大、生存能力強等優勢。2002年5月,武直十通過了地面聯合試驗。2003年4月,武直十成功地進行了首飛。首飛那天,天空飄著細雨,武直十像一只敏捷的雄鷹輕盈而上,它時高時低,自由而矯健地展示著各種超難動作。到場的部隊領導連連驚嘆:沒想到飛行狀態這么好!沒想到602所設計水平這么高! 武直十的橫穿出世,意味著:1、中國直升機的研制水平由70年代躍進到90年代!2、中國研制的武裝攻擊直升機作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研在役的世界同類直升機中可以排到前五位,在使用的世界同類直升機中可以排到前三位。在此,向辛勤“耕耘”的這些“村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當聊到中國目前彌漫著的隨時對臺用武的緊張氣氛和解放軍近日在東山島舉行的“攻臺”演習話題時,“村民”激動地說,武直十一旦大量裝備部隊,我軍的戰力必將獲得大幅提升,解放軍掌握了海峽的制空權后,武直十即可輕易飛越二百公里海峽,實施垂直登陸作戰……。“沉色鱉”和“胎毒分子”們,嘿嘿!!!。

熱心網友

可能怪過勁的吧!

熱心網友

沒有“阿帕奇”厲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熱心網友

性能只能說一般,和阿帕奇有著差距。掛上空空導彈可能還能與之抗衡。。

熱心網友

中國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    武直10計劃主要由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HAMC)負責,于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為陸軍「9。5」計劃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項目進度。   WZ-10為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凈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WZ-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Z-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準系統可見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復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后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復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為12米,尾槳為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采傳統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復合材料和涂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動力裝置采兩臺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具體數據不詳。   具體數據不詳,估計大致與意大利A129同級。   航電設備采國產和法制數字化系統。導航系統為3軸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艙內前后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針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的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理,戰術環境而不是眼花撩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事態意識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術上的分水嶺!   WZ-10最大武器外掛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掛載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對地武裝,對空自衛有PL-5和TY-90兩種空空導彈。同時,配合「專武10」計劃研發的激光制導半主動反裝甲導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為類似法國「星夜」(Starry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產頭盔瞄準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為機頭下方的30毫米機炮和外掛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國1553B數據總裝線所賜,WZ-10同樣勝任掛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為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專職武裝直升機,WZ-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WZ-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復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專為武裝直升機研發的「浴火96」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干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為控制。其它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在受到敵無制導武器的攻擊時,其座艙防彈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彈藥的傾徹,座艙下的復合裝甲可抵御12。7毫米機槍的射擊。前后座艙中間有防火,防彈墻,以防敵人「一石兩鳥」,同時,飛航,武控等主要系統的冗度設計使得當一名駕駛中彈時,另一名駕駛可馬上恢復對戰機的操作。在最壞的情況下,還有類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彈射座椅作為最后一根救命草。   未來WZ-10A升級計劃將包括頂置毫米波雷達,電腦中央處理能力提升,加裝紅陀嗯氣抑制裝置,電戰夾艙和艦載能力。   。

熱心網友

可比阿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