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菩提樹的方面

熱心網(wǎng)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字面大意: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這首偈是慧能寫的。當時,慧能才入寺八個多月,整天在后院干著劈柴舂米的雜活。他偶然聽到一個小和尚唱誦神秀此偈,認為尚未見性。于是口誦一偈,請人寫在墻上,得到弘忍的賞識,傳得法衣。 這首偈的本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菩提樹和明鏡臺都具有空間形象,凡有空間形象者,則必然是相對的,所以不可用以比喻自性。自性無所謂修,無所謂得,它本身就是一個絕對的境界。光明自性人人都有,只要不污染,就能自然顯露,所以明心見性不可由修持入,自性本就是“無修無證,無得無失”的。這就是“頓悟”。請參考佛教全書。